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世界精神衛生日:用公益創新打造吉尼斯世界紀錄

2018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衛生日。

當天,一項名爲“新紀錄,心相通”的公益體驗活動,創造出了“最多人同時使用虛擬現實設備(多場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超過2300名包括企業員工、醫護人員、醫學專家、非政府組織代表和大學生在內的社會各界人士分別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和西安特別設置的六個挑戰場地通過佩戴虛擬現實(VR)眼鏡同時觀看了一部精神衛生主題的公益宣傳片《S先生的世界紀錄》。

該片由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拍攝製作,講述了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治療,並在家人、同事和醫生的關愛和支持下回歸社會的故事。公益宣傳片藉助VR科技,意在讓公衆通過“真實體驗”的方式建立對精神分裂症的正確認知,從而消除針對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視,並以此倡導全社會共同爲患者創造一個充滿關愛和更爲寬容的社會環境。

我國精神分裂患者405萬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有超過2100萬人患有精神分裂症。截止2016年底,中國登記在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數約爲405萬。精神疾病在我國疾病社會負擔中排名首位,約佔1/5,預計到2020年將上升到1/4。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遷延性精神疾病,導致患者思維、感知和日常行爲障礙,其高復發的特點不僅損害了患者的社會功能和勞動能力,也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了嚴重的疾病負擔和經濟負擔。在全球範圍內,大家對於精神疾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還是有一定的社會偏見,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都面臨被孤立的窘境,亟待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

公共政策支持力度待加強

公衆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偏見和歧視,是無形中加重患者疾病負擔的因素之一。在全球,仍有很多人認爲精神疾病患者具有攻擊性,且精神分裂症是“無法治癒的危險疾病”,這導致患者遭受來自疾病和社會的雙重壓力。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副院長嶽偉華教授表示:“精神分裂症需要全程的長期治療,這種全程治療和康復模式,是爲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一個連續的、全面的醫療服務;服務場所不僅僅是在醫院,還包括社區,方法不僅包括藥物治療,還包括指導社會功能和認知功能的康復,最終實現使患者更好迴歸社會的目的。”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李瑩副教授介紹說,現在仍有不少精神疾病患者在基本生活、就業、就學方面面臨各種困難,生活質量堪憂,無法充分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

承擔社會責任不止於此

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總裁Asgar Rangoonwala表示:“一直以來,企業高度重視在精神疾病領域公衆教育的投入,並致力於推動公衆認知水平的提升。”

1976年,楊森公司的創始人保羅·楊森博士將自己發明的醫藥技術和方案帶到中國,憑藉他的醫學研究背景,他親自參與過抗精神分裂症藥物的研發。如今,企業在精神分裂症領域的藥物研發已走在了前端。與此同時,企業也聯合多個城市的政府和醫院,建立了24個社區醫療中心,積極地提升治療的可及性,幫助患者重歸社會。

紮根中國三十餘年,除了積極開展公衆疾病教育,西安楊森全方位地投身於多項公益事業。2000年起,協助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保護秦始皇兵馬俑及相關文物,爲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提供相關的研究設備,支持博物院培訓科研人員,建立國內一流的微生物研究實驗室。2003年起,支持陝西省林業科學院秦嶺大熊貓繁育研究中心開展保護野生動物及自然環境的工作。2009年起支持陝西省慈善協會開展扶貧項目,改善陝西省貧困地區居民生活水平和當地學校基礎設施,爲新農村建設奉獻了一份力量。

- END -

作者/ 張明敏

責任編輯/高文興    排版/吳麗萍

公益時報原創內容

如需轉載,後臺回覆“轉載”獲取版權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別忘了點個贊哦~

往期

精彩

回顧

2018(第八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卓越獎評選在京正式啓動

愛心捐贈 暖心援滇 “和公益”爲寧蒗兒童築夢前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