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7日,習近平主席在給意大利羅馬國立住讀學校師生的回信中提到,“看到同學們能用流暢的中文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我很高興。你們學校成功開辦中文國際理科高中,培養了一批有志於中意友好事業的青年。”“你們立志促進中意青年思想對話和文化交流,促進中意人民友誼,我對此十分讚賞。”

意大利羅馬大學孔子學院下設的蒂沃利住讀學校的漢語課本

習近平指出,“語言是瞭解一個國家最好的鑰匙”。“語言高鐵”的貫通,不僅需要製造方高水平的製造力,也需要引進方的主動“接軌”。同樣,實現漢語在海外各國國民教育體系的全面深度覆蓋,也要綜合考量和科學規劃傳播主體國的“推力”因素和接納國的“拉力”因素。

米蘭國立大學孔子學院參加第六屆春節巡遊活動

漢語納入海外各國國民教育體系是漢語真正走向世界的標誌之一,意大利作爲將漢語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先行者,受益於“推力”和“拉力”兩端的不斷調整與優化,在“全民漢語學習機制”的建設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漢語言文化的“朋友圈”不斷擴大

語言在增進理解、凝聚共識、促進合作、深化友誼中具有獨特作用中國語言和文化的獨特魅力長期以來吸引着各國漢學家的目光。“漢學”作爲一門獨立學科,很早就被引入海外大學,漢學研究的深入帶動了漢語教學的發展,使漢語在海外高校紮根,開始了由興趣學習到專業學習、由研究工具到交際語言的發展歷程。

隨着中國經濟的平穩發展和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中國日益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積極參與到全球多領域的治理和重建中,爲中國的語言和文化打造了更多的展示平臺。以“一帶一路”爲代表的中國方案被越來越多的國家認可和接納,使中國語言文化的“朋友圈”不斷拓展,也使中國語言文化的影響力走出漢字文化圈,推動漢語由“陸地型”語言轉爲“陸地—海洋型”語言,開始了“全球化”進程。

2016年以來,南非、毛里求斯、坦桑尼亞、喀麥隆、贊比亞等非洲國家紛紛將漢語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據澳洲統計局數據,2016年約有59.7萬澳洲居民在家說漢語,位居澳洲家庭語言使用人數的第二位。

在韓國,據不完全統計,全國5000萬人口中,有1060多萬人在學習漢語及漢字,數量居全球首位;日本漢語學習人數突破200萬人;據中國駐印度大使館的數據,目前印度約有20所大學設有中文課程,8所設有中文專業,在校生中學習漢語專業學生約2000人,印度全國學習漢語人數約2萬人。

在法國10年間學習漢語的中小學生人數翻了四番,漢語已成爲初、中等教育階段位列西班牙語、德語、意大利語之後的第四大“第二外語”;2016年,意大利教育部頒佈《適合全意高中漢語文化教學實際的國別化大綱》;西班牙學習漢語人數已突破4萬,參加漢語水平考試人數多年來保持歐洲第一。

意大利比薩孔子學院在托斯卡納區開展漢語推廣活動

隨着意大利正式將漢語納入本國國民教育體系,漢語學習的需求劇增,意大利的漢語教學面臨“供不應求”的巨大挑戰。孔子學院總部根據意大利漢語教學的發展現狀和發展願景,應需派遣漢語教師,培養本土化師資力量,研發本土化漢語教材。

中意兩國不斷深化的區域合作和交流,使漢語的實用價值日益凸顯,也使中國的語言和文化更貼近意大利民衆。

在經濟貿易領域,中意兩國企業家推動企業間的交流互鑑和融合共贏。近年來中國企業積極投資意大利煉油、輪胎生產、足球俱樂部等優勢和知名企業,爲意大利民衆提供就業崗位的同時大幅提升了中國企業的形象,對意大利社會的漢語學習熱潮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推進作用。

在人文交流領域,中意兩國重視打造旅遊業和人文交流的品牌項目,帶動相關領域的共同繁榮。

兩國通過共同舉辦“中國文化年”,開展威尼斯電影節“聚焦中國”活動,參與博洛尼亞國際少兒圖書展,邀請莫言、餘華等中國知名作家赴意講座等方式,將中國的傳統和當代文化通過文化項目、電影和文學作品帶到意大利。

通過與當地民衆近距離交流互動,滿足文化好奇心,打通雙向交流渠道,展示中國當代文化藝術魅力,加深意大利民衆對當代中國的認識和了解。漢語學習逐漸成爲意大利民衆的主觀需求和自覺行爲,爲漢語納入意大利國民教育體系打下了良好的民意基礎。

源遠流長的語言文化交流史

意大利將漢語納入國民教育的舉措並非偶然。中意兩國都是擁有悠久歷史和璀璨文化的文明古國,兩國間的文化交流歷史綿長。1732年歸國傳教士馬國賢在那不勒斯創辦“中國學院”,是歐洲大陸第一所教授漢學及東方學的學校。

意大利的教育機構擁有一定的自主性,教育機構的主動引入是漢語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強力“助推器”。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意大利就在高中開始了漢語教學的試點。2009年羅馬國立住讀學校(Convitto nazionale Vittorio Emanuele II)與羅馬大學孔子學院合作開設了以中文爲必修課程的國際理科高中項目,不僅包括中國語言和文化類課程,還開設了以中文爲教學語言的歷史和地理課程;2013年該校正式開設了小學漢語課程。

羅馬大學孔子學院下設蒂沃利國立住讀學校孔子課堂舉辦臉譜文化體驗活動

經過多年的積累和完善,意大利培養了衆多蜚聲中外的優秀漢學家,米蘭國立大學孔子學院意方院長阿萊桑德拉·拉瓦尼諾(Alessandra Lavagnino),中文名爲蘭珊德,便是其中一位。

作爲《文心雕龍》意語版翻譯,阿萊桑德拉·拉瓦尼諾日前說:“過去40多年,我目睹了’中國速度’帶來的日新月異的變化,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更讓我癡迷。意中經貿合作伴隨着絲路駝鈴和海上千帆一路走來,日益堅實。兩國通過共建’一帶一路’,深化夥伴關係,讓彼此都得到更好的發展機會。

漢學家的積極推動使意大利高校的漢語教學碩果累累。目前,意大利年輕的漢學家普遍由意大利當地高校培養,全部擁有博士學位,研究方向呈現出精細化、專業化的發展趨勢,爲高層次專業漢語人才的培養打下堅實基礎,也爲漢語納入意大利國民教育體系提供了師資儲備。

孔子學院助力意大利漢語教學

目前,意大利基礎教育階段的漢語教學主要分爲兩種模式:一種是與孔子學院合作建立孔子課堂,由孔子學院委派中方教師進行合作教學;另一種是開設漢語教學時間較長、漢語教學體系較爲成熟的學校。

意大利一方面通過與孔子學院的合作,打造精品漢語課程;另一方面通過與國內中小學合作,爲學生提供親身體驗中國語言文化的交流互換機會。

各教育機構的主動引入,反映出意大利基礎教育階段對漢語教學的積極態度,是漢語納入意大利國民教育體系的強效動力,也爲納入進程的平穩過渡提供了有力保障。

都靈大學孔子學院下設瓦勒度高中教學點

舉辦“開放日”活動

目前,意大利已開設12所孔子學院和41個孔子課堂。孔子課堂與當地中小學通力合作,將漢語的學習與應用引向深入、引入生活,引導青少年以正確和發展的視角深入觀察和評價中國的語言和文化。在提高意大利青少年對中國語言和文化興趣的同時,不斷拉近中意兩國青少年間的距離,爲漢語在意大利青少年中的普及打下良好的基礎。

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有效推動了漢語納入海外各國國民教育體系的進程,對助推中外文化的互學互鑑、促進世界文化的多元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起到了獨特的作用。

圖片:國家漢辦網,人民網

你還會喜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