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前不久,網傳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以下簡稱“中華兒慈會”)“9958兒童緊急救助項目”河北負責人涉嫌詐騙,以“配捐”名義捲走大病患兒家長千萬元救命錢。

對此,中華兒慈會於9月13日發佈聲明稱,涉案人員柯某孝並非該會工作人員,曾在該會“9958兒童緊急救助項目”河北廊坊地區合作機構中當過短暫的志願者;柯某孝已被河北警方拘押,正在接受調查;該會從未收到過“網上所傳1000萬元資金”。

對於這份聲明,被騙家長並不認同,中華兒慈會“配捐”詐騙風波未能平息。對於該慈善機構的組織管理和“配捐”模式的運行,公衆表示關注和質疑。

9月27日,民政部網站發佈消息,針對羣衆舉報和媒體反映的中華兒慈會“9958兒童緊急救助項目”及其他有關問題,民政部高度重視,約談督促中華兒慈會切實負起責任,依法依規維護所涉家庭的正當權益。近日,民政部已派出調查組入駐該基金會開展全面調查,堅決查處和糾正違規違法問題。調查處理情況將及時向社會公佈。

據瞭解,柯某孝向大病患兒家長宣傳,他們參加“配捐”活動,向其個人賬戶打款,承諾一定期限後以更高金額返還。以“48500配1500”爲例,家長自籌48500元“捐”至指定賬戶,20天至一個月不等的時間後,能收到本金加上1500元配捐共5萬元。2023年8月底,柯某孝許諾的資金遲遲沒有回款,家長們才發現被騙。

配捐即配比捐贈,是指當一個捐贈者向公益機構捐贈一筆錢後,另一個捐贈者(通常是企業)會隨機或按照一定比例,向同一個公益機構再捐贈一筆錢。此模式起源於騰訊的“99公益日”,爲了扶持公益項目,騰訊基金會在每年9月會拿出數億資金,根據各項慈善公益活動募得善款額度隨機配捐,配捐的資金也來自騰訊等平臺。

那麼,這種“配捐”模式合法嗎?

“配捐活動也屬於募捐,本身沒有問題。”《法治日報》律師專家庫成員、北京市盈科(石家莊)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畢強介紹說,配捐模式的初衷是鼓勵公衆參與公益活動,公衆爲公益項目捐出一筆錢,慈善機構或企業就“搭配”着也捐出一筆錢,例如,當配捐比例爲1:1,意味着公衆捐款1萬元,慈善機構或企業就會配捐1萬元。

畢強強調,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正規的配捐活動,必須是符合慈善法第十條和第二十二條規定的有資質的慈善組織來向社會公開募捐,捐款資金也是統一打入慈善組織賬戶,而非個人賬戶。所有的資金都是由慈善組織統一管理和支配。

“如果誘導患兒家庭將自己的錢和借來的資金,作爲募捐籌款來換取配捐,即自捐自用,本身就是違規的,不符合法律所規定的慈善捐贈概念。募捐資金流經個人賬戶,也是違反慈善法的。”畢強說。

畢強表示,柯某孝發起的“配捐”就不是合法的配捐,已經涉嫌套捐,即套取慈善組織的公益基金。套捐不僅違反誠實信用原則,更違反了相關規定和法律。對於其以“配捐”名義捲走大病患兒家長千萬元救命錢的行爲,如果以非法佔有爲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公私財務的就構成詐騙罪,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如果以慈善募捐的名義去詐騙他人的,或者是向不特定多數人進行詐騙,這些都屬於加重的量刑情節。

畢強提醒,公衆參與慈善公益捐贈時,首先要覈實慈善項目的真實性,可以通過慈善組織的官網介紹或民政部門的相關介紹,來判斷是否確實存在這樣的慈善項目。此外,捐款一定要打到慈善組織指定的公益收款的對公賬號上,以確保專款專用、善款不會被挪用。

同時,對於募捐方式、求助渠道、公開募集資金的收款賬戶等信息,慈善機構應該加大宣傳,對於其決策程序、決策人員進行公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現相關騙局。慈善機構一定要加強自身管理,相關行政部門和行業協會也應該加強對慈善機構的管理和監督,只有這樣才能把慈善這件事情做好、做實。

作者|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宵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