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如今很多小學生做作業都用上了APP。但最近有家長反映,自家孩子做作業用的APP,裏面竟含有一些遊戲、娛樂、甚至低俗內容,使孩子沉迷其中。作業APP的使用主體是廣大中小學生,處於這個年齡段的用戶,心智尚未發育成熟,好奇心與模仿能力強,自我控制力比較弱。如果打着“作業APP”的招牌而運營網絡遊戲,很容易讓孩子沉迷其中。

爲了配合老師佈置的作業,張先生在手機上給孩子下了一款名叫"一起小學學生"的APP。近日他無意中發現,這款軟件還有一個遊戲性質的版塊。

張先生:“以前從來沒在意過"成長世界"這個版塊,以爲就是一個和學習有關的內容,那天無意中點進去,發現裏面其實就是一個遊戲社區。它裏面的很多東西,都要花錢去買,這個讓我感覺到有些意外,因爲這是一款給孩子做作業的APP,它裏面竟然內置了一個類似遊戲的功能。”

在張先生的演示下,點開成長世界版塊之後,進入的一個類似經營養成類遊戲的界面。我們可以在裏面建設一個小鎮,但建設需要的材料,除了做任務以外,還有很多是需要收費訂閱的部分。最貴的費用,一年就要499塊。

張先生:“給孩子下這種APP,一是校方的要求,老師要求要做作業,另外我們也覺得這種APP是大勢所趨,很可能對孩子的學習有幫助。但如果孩子只是拿它偷偷來玩遊戲的話,我覺得這種APP還不如不下爲好。”

去年8月,還有媒體曝光過一款名叫“小猿搜題”的APP。當時市民李先生髮現,最近他上四年級的兒子老是把自己關在屋子裏,自稱是在APP上做題,可是檢查作業時卻沒有任何進展。

李先生稱:“後來我拿過手機一看,發現這個內容讓我怎麼說,就是不太適合這個孩子的年齡,比如說一些黃段子、葷段子,包括跟我愛人也在上面做了很多考察,發現裏面很多內容確實不太適合孩子。畢竟現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你要說完全給他不用,確實還是給孩子帶來一定的方便的。但是它作爲一個這種教育的平臺,我覺得已經突破了這個教育的底線了。”

看來,各種作業APP的問題還真不少。這類APP,原本是一個創造良好學習環境的重要推手,但是APP裏五花八門的附加物卻使學習變了味。

半島都市報對此評論:學習類APP問題不斷,也暴露出相關部門監管乏力及學校管理缺位的問題。對此,相關部門需要及時補位,各學校也要加強對學習APP的選擇和管理,爲廣大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