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古人如何实现自己年轻时吹得牛?汉朝的清洁工,励志扫除天下的“垃圾”。

汉宫明月几度秋,不知疾苦不知愁。可怜江山无颜色,一朝宦官得封侯。封建社会有一句激励人心的话语,让无数读书人为之穷经皓首,那便是自古寒门出贵子。然而这也是在隋朝之后,隋文帝杨坚开创了科举制度后,给了天下人才一个出人头了的机会。在隋朝之前,考核官员的制度叫做察举制。那么什么是察举制呢?所谓的察举制就是汉武帝时期采取的一种新的人才选用方法,地方的官员随时考察举荐管辖区域内有才华的人入朝做官,不参加考试。

这样的制度下,如果想要出人头地,有两个方式,第一个就是在民间的威望非常的大。第二个就是自己本身就是贵族阶层。那么就可通过举荐很容易在朝廷中谋取高位,今天咱们要说的这个人,就是汉朝时期的一位著名人物。他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毕竟他的一句名言流传大江南北,那就是“大丈夫处世,当埽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这句话说得真是豪气干云,小编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就是,大丈夫生在天地之间,应该以扫除天下的垃圾作为自己的责任,还在乎一个屋子的垃圾。

陈蕃说这句话的时候才只有15岁,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谁年轻的时候还没有个远大志向啊。然而有人立下的志向胎死腹中,有人则是用自己的一生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记得曾经非常流行一句话,现在的努力只是为了实现当初吹过的牛。陈蕃的背景也是不一般,用现在的话说,人家也是根正苗红的官三代。在察举制度的汉朝,理所应当的成为了当时的省长。秉承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思想,陈蕃开始践行自己年轻时立下的远大志向——清除天下的垃圾。

在陈蕃任职期间,他的管辖区域内出现了一个声望非常高的人,他的名字叫做赵宣。这个人因为孝顺惊动当时的太守陈蕃。话说赵宣此人确实不一般,他的母亲去世之后,为了守孝,将自己关在了墓道中20年。这样孝道正是当时汉朝社会所提倡的,这样的人如果不做官,简直就是国家的损失,于是陈蕃便亲自前往赵宣守孝的墓道,去探访赵宣,并且按照汉朝的察举制度来考察赵宣。当陈蕃来到了赵宣守孝的坟墓前,看到赵宣在守孝的20年间竟然生下了5个儿子,这的行为让陈蕃大为光火。这样的简直就是欺世盗名,沽名钓誉,而且在墓道生养了5个孩子,这是对鬼神的不尊敬,于是赵宣的人生彻底凉凉了。

陈蕃做官以来,一直秉承着自己当初的豪言壮语,刚正不阿的扫除大汉江山中的奸臣小人。他不仅对官员要求严格,对待君主也是直言不讳,犯言直谏对于陈蕃来说都是日常操作,这样的行为自然引起了皇帝的不满,然而陈蕃清正廉洁的名声却不能不顾及,毕竟当时社会中,主流的思想就是这样的。即便是国家的君主,也不得不在大义的面前退让,陈蕃的声望更是在天下间传播开来。

俗话说,刚则一折。陈蕃围观一直刚正,必然会给他带来灾祸。汉灵帝继位之后,窦太后开始专宠宦官。窦太后给他们加官晋爵,这些恃宠骄横的宦官把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此时的陈蕃已经73岁,但是并没有放弃他一扫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劝谏没有结果之后,陈蕃与窦太后的父亲窦武一起密谋除掉这群宦官。然而,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事情败露,宦官们先下手为强,很快就收拾了窦武,陈蕃带着自己的学生和下属反抗失败,最终也被杀害。

小编认为:陈番虽然最后没能扫尽天下的“垃圾”,但是,这个曾经立志要扫清天下的陈蕃,用自己的一生去实现年轻时吹过的牛,这样的行为不得不让人佩服,毕竟很多人虽然立下了远大的志向,但是都在中途放弃了,而少年立志的陈蕃却坚持自己的道路,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在坚持践行自己的理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