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世界精神卫生日:用公益创新打造吉尼斯世界纪录

2018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

当天,一项名为“新纪录,心相通”的公益体验活动,创造出了“最多人同时使用虚拟现实设备(多场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超过2300名包括企业员工、医护人员、医学专家、非政府组织代表和大学生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西安特别设置的六个挑战场地通过佩戴虚拟现实(VR)眼镜同时观看了一部精神卫生主题的公益宣传片《S先生的世界纪录》。

该片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拍摄制作,讲述了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治疗,并在家人、同事和医生的关爱和支持下回归社会的故事。公益宣传片借助VR科技,意在让公众通过“真实体验”的方式建立对精神分裂症的正确认知,从而消除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并以此倡导全社会共同为患者创造一个充满关爱和更为宽容的社会环境。

我国精神分裂患者405万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超过2100万人患有精神分裂症。截止2016年底,中国登记在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数约为405万。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社会负担中排名首位,约占1/5,预计到2020年将上升到1/4。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迁延性精神疾病,导致患者思维、感知和日常行为障碍,其高复发的特点不仅损害了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劳动能力,也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在全球范围内,大家对于精神疾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还是有一定的社会偏见,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都面临被孤立的窘境,亟待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公共政策支持力度待加强

公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偏见和歧视,是无形中加重患者疾病负担的因素之一。在全球,仍有很多人认为精神疾病患者具有攻击性,且精神分裂症是“无法治愈的危险疾病”,这导致患者遭受来自疾病和社会的双重压力。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院长岳伟华教授表示:“精神分裂症需要全程的长期治疗,这种全程治疗和康复模式,是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一个连续的、全面的医疗服务;服务场所不仅仅是在医院,还包括社区,方法不仅包括药物治疗,还包括指导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康复,最终实现使患者更好回归社会的目的。”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李莹副教授介绍说,现在仍有不少精神疾病患者在基本生活、就业、就学方面面临各种困难,生活质量堪忧,无法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承担社会责任不止于此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总裁Asgar Rangoonwala表示:“一直以来,企业高度重视在精神疾病领域公众教育的投入,并致力于推动公众认知水平的提升。”

1976年,杨森公司的创始人保罗·杨森博士将自己发明的医药技术和方案带到中国,凭借他的医学研究背景,他亲自参与过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研发。如今,企业在精神分裂症领域的药物研发已走在了前端。与此同时,企业也联合多个城市的政府和医院,建立了24个社区医疗中心,积极地提升治疗的可及性,帮助患者重归社会。

扎根中国三十余年,除了积极开展公众疾病教育,西安杨森全方位地投身于多项公益事业。2000年起,协助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保护秦始皇兵马俑及相关文物,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提供相关的研究设备,支持博物院培训科研人员,建立国内一流的微生物研究实验室。2003年起,支持陕西省林业科学院秦岭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开展保护野生动物及自然环境的工作。2009年起支持陕西省慈善协会开展扶贫项目,改善陕西省贫困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和当地学校基础设施,为新农村建设奉献了一份力量。

- END -

作者/ 张明敏

责任编辑/高文兴    排版/吴丽萍

公益时报原创内容

如需转载,后台回复“转载”获取版权

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别忘了点个赞哦~

往期

精彩

回顾

2018(第八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卓越奖评选在京正式启动

爱心捐赠 暖心援滇 “和公益”为宁蒗儿童筑梦前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