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淳安乡村的“土货”越来越走俏

国庆虽是过去了

但是淳安乡村的“土货”

却走俏了起来

现如今,一说起食材,话题便一下子转向了“土货”,连那些小时候不屑一顾的野菜也被人们所青睐,什么马兰头、马齿苋、荠菜、水芹菜、蕨菜、香椿芽、野蒜,做清明馃用的青草、艾叶、棉草和黄金茶等都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大雅之堂。这些还好,只要你勤快,并不难找寻,乡下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野菜。但你如果想吃真正的土猪、土鸡、土鸭什么的那就难说了,不过也不是没有,老余的农庄里就有这些你想要的土东西。

老余的农庄在家乡强家源的大山深处,这里群山巍巍,涧水潺潺,山麓坡地土壤肥沃,各种野菜和野果漫山遍野。只是近年来因为农村普及了煤气灶,山林植被得到了极大的保护,原有的上山小径早已被柴草覆盖,除了偶尔有少数村民在清明前后上山采点黄金茶外,山上那一树一树的野山楂、野猕猴桃却无人问津,只能年复一年地自生自灭了。

十几年前,老余看中了这片山麓坳地,向村委申请承包了五十亩山地种植了山核桃树,几年前已有收获。老余在享受丰收喜悦的同时,又有了扩大生产的想法,征得村委同意,于2014年新种植了十亩红心猕猴桃,去年开始投产,由于口感上乘,一经上市便供不应求。为便于管理,老余干脆把家安在了果园,同时,养上了两头母猪和三十多头肥猪、还散养了一群鸡、鸭、鹅,它们吃喝拉撒都在果园里,兴致来了,便会满山去溜达,天黑了也不回家,还得主人去找。这样一来,老余夫妻二人就有点忙了,便让在外打工的儿子回农庄帮忙。

今年初,由县林业部门牵头,召集有基础的种植大户集中培训学习竹荪的栽培枝术,老余的儿子也参加了。培训结束后,老余萌发了尝试一下的念头,即着手准备。

与普通食用菌的生长环境不同的是,老余的竹荪栽培试验基地选择在野外的竹林里。

紧连着老余果园的是大片的竹林,这里山坡平缓,土壤肥沃,而落叶腐竹,则是竹荪的天然营养之源,选择这里作为栽培基地,竹荪的生长过程更接近自然,更绿色环保,更容易吸收天然营养。初次接触竹荪,为慎重起见,老余打算先小范围试试,只试种了三亩,不想大获成功。当地有酒店得知后,即推出竹荪炖老鸭这一款特色菜,味道还真不错,好评如潮。

国庆节那天,我去了趟老余的农庄,迎接我的,是一群正在猕猴桃果园吃着草拱着土的土猪。老余老远看见我去了,便歇下手中的活快步走了过来,“你看这些猪,前段时间天太热了,为防意外,把它们关在棚里,每天让工人上山割草喂它们,这几天凉快了,就和那些鸡鸭一样到处乱跑”。我抬头一看,还真是,有的已沿着果园的路跑到了半山腰。“中秋节杀了两头,都是有人预订的,村里一斤也没卖”。老余继续说着他的猪,“村里有好多人想买我的猪肉,要求我国庆节再杀一头,这不,今天清早又杀了一头,老早就卖光了,可到现在还有人打电话想要”。“今天杀的那头猪多少白肉?”我问,“我这种猪除了吃猪草以外,只喂玉米和米糠,不喂有添加剂的饲料,又满山乱跑,所以长得慢,一年多了,连头带尾也只有一百二、三十斤白肉,但肉质结实,瘦的多,肥的少。”正说话间,儿子来电话要他再准备几箱猕猴桃,待会儿他要给客户送去。

我知道老余很忙,便也不和他多聊,要了一筐刚采摘的猕猴桃和几包已烘焙干燥的竹荪便欲告辞,临走之前,又有一拨年青人来到了老余的农庄,他们是来观光、采摘、还是来预订土货的,我不得而知。

版权归淳安发布所有,转载须告知!

作者:余书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千岛湖传媒中心淳安发布编辑部编发

责任编辑:吴若虹

人人爱护环境卫生,个个参与环境整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