點擊上方藍字關注遇見吧啦

我和梁文道先生做客達西莊園

作者:祝羽捷

我和梁文道先生做客達西莊園 來自遇見吧啦 00:00 10:04

點擊上方綠標

主播喬茗爲你播讀

多年前,我尋着《傲慢與偏見》的車塵馬跡,來到查茨沃斯莊園。電影中的場景歷歷在目,莊園美不勝收。

它不像印象中的古堡那般沉悶,每次前來都會遇到這舉辦的當代藝術展,走在其中還常與莊園的繼承人第十二代德文公爵擦身而過,他低調愉悅地看着他的家在接納四方來客。沒想到多年後,我搬來英國旅居,並有機會邀請梁文道老師一起同遊此地。

儘管跟梁老師認識多年,一起工作卻是第一次。去希斯羅機場接接他的時候,我們衝進大門,直奔咖啡廳,對遠道而來的他鞠了一躬,因爲我們路上出了狀況,整整讓他等了快兩個小時。彼時梁老師正捧着一小本kindle,躲在兩個行李箱後面看書,擁擠的環境裏他竟然顯得單薄而安逸。沒有時間喫的晚餐,在高速公路的休息站買了色拉和三明治,我們的車就拉着老師一路開進峯區。

作爲晚輩,出門工作辛苦已是常態,但我們心中始終覺得怠慢了老師。可能他有所察覺,路上便打趣自己還是學生時來英旅行的經歷“90年代,學生都沒什麼錢,我揹着雙肩包來旅行,晚上就跟其他年輕人一起睡在大巴上,爲了見世面,也是什麼苦都喫過了……”

第二天,我們一大早就要出發,就算在這個時間裏,梁老師也已經是處理完國內的工作等我們了,大家驚訝地看到他衣品極好地準時出現在大廳,知道英國多雨,他還多拎了一件格子雨衣。

開始工作後,我覺得請梁老師來做嘉賓是全劇組最正確的決定。知識儲備不但充足,對每個工作人員都非常友善。從他身上,我發現有人的修爲真的可以好到,事事有耐心,對人有禮貌,儘量不給人添麻煩,即便遇到不順心的事也儘量自己消化,導致旁人更不敢怠慢,有些要求就是在潤物細無聲中慢慢提高的。

這樣的時刻只會反省自己,修爲不夠,還可以做的更好。不要過分期待別人,不管多理想的愛人朋友父母,都不可能替你考慮周全,更不可能百分百設身處地的爲你解決問題。很多情緒你要自己消化,很多困難你要堅強面對。

達西莊園:簡·奧斯汀筆下的故事發源地

兩百多年前,在灑滿陽光的窗臺旁,簡·奧斯汀用沾着墨水的羽毛筆沙沙地寫道:“這是一幢很大很漂亮的石頭建築物,屹立在高壠上,屋子後面枕着一連片樹林茂密的高高的小山岡;屋前一泓頗有天然情趣的溪流正在漲潮,沒有一絲一毫人工的痕跡。兩岸的點綴既不呆板,也不做作……他們望着剛纔下來的那座小山,只見叢林密佈,從遠處望去益發顯得陡峭,真是個美麗的地方。處處都收拾得很美觀。縱目四望,只見一彎河道,林木夾岸,山谷蜿蜒曲折,真看得心曠神怡。”

簡·奧斯丁筆下的達西先生的家——彭伯利莊園就是以查茨沃斯莊園爲原型,這也是爲什麼我們親切地稱它爲“達西莊園”。

夏天是莊園最美、最忙碌的時候,提前幾個月,我們《ZHU在英倫》就開始給第十二代德文公爵寫郵件,說我們會邀請梁文道先生同來拍攝,這是梁老師第一次來達西莊園,他也對這裏有着濃厚的興趣。出門旅行的公爵很久纔回復我們,不但欣然答應,併爲我們安排了閉館拍攝。

我們的車子開進英格蘭的北部峯區(Peak District)國家公園內,滿目的綠色,還有甩着毛茸茸屁股的羊羣在奔跑,開過一座石橋,就能看的一座宏偉風格的建築,這便是世襲德文郡公爵的豪宅,卡文迪許家族世世代代生活在此。

古堡主人:對人文藝術的敬重

我和梁老師在這裏簡直有看不完的藝術品。走進第一間大廳,就彷彿走進了美術館,大廳四周牆壁和天花板上繪有由法國畫家Louis Laguerre創作的巨幅畫作。莊園內收藏有衆多珍貴的繪畫、傢俱、新古典主義雕塑、書籍和其他文物,並經過許多著名園藝師建築師的精心設計和建造。

這裏之所以有看不完的藝術品,歸功於歷任繼承者們都是收藏愛好者,他們的收藏跨越不同國家和時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包括達•芬奇,提香等文藝復興時期巨匠在內的珍貴素描作品。

到了現代的公爵,不但繼承了遺產也繼承了收藏藝術的傳統,我們可以看到盧西安•弗洛伊德、達明•赫斯特等當代藝術家的作品、現代攝影、數碼影像,讓古老的建築有了新的活力。

第六代公爵對大理石雕塑的收藏已經到達了癲狂的癡迷程度,從28歲開始收集,直到68歲辭世爲止,走廊裏佈滿奇珍異寶擺件和雕像,還不得不在莊園裏特別建築一個專門的雕塑廳,放希臘和羅馬時期的雕塑。

圖書館裏大約有30000卷藏書,其中有很多對人類產生重大影響的書籍、珍貴的絕本,包括莎士比亞的手稿,亨利七世的祈禱書等。

羅斯柴爾德家族出過鳥類學家,卡文迪許家族也出過科學家,大的貴族家庭都向往自己的後代可以出現真正的知識分子,他們覺得精神貴族更重要。比如第六代公爵的產業和爵位都傳給了他侄子。他的侄子是一位學者,曾擔任倫敦大學和劍橋大學的校長,並建立了劍橋卡文迪什實驗室,這也是爲什麼這裏有衆多科學著作收藏的原因。

藝術、文學、科學、社會責任,財富積累像一個短暫的手段,在歷代繼承者們心中一直潛伏着的理想,就是對於知識、人文的敬重,希望自己的後代不斷進入更高的文化階層,並努力做到兼容幷蓄。

莊園背後:每位園丁都是莊園的英雄

莊園始建於1552年,在15世紀至19世紀的400多年中,真實的故事比小說更跌宕起伏。英格蘭的瑪麗女王曾經被軟禁在這裏;維多利亞女王曾來這裏度假;第五世公爵夫人喬治亞娜·斯賓塞是《公爵夫人》這部電影的原型,電影中有句經典臺詞:“全倫敦的男人都愛慕公爵夫人,除了公爵”,就形容了這位被譽爲“與戴安娜有相似經歷”的女人。無獨有偶,戴安娜王妃是她的玄孫的侄孫女而且婚前都姓Spencer,讓人對她的出身有了不少遐想。

第十代德文公爵夫婦趕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莊園接納了一所女子寄宿學校。長子娶的妻子是肯尼迪總統的姐姐,但是這個長子在後來的政治事件被刺殺身亡;第十一世公爵夫婦花了24年的時間才付清遺產繼承稅。

拍攝結束的時候,我和梁老師發現很多房間的玻璃上,或者牆面上有工作人員寫下的一句話,他們的名字,和在莊園服務的時間。這讓我倆產生了興趣,就像幾百年前一樣,查茲沃斯莊園不僅蘊藏着濃郁的英式莊園文化,還像一座佈局精密的工廠,全體工作人員通力合作使莊園得以運轉正常。

每當莊園內部被翻修之際,各位莊園的工作人員會在牆面被絲綢覆蓋前,在牆上籤下自己的名字,如今牆上的簽名已有300多年的歷史。這種簽名紀念已經成爲查茲沃斯莊園翻修時的一種傳統。在這個歷史上最講究出身、階級的國家,這樣的舉動能讓人感受到每個個體的重要,冒着日曬雨淋的園丁同樣是莊園的英雄。

拍攝結束本想跟梁老師在花園裏走走,又下起雨,這就是英國的天氣,喝了一杯紅茶,對房子裏的故事意猶未盡。我想一棟房子或一個莊園,能夠從歷史的長河中存活下來,需要幾代人的努力,它記錄了生活在這裏的人的故事:無論他們經歷了怎樣的輝煌動盪、命運沉浮和愛恨情仇。

End

作者 |祝羽捷。好好虛度時光聯合創始人,現旅居倫敦,《時尚芭莎》駐倫敦記者,前《時尚芭莎》人物報道及專題總監,圖書策劃人。上海作協會員,專欄作家,微博簽約自媒體。已出版散文集《時光不老,我們不散》、《萬物皆有歡喜處》。

主播 |喬茗。央視節目配音師,說過的每一句話要讓別人感到高興和幸福,一位有格調的生活品質鑑賞先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