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央行行長易綱出席G30國際銀行業研討會並發表講話,作爲中國貨幣政策主要的制定人,話語之間,透露諸多信號。

1

講話內容

我今天的發言涉及兩個問題,一是中國經濟,二是貿易摩擦。

關於中國經濟,當前中國經濟增長穩定,預計今年能夠實現6.5%的目標,也可能略高。價格水平處於良性區間,目前CPI爲2%,PPI爲4%,預計全年CPI略高於2%,PPI在3-4%之間。企業利潤增加,稅收和工資收入也處於不錯的水平。國內消費成爲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從國際收支來看,對外盈餘在持續縮小。中國經常賬戶長期保持盈餘,在2007年達到峯值,佔GDP的10%,此後逐年下降。今年上半年,經常賬戶出現赤字,全年可能小幅盈餘,預計不足GDP的1%。

以上表明,中國經濟增長已主要由國內需求推動,消費和服務業成爲主要驅動因素,對外盈餘不斷縮小。

貨幣政策方面,當前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既未放鬆,也未收緊。貨幣政策工具箱中有足夠的政策工具可以運用。

今年,我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有所下降,從年初的4%左右降至目前的3.6%,同時7天逆回購利率也有所下降。

今年人民銀行已經4次下調了存款準備金率,有人擔心我們是否在放鬆銀根。我的回答是:中國的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

如果你看廣義貨幣M2,其目前增速在百分之八點幾的水平,廣義貨幣增速與名義GDP增速基本相當。社會融資規模增速約爲10%,也處於合理水平。

綜合上述因素,可以得出中國貨幣政策維持穩健中性的結論。

關於貿易摩擦。我認爲貿易摩擦給經濟帶來的下行風險巨大。過去幾天IMF發佈了相關模型,預測了貿易摩擦對主要經濟體和全球的負面影響。

我同意IMF的結論,人民銀行的模型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我認爲貿易摩擦將造成很多問題,導致負面預期和不確定性,使市場產生緊張情緒,這是市場不喜歡的。

關於貿易摩擦對中國的影響。中國的出口產品中,外資企業的出口佔比較大,約佔45%。民營企業出口佔比也很高,幾乎達到45%。國企出口的佔比僅爲10%。

上述結構也可以推斷出貿易摩擦和徵收關稅對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影響。

中美之間的貿易差額還需關注其他因素。

一是美國對華服務貿易的盈餘。過去幾十年,美國對華服務貿易出口增速很快,年均增速達20%,目前美國對華服務貿易盈餘高達400億美元左右。

中國對美國還存在教育逆差,很多中國學生赴美留學並向美國支付高額學費和生活費,這筆流入美國的資金是非常巨大的。

第二個沒有被包括在中美貿易統計中的因素是美國企業在華的銷售額。這些美資企業在中國生產、銷售的數額也相當大。據統計,美資企業2015年在華銷售額約爲2200億美元,包括了貨物和服務。想象一下通用電氣公司(GE)、通用汽車公司(GM)和蘋果公司(Apple),就會明白爲什麼這部分數據如此巨大。

三是人們一直在討論中國應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去年中國向全球支付的知識產權費用大概爲290億美元,其中很大一個比例付給了美國。

下一步,爲解決中國經濟中存在的結構性問題,我們將加快國內改革和對外開放,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並考慮以“競爭中性”原則對待國有企業。

我們將大力促進服務部門的對外開放,包括金融業對外開放。謝謝!

2

提問環節

提問1:您談到應對貿易摩擦風險中,未來有一定的政策調整空間。您認爲在什麼情況下,降息的條件纔算成熟?我們目前看到的是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中國怎麼才能避免資金流入房地產等我們不希望流入的領域?

易綱:我們在貨幣政策工具方面還有相當的空間,包括利率、準備金率以及貨幣條件等。考慮到美聯儲正在加息,中國的利率水平是合適的。我們的上述工具足以應對不確定性。

提問2:您稱中國希望能就貿易摩擦達成協議或找到解決方案。您對此有多大的信心?

易綱:我們非常真誠地希望能找到建設性的解決方案。建設性的解決方案要勝過貿易戰,貿易戰將導致雙輸。前面我已經談到了貿易戰對主要貿易伙伴、全世界供應鏈的負面影響。在過去幾天裏,我與十幾個國家的代表討論了這些問題。他們都認爲貿易戰將產生不利影響,所以我們必須承認貿易摩擦的巨大負面效應。各方應該共同合作,一起找到建設性的解決方案。

提問3:我來自星展銀行。我的問題是提給易綱行長的,是對前面問題的進一步提問。過去幾年,中國切實推進去槓桿,這點在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放緩上體現尤爲明顯。然而,隨着存款準備金率下調,金融體系中又產生了新的流動性。您怎樣確保新增流動性是用於生產目的,而不是去槓桿進程的倒退?

易綱:對於去槓桿的問題,如果你看一下中國數據,你會發現去年和今年中國整體槓桿率已經平穩,不再快速上升。這是我們取得的一項成績。近期,我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或推出其它工具,基本目的是向金融體系提供足夠的流動性。M2和社會融資規模等其它指標適度增長。因此,簡單回答你的問題,我們向金融體系注入的流動性是適當的,槓桿水平將繼續保持穩定,請注意我這裏指的是穩定的槓桿率。

提問4:(提問者爲G30成員,前墨西哥總統Ernesto Zedillo)易綱行長,您提到,您傾向於通過談判解決貿易問題。但我認爲中國還應借鑑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做法,就是不怕談不攏。在美墨加談判的11個月裏,墨西哥和加拿大明確表示,如果三方最終達成的協議只是美國想要的,那麼他們寧願不要NAFTA。最終,墨西哥和加拿大在每個重要問題上基本都取得了成功。我認爲無法達成協議的確不如談成協議好,但也不是災難。考慮到中美經濟關係,在中美貿易談判方面,中國談判的籌碼是美國私營部門的切實利益。因此,我希望中國在談判中可以更大膽一些。

易綱:對於談判策略,我認爲我們將遵循我們的原則。我們認爲以規則爲基礎的多邊體系是成功的。全球化、比較優勢、自由貿易都是有效的。我們將繼續遵循這一原則。我們同時也在爲最壞的情況做好準備。然而,即便我們做好了這一準備,我們仍真誠地希望找到一種建設性的解決方案。這不僅是爲我們考慮,而且是爲我們的鄰國、供應鏈及全球利益考慮。

提問5:我是花旗集團的David Lubin。我的問題也是提給易綱行長的,關於中國的經常賬戶盈餘。您認爲中國的經常賬戶有多大可能是出現結構性赤字?對此,您怎麼看待,您會對這種變化因有助於促進人民幣國際化而持歡迎態度,還是會擔憂其會形成對外部融資的依賴,進而影響中國的政策獨立性?

易綱:我認爲經常賬戶基本平衡是好事。我們並不刻意尋求經常賬戶盈餘。我認爲,當前階段中國的跨境資本流動處於正常狀態。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最近有所進展是因爲MSCI指數、富時羅素指數等納入中國債券和股票後,人們開始配置人民幣資產。關於人民幣國際化,我認爲這應當是一個市場驅動的進程。我們不會出臺特殊的政策來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市場主體在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下,自由選擇他們最想持有的貨幣。(完)

3

劃重點

1、今年預計GDP增速爲6.5-6.6%。

2、中國目前的經濟增長主要靠內部消費支撐。

3、貨幣形勢可控,還有工具可以用,比如降息、降準、定向扶持等。

4、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有所下降,說明市場情緒穩定。

5、M2增速9%,社融增速10%,這是數據基本面。

6、貿易摩擦對民營企業的影響巨大,對國企影響較小,同時對外企影響也大。

7、目前美國對華服務逆差餘額400億美元

8、美資企業2015年在華銷售額約爲2200億美元,數量巨大。

9、2017年中國向全球支付的知識產權費用大概爲290億美元,其中很大一個比例付給了美國。

4

解讀如下

1、貿易摩擦影響是巨大的,兩個影響結果要重視,一是45%的民營企業會影響巨大,產生的是虧損、倒閉、裁員等,要重視。二是45%的外企,他們因爲可以有更多選擇,會離開中國,選擇東南亞等國,他們一旦離開就不會再回來,這是不可逆的事情,要重視。

2、行長刻意提到了“不會出臺特殊政策來支持人民幣國際化”,這是一個務實的態度,低調、務實是當下明智的選擇。希望能在別的國際方面,也能多一些務實,少一些不必要的爭端。

3、行長提到“美聯儲正在加息,中國的利率水平是合適的”,近期,中國不會加息也不會降息,大概率會保持現狀,這也符合中國實情。

4、槓桿是穩了,也不再增長了,但因爲經濟嚴重下行,槓桿穩了但風險並未排除,反而是加大了,這個問題怎麼解決?但也不是央行能解決的了的。這纔是更重要的問題。

5、雖然經濟增長主要靠國內消費,但畢竟貿易摩擦影響的是出口創收和外企留存,這是直接和外儲外匯掛鉤的,而這個又直接和人民幣匯率掛鉤,這又該如何解決?但這也不是央行能解決了的事情。

6、行長雖然一再強調對待國企民企平等對待,今天也提到用“競爭中性”來對待國企,但現實中的國進民退卻是現現實實的擺在了面前,這對中國未來的影響也是深遠的,事情很重要,但這也不是央行能解決了的事情。

7、央行基本上也已經盡力了,剩下的,就是國務院、財政部等機構了。

8、想解決股市、樓市、經濟、匯率等一切問題,只有一個辦法:想辦法讓企業賺錢,讓企業能賺大錢,讓企業家能賺大錢。爲什麼?信心比黃金重要!有了信心,人自然就會去投資、去創業、去買股票、不再買房。大家都認爲企業不賺錢的時候,沒人買股票,沒人去實體,又都去買房了。

9、如何讓企業賺錢?如何讓企業家賺錢?只有一辦法:大力減稅!真刀真槍的減稅!有足夠誠意的減稅!中國千萬年以來喫苦耐勞精神的根很深,只需減稅,調動企業和企業家和創業者活力,經濟自然欣欣向榮。如何減?美國已經做了表率。

10、減稅率,擴稅基,嚴執行,稅收總體會不降反升!利國利民,利在千秋!

米宅(MizhaiPlus),以微信公衆號爲依託,擁有通過米宅團隊的專業水平、實地走訪,一線調研,專注研究全國城市房價、宏觀趨勢、投資趨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