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機飛行強度大,發動機葉片很容易產生肉眼看不見的細小裂紋。要想防患於未然,全靠探傷技師爲戰機“把脈問診”。

空軍航空兵某旅探傷技師竇樹軍從事機務保障已有28個年頭,爲近萬架戰機“體檢”,先後排除重大安全隱患12起,是戰友們心中“一探就準、一測就靈”的“戰鷹神醫”。

三步定位法

凌晨1點,飛機剛剛結束訓練任務,竇樹軍就趕到機庫,對戰機進行探傷。

每次進行探傷作業,竇樹軍都要爬進戰機狹小的進氣道,手持探頭俯臥在葉片上方逐個掃描。

正是憑着這種細緻、較真的勁頭,竇樹軍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探索總結出“先渦流、後滲透、再超聲”的三步定位法,使飛機探傷精準率達到100%。平時見到牆上的裂紋、桌子的縫隙,他也會習慣性地琢磨半天,戰友們都說他是典型的“強迫症”。

“戰鷹神醫”

在竇樹軍的字典裏,沒有“差不多”這個詞。他常說,探傷事關戰機的安全和戰友的生命,絕不能讓戰機把絲毫風險帶上藍天。

2016年,竇樹軍隨隊參加飛行保障任務,在探傷作業中,他發現發動機葉片狀態異常。經驗告訴他,飛機必須立即停飛。

讓竇樹軍沒有想到的是,廠家人員經過檢測之後,並沒有作出飛機停飛的決定。但他對檢測結果依然心懷疑慮,爲了驗證自己的想法,竇樹軍又進行了一次探傷檢查。

一旦停飛一架飛機,部隊的整個訓練計劃都要重新調整。在緊張的飛行任務前,做出停飛的決定必須經過慎重考慮。

幾天後,最終的檢測結顯示發動機的葉片確實存在故障隱患。竇樹軍的倔強和堅持贏得了戰友和廠家的讚譽,他也成了旅裏公認的“戰鷹神醫”。

每天都把同一件事做到極致

一個人做好一件事不難,難的是每一天都把同一件事做到極致。28年軍旅歲月,汗水和油漬成了竇樹軍臉上特殊的迷彩,發動機的轟鳴成了他耳邊最動聽的“交響樂”。竇樹軍告訴記者,每一次戰機起飛前飛行員對他豎起拇指的那一刻,是他人生最大的幸福。

刀尖舞者 

skdjwz

文章來源:央視軍事報道

本期編審:侯豪傑

責任編輯:劉漢寶、於世豪

歡迎關注刀尖舞者微信公衆號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