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第29屆西北旅遊協作區會議在青海省海東市舉行,來自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旅遊發展委員會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商務局(旅遊局)的領導、各省會城市旅遊部門負責人,圍繞區域旅遊合作、文旅融合新形勢下的全域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協作項目進行研討,並形成了以攜手推進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爲主旋律的2019年西北旅遊協作區聯合行動計劃。

會議現場

青海省旅遊發展委員會副巡視員馬金剛主持會議

由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五省區和兵團組成的西北旅遊協作區,是我國成立最早、面積最大的區域旅遊協會組織,區域總面積310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10018萬。改革開放以來,西北旅遊業得到了長足發展,產業規模持續壯大,據不完全統計,現區域旅遊景區點已經達到1503家,其中國家A級景區1254家,4A級以上景區點已達353家,旅遊飯店數爲18082家,旅行社總數爲2258家。2017年,全區域旅遊接待海內外旅遊者95389.13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8976.61億元人民幣。蓬勃發展的旅遊業,已經成爲各省區帶動性最強的支柱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引擎。

會議現場

第29屆西北旅遊協作區會議,是在全域旅遊大推進和文旅融合新時期舉行的一次重要會議。會上由上屆西北旅遊協作區會議的輪值省區寧夏回族自治區旅遊發展委員會代表做了總結,並對新時期區域聯動營銷、加強東西部旅遊合作、聯合打造區域協作的“西北模式”等提出建議。西北旅遊協作區祕書處就2019年聯動項目、協作項目、相互支持項目進行了說明。青海省旅遊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常紅安在主旨發言中指出,西北五省區和兵團旅遊資源差異性和互補性較強,在共同挖掘潛力和實施旅遊合作方面空間廣闊、前景喜人。在文旅融合的新形勢下,要進一步戮力同心、精誠合作、互融互補、相得益彰,深度拓展旅遊市場,共同構築“美麗中國——大西北旅遊”的無限魅力。在六個省級旅遊部門交流環節,陝西省旅遊發展委員會副主任陳夢榆、甘肅省旅遊發展委員會副巡視員張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旅遊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古麗·阿不力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商務局(旅遊局)副局長陳勇等相互分享了旅遊業發展40年的重要成果,並對下一步聯合建立更加密切的協作機制,協力開拓絲綢之路沿線和國內旅遊市場,建立合作共享平臺、增進區內外交流合作、推廣新技術應用等進行了廣泛溝通,各省區一致認爲應努力強化區域協作的平臺意識,積極培育區內和絲綢之路的雙向交流平臺,進一步拓寬區域間合作領域,促進合作聯動、相互帶動成果共享和省際旅遊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拓展國際旅遊市場。

青海省旅遊發展委員會副主任  常紅安

陝西省旅遊發展委員會副主任  陳夢榆

甘肅省旅遊發展委員會副巡視員  張華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商務局(旅遊局)副局長  陳勇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旅遊發展委員會副主任  古麗·阿不力木

寧夏回族自治區旅遊發展委員會處長  宣裏

西北旅遊協作區祕書長  王曉民

第29屆西北旅遊協作區會議,是在全域旅遊大推進和文旅融合新時期舉行的一次重要會議。會上由上屆西北旅遊協作區會議的輪值省區寧夏回族自治區旅遊發展委員會代表做了總結,並對新時期區域聯動營銷、加強東西部旅遊合作、聯合打造區域協作的“西北模式”等提出建議。青海省旅遊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常紅安在主旨發言中指出,西北五省區和兵團旅遊資源差異性和互補性較強,在共同挖掘潛力和實施旅遊合作方面空間廣闊、前景喜人。在文旅融合的新形勢下,要進一步戮力同心、精誠合作、互融互補、相得益彰,深度拓展旅遊市場,共同構築“美麗中國——大西北旅遊”的無限魅力。

本屆會議還特別邀請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陶利明,就新形勢下西北旅遊業合作的方法、路徑等進行主旨發言,西北旅遊協作區祕書處與中國網++(國家冰雪運動互聯網傳播平本屆會議還特別邀請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陶利明,就新形勢下西北旅遊業合作的方法、路徑等進行主旨發言,西北旅遊協作區祕書處與中國網++(國家冰雪運動互聯網傳播平臺)簽署了推廣冬季旅遊產品與服務,帶動“三億人蔘與冰雪運動”助力2022北京冬奧會的合作協議。

最後,由寧夏回族自治區旅遊發展委員會和青海省旅遊發展委員會進行了會旗交接。

會旗交接

供稿:委市場宣傳處

核稿:委市場宣傳處

整理:小艾、央卓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