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古人下葬都是要有陪葬品的,各種各樣的層出不窮,最簡單的一項就是壓舌錢,這一項無論是家中再貧窮,甚至於無法爲死者準備一口棺材,也會有這個東西,爲什麼這樣,說法就非常多了,比如是陰間的買路錢之類的。至於那些大戶人家或者是王公貴族死去,陪葬品那就更不用說了。

歷史上墓中挖出的物品,可以說是大同小異,都是一個類型。但是少見的也是非常的多的,原因無外乎就是古人迷信,每一樣東西都是有特殊含義的,除去墓主人生前喜歡的東西,剩下的都有寓意。

今天要說的就是一個福建將樂縣的村民,在修建自己的新房子的時候無意發現了一座古墓。值得一提的是,他們並沒有第一時間報告上去,因爲不小心把封門破壞了,本想瞞過去,結果被人上報,考古人員趕到的時候,外表已經破壞很嚴重了,是被機械破壞的,幸運的是,文物沒有被毀。

其實這些都沒什麼,但是事情鬧得太大了,來了很多人圍觀,在出土文物的時候有人看到個瓶子,名爲魂瓶,魂瓶有很多叫法,起源於西漢,三國時候已經興起,宋代的時候最爲盛行。

其實這種瓶子,目前已經出土了非常多了,他只是古人一種表達美好向往的做法,他們認爲死者的靈魂可以通過這個瓶子,去另外一個世界。有趣的是,歷史上不僅我國這樣,很多國家都這樣,並不會像大家說的,死者靈魂就在其中,會給別人帶來不好的影響。

這也是人的正常心理,古墓本就神祕,稍微有個風吹草動,便會想多了。歷史上古人的陪葬品出土什麼都可以理解,其實都是墓主人自己的一種美好寓意。

我們逛博物館的時候,常常會在展櫃中看到這種形狀奇異,裝飾複雜到無以復加的瓶子。第一感覺,這瓶子肯定沒什麼使用功能,做工嘛,基本算是粗糙的,釉色還偏暗……總之,怎麼看怎麼不舒服!

不舒服就對了,這類瓶子叫“魂瓶”,本就不是給活人用的,爲古代冥器之一。據說在商朝末年,孤竹君的兩個兒子伯夷、叔齊兄弟因周武王伐紂,二人叩馬諫阻。武王滅商後,他們恥食周粟,采薇而食,餓死於首陽山。

青釉魂瓶

家鄉父老安葬他們的時候,特地把“糧罌”、“五穀袋”等裝着糧食的器皿放進墓中,希望他們死後不至於繼續捱餓。

實際上,在墓中隨葬糧食或者穀物種子這種習俗,在商周以前就出現了。

早在四千多年前的龍山文化的墓地中,就發掘出木頭做的糧倉形狀的模型,尖尖的房頂,圓柱形的形體。

先民認爲,人死後還會有靈魂存在,他們生活在冥界,還是會肚子餓、要喫糧食的。

《左傳》中就言之鑿鑿地記載:

“鬼猶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餒而。”

剛開始,祖先們想把逝者生前使用過的穀倉直接當做陪葬品,但墓地空間有限,裝不下穀倉這種大傢伙,於是,就專門設計了類似於穀倉的冥器。

西晉堆塑人物魂瓶(南京市博物館)

上面所塑之物,往往象徵着死者生前的社會待遇和家庭狀況,並且希望死後到達所謂的“冥界”依然能夠享用。

稀見三國黑釉佛像魂瓶

到了漢代,厚葬之風盛行,裝在墓葬裏的糧食和各類冥器花樣也越來越多,有些陶製穀倉罐上還出現了象徵長壽的龜、象徵食物的魚與羊、象徵權利的猛獸,罐口上通常會有城堡、守衛兵等。

粗一看,就是一個小型的莊園建築,寓意甚好,於是後世紛紛效仿。

如果魂瓶上堆塑較多,可能是等級較高或非常富裕的墓主人;

堆塑相對簡略則地位較低;

此外也有毫無實物的管瓶。

唐代魂瓶

此習俗延續了一千多年,直到民國時期才逐漸廢棄。

簡單的管瓶

國家寶藏西安旅遊二日遊兵馬俑城牆華山陝西曆史博物館門...¥1658

北平舊時出葬,有“出喪五大件”之說,五大件就是幡兒、牌兒、棍兒、盆兒、罐兒(即魂瓶)。

罐兒又叫“焰食”罐子,正名“寶瓶”。

唐代綠釉魂瓶

死者亡故後,伴宿之夜,辭靈時例由死者的兒子、兒媳、女兒以及外姓親友用一雙筷子或秸稈輪流夾祭食於罐,裝滿後以紅綢紮好。

發引(謂執紼,參加出殯禮儀)時,通常由大兒媳婦抱着罐,謂之“抱罐兒”。如長子不在,又無長子之妻的,則由重孫打幡,重孫媳婦抱罐。

宋代 青釉魂瓶

據說,袁世凱死後發引時,是由他的大老婆給抱的罐兒。

如今出土的魂瓶中,有一種制式較爲特別

在一個大罐的口沿和肩部,有五個小罐。

有的紋樣特別簡單,就是大罐上方立了五個稍小一點的罐兒,沒有任何穀倉或人物造型;

複雜一點的,爲束腰葫蘆型,上有動物形象的堆塑,或舞樂雜技俑;

廣州地區還出土過直接由五個連接在一起的小罐拼接而成的扁平狀連體罐。

不管形制如何變化,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罐子總數不多不少,就是五個。

因而這種冥器,被俗稱爲“五聯罐”,又稱五管瓶、塔式罐。

古會稽區,即今浙江省的東部和北部,五聯罐出現最早,且演化軌跡最完整。

兵馬俑門票西安旅遊陝西曆史博物館華清池驪山純玩一日遊...¥218

關於五聯罐的原型由來有以下幾種不同的說法:

五聯罐

普遍說法認爲五聯罐從漢代隨葬的穀倉而來,取五穀豐登之意;

此形制亦受到五行學說影響,寓意吉祥,希望死者在另一個世界豐衣足食,承載了人們對生活的一種期望;

也有學者認爲它是一種仿葫蘆的造型。

這和葫蘆從最傳統醫文化的標誌物逐步演化入道教文化當中密切相關,道文化中有修仙的觀念,五罐代表五山,開口與主體罐相連代表相鄰神山,罐口爲天門,“擬指亡靈進入天界的門戶”。

在第三種說法中提到了“修仙”,相當於古人把重生的希望寄託在這種罐子上,裏面是逝者靈魂的棲息場所,靈魂通過大管子進進出出,當亡靈能夠重生時,能自由離開。

南宋青白瓷塑魂瓶

這種說法,似乎與“魂瓶”的“魂”字意思更爲接近,於是大多數專家猜測,這或許就是後世穀倉罐的前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