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晚,備受矚目的“地球德比”在蘇州奧體進行,名頭相當唬人,不知道的還以爲是巴薩VS皇馬,或德國VS巴西這樣火星撞地球似的重量級對話。其實只是國足在主場對陣印度的一場國際足球熱身賽。

無論從哪方面來說,在足球項目上,中國國家隊實力都遠在印度國家隊之上。國足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初期,一直是亞洲一流水平,職業化始於1994年,一直是世預賽、奧預賽、亞洲盃常客,進過世界盃決賽圈,殺進過亞洲盃決賽,而中超聯賽堪稱亞洲第一聯賽。2002年世界盃後,國足淪落爲亞洲二流、三流,但仍然不是印度能比的。

印度的足球還談不上職業化,水平在亞洲只能算不入流。如果追本溯源,印度足球的歷史則是相當的悠久。1888年就有了足球俱樂部,1937年印度足協成立,1948年加入國際足聯。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韓國、沙特都不算什麼,印度和伊朗纔是真正的亞洲足球霸主,他們打進了1950年世界盃正賽,獲得奧運會第4,2次獲得亞運會金牌。1950年世界盃,由於國際足聯禁止赤腳參加比賽,印度拒絕參加,其後,印度離世界盃就越來越遠了,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印度足球在亞洲已經不入流了。

中國VS印度的一場友誼賽,之所以被冠以“地球德比”,在於兩個國家都是地球上數一數二的人口大國,兩國人口加起來接近地球總人口的一半。

在2018年10月,兩支國家隊來踢一場比賽,就像廣州恒大和楚風合力踢,完全不是一個當量級。據德國轉會市場數據,國足總身價爲1283萬歐元,印度總身價爲185萬歐元,還不如武磊(200萬歐元)一個人的。印度身價最高的球員是切特里的27.5萬歐元。

身價如此懸殊,但最終的比分一點都不懸殊,雙方戰成0:0平。

對印度來說,一場平局就可以狂喜好一陣了,草臺班子逼平了強大的正規軍,還是客場作戰,結果當然是令人滿意的。

而對國足將帥來說,就十分尷尬了。上個月的黃金盃,印度還曾1:2負於馬爾代夫,馬爾代夫是真正的彈丸小國,印度洋島國國土298平方公里,是亞洲最小的國家。0:0被印度逼平後,國足已經連續3場不勝。

據統計,“地球德比”戰罷後,裏皮率領中國國家隊的勝率僅有33.3%,在2000年以來歷任國足主帥中排在米盧(43%)、阿里漢(57%)、高洪波一期(58%)、佩蘭(42%)、高洪波二期(37.5%)後面,僅高於福拉多(33%)、卡馬喬(32%)、朱廣滬(30%),且也高不了多少。這些主帥中,米盧是最成功的,帶國足殺進世界盃決賽圈,裏皮的名頭是最大的,帶意大利奪得過世界盃冠軍。裏皮的勝率還不如兩次執教國足的高洪波,裏皮的年薪是2000萬歐元,而高洪波的年薪頂多只有100萬元人民幣。

所謂人心齊泰山移,人心若不齊,那就印度也踢不贏了。由於帶領國足成績並沒有多大起色,倒是添了不少恥辱紀錄(如主場最大比分輸球),帶隊打完亞洲盃後,裏皮很可能不能繼續掙2000萬歐元的年薪了,還有多少心思在國足上,已經可以想見。而對於國腳們來說,中超聯賽已進入最後的衝刺階段,考慮到在俱樂部的工資、獎金等收入,踢這樣的友誼賽有所保留也很正常。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