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修鞋匠到實業家

“我出身貧寒,曾經過着食不果腹的日子,是改革開放改變了我的命運。我能有今天,正泰能有今天,真的要感恩這個時代,感恩這個國家,感恩這個社會!”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近日,紅旗出版社推出新書《步履正泰:南存輝親述創業史》,書中正泰董事長南存輝的一番話,令人印象深刻。

創業近40年,南存輝這位昔日溫州柳市街頭的修鞋匠,將一個家庭作坊式小工廠發展成爲年銷售收入超過600億元、在電力設備與新能源領域令人矚目的國際化公司,被譽爲“溫州模式的縮影”。他的創業經歷,與中國改革開放40年同頻共振,也是中國新時代企業家精神的生動寫照。

“從精益求精到正道泰興”

柳市雖叫柳市,卻不是城市,而是溫州樂清的一個小鎮,是個曾經窮得叮噹響的地方。改革開放後,這個原本並不起眼的小鎮,卻因奇蹟般地崛起爲“中國電器之都”而備受矚目,並因此成爲聞名中外的“溫州模式”的主要發祥地之一。

1976年,年僅13歲的南存輝因爲父親的一次意外,不得不中途輟學,在柳市街頭當起了修鞋匠。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改革春風吹來,溫州人的創業激情被喚醒。一夜之間,在柳市這塊不足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冒出了1000多家低壓電器生產廠家。1984年,南存輝和同學創辦了“樂清縣求精開關廠”(正泰的前身)。第一次創業,他便體會到其中的艱辛,“比起身體上的勞累,精神壓力更大。”

“做電器開關不同於做鞋子衣服,鞋子衣服質量差就只是不耐穿,但電器開關這些產品直接和電相關,質量不好可是要出人命的。

都說溫州人膽子大,那時候的我卻是戰戰兢兢的,生怕出點什麼事情。”談及往事,南存輝仍直言“心生敬畏”。

上世紀80年代後期,柳市電器市場越做越大,也出現了許多假冒僞劣產品。打擊假冒、保護真貨,在市場整頓中,以質量爲第一生命的求精開關廠受到扶持,活了下來。

“燒好自己那壺水”

1992年,爲推動民營經濟規模化發展,浙江省政府派出大批專家對企業進行指導。企業管理、制度建設、精準預算……一個個陌生而新鮮的詞彙,令南存輝大感興奮。幾次指導之後,他動起了心思,專門派人“盯住”那些快要退休的專家。很快,正泰集結了一批既懂政策又精於實際操作的專家隊伍,企業迅速做大。

當時,全社會都在討論規模化經濟,有規模,纔能有經濟效益。如何實現規模化經濟?兼併組合是有效的方式之一。民營企業並沒有兼併組合的先例,法律也沒有相關規定。在沒有任何先例可循的情況下,正泰通過創新式整合的方式,吸收了柳市大大小小48家企業,成爲低壓電器行業第一家集團化企業。

這次成功的兼併組合,不僅給相關政策、法律提供了參考依據,拯救了一批中小微企業,也拉動了整個區域產業的發展。如今,正泰產業鏈上下游所聯合的企業多達兩三千家,柳市也從“中國電器之都”邁向“世界電器之都”。

1992年,海南房地產熱潮快速向其他地方蔓延,諸多企業主轉投房地產。這期間,不少人鼓動南存輝,勸說他投資地產,賺一筆又大又快的錢。南存輝始終不爲所動。不僅不炒地皮,他還用手裏積攢的四百多萬元資金,購買了當時最先進的檢測設備,建成正泰第一個低壓電器檢測試驗站。有朋友說他“傻”。他只笑笑,“我不懂房地產,還是專心做好自己擅長的事。”

後來,南存輝總結出了兩條經典的理論:一是“燒好自己那壺水”,走專業化經營的道路;二是“用加法做強產業,用減法做大企業”,剝離不熟悉、關聯度不大的產業,將資金、人才集中於主業,真正做強做大。

1994年2月,國內低壓電器行業第一家企業集團——正泰集團成立。1996年前後,正泰成爲全國低壓電器行業的領跑者之一。在此期間,南存輝順勢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他通過稀釋自身股權的方式,將正泰此前的“鬆散聯盟”擰成一股繩,在此基礎上不斷開疆拓土。股份制改造後,正泰持續裂變,並在改革持續推進下煥發出巨大的活力。

2010年1月21日,正泰電器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正泰電器由此正式步入資本市場,成爲中國第一家以低壓電器爲主業的A股上市公司。

短短數年間,正泰的產業不斷延伸,從低壓到中高壓,從元器件到系統解決方案,從工業電器到光伏新能源……正泰“燒開了更大一壺水”。

“發展要順勢而爲、趁勢而上”

從昔日的修鞋匠,到成長爲具有全球視野的企業家。記者問南存輝有什麼祕訣?他沉思片刻,說:“發展要順勢而爲、趁勢而上,在符合國家發展要求的基礎上,找準自己的定位,踏踏實實進行創新。”

正是這種戰略上的大局觀,讓正泰能夠把準時代的脈搏。2006年,國家“十一五”規劃提出大力發展新能源,南存輝敏銳地把眼光瞄向了太陽能。“太陽能清潔、環保,於國於民有利。如果全球1%的面積裝上太陽能電池板,就能把所有的用電問題全部解決,這是了不得的大事!”

進軍新能源,正泰是新手。耗費數年時間,正泰終於打通從太陽能電池高端製造裝備、太陽能電池到光伏逆變器、開關櫃等光伏併網設備製造的全產業鏈,成爲全球光伏上網全面解決方案的供應商。2012年,正泰太陽能先後下線了第一臺國產太陽能電池製造裝備PECVD、LED背光源關鍵製造裝備MOCVD,開始真正深度參與全球化競爭。

近幾年,“存錢不如存技術”成爲正泰集團上下的共識——建起國內一流的檢測中心,引進國際先進的實驗室,在歐洲、北美、南美、中東等地建立研發機構,逐漸形成多元化、開放式的研發體系,深耕智能製造。截至目前,正泰各產業參與制訂和修訂行業標準190多項,獲國內外各種認證1000多項、專利授權4000餘項。

得益於中國打開國門,與國際交流合作不斷深入,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倡議之下,正泰的高低壓設備和總承包服務進入80%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向世界展示了來自中國的正泰品質。

“走出去”也是爲了“引進來”。在國家大力提倡智能製造之際,正泰持續推進智能製造。在海寧,正泰建成了業內規模最大的“光伏製造+互聯網”透明工廠;在杭州,正泰智能工廠成爲工信部中德合作智能製造示範項目;在溫州,正泰“基於物聯網與能效管理的用戶端電器設備數字化車間的研製與應用”高分通過工信部智能製造專項項目驗收。

改革開放40年發展的印記,烙印在南存輝的身上,也烙印在正泰的身上,“我心中有種沉甸甸的責任感,惟有不忘初心,方能不負使命。”

“我出身貧寒,曾經過着食不果腹的日子,是改革開放改變了我的命運。我能有今天,正泰能有今天,真的要感恩這個時代,感恩這個國家,感恩這個社會!”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近日,紅旗出版社推出新書《步履正泰:南存輝親述創業史》,書中正泰董事長南存輝的一番話,令人印象深刻。

創業近40年,南存輝這位昔日溫州柳市街頭的修鞋匠,將一個家庭作坊式小工廠發展成爲年銷售收入超過600億元、在電力設備與新能源領域令人矚目的國際化公司,被譽爲“溫州模式的縮影”。他的創業經歷,與中國改革開放40年同頻共振,也是中國新時代企業家精神的生動寫照。

“從精益求精到正道泰興”

柳市雖叫柳市,卻不是城市,而是溫州樂清的一個小鎮,是個曾經窮得叮噹響的地方。改革開放後,這個原本並不起眼的小鎮,卻因奇蹟般地崛起爲“中國電器之都”而備受矚目,並因此成爲聞名中外的“溫州模式”的主要發祥地之一。

1976年,年僅13歲的南存輝因爲父親的一次意外,不得不中途輟學,在柳市街頭當起了修鞋匠。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改革春風吹來,溫州人的創業激情被喚醒。一夜之間,在柳市這塊不足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冒出了1000多家低壓電器生產廠家。1984年,南存輝和同學創辦了“樂清縣求精開關廠”(正泰的前身)。第一次創業,他便體會到其中的艱辛,“比起身體上的勞累,精神壓力更大。”

“做電器開關不同於做鞋子衣服,鞋子衣服質量差就只是不耐穿,但電器開關這些產品直接和電相關,質量不好可是要出人命的。

都說溫州人膽子大,那時候的我卻是戰戰兢兢的,生怕出點什麼事情。”談及往事,南存輝仍直言“心生敬畏”。

上世紀80年代後期,柳市電器市場越做越大,也出現了許多假冒僞劣產品。打擊假冒、保護真貨,在市場整頓中,以質量爲第一生命的求精開關廠受到扶持,活了下來。

“燒好自己那壺水”

1992年,爲推動民營經濟規模化發展,浙江省政府派出大批專家對企業進行指導。企業管理、制度建設、精準預算……一個個陌生而新鮮的詞彙,令南存輝大感興奮。幾次指導之後,他動起了心思,專門派人“盯住”那些快要退休的專家。很快,正泰集結了一批既懂政策又精於實際操作的專家隊伍,企業迅速做大。

當時,全社會都在討論規模化經濟,有規模,纔能有經濟效益。如何實現規模化經濟?兼併組合是有效的方式之一。民營企業並沒有兼併組合的先例,法律也沒有相關規定。在沒有任何先例可循的情況下,正泰通過創新式整合的方式,吸收了柳市大大小小48家企業,成爲低壓電器行業第一家集團化企業。

這次成功的兼併組合,不僅給相關政策、法律提供了參考依據,拯救了一批中小微企業,也拉動了整個區域產業的發展。如今,正泰產業鏈上下游所聯合的企業多達兩三千家,柳市也從“中國電器之都”邁向“世界電器之都”。

1992年,海南房地產熱潮快速向其他地方蔓延,諸多企業主轉投房地產。這期間,不少人鼓動南存輝,勸說他投資地產,賺一筆又大又快的錢。南存輝始終不爲所動。不僅不炒地皮,他還用手裏積攢的四百多萬元資金,購買了當時最先進的檢測設備,建成正泰第一個低壓電器檢測試驗站。有朋友說他“傻”。他只笑笑,“我不懂房地產,還是專心做好自己擅長的事。”

後來,南存輝總結出了兩條經典的理論:一是“燒好自己那壺水”,走專業化經營的道路;二是“用加法做強產業,用減法做大企業”,剝離不熟悉、關聯度不大的產業,將資金、人才集中於主業,真正做強做大。

1994年2月,國內低壓電器行業第一家企業集團——正泰集團成立。1996年前後,正泰成爲全國低壓電器行業的領跑者之一。在此期間,南存輝順勢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他通過稀釋自身股權的方式,將正泰此前的“鬆散聯盟”擰成一股繩,在此基礎上不斷開疆拓土。股份制改造後,正泰持續裂變,並在改革持續推進下煥發出巨大的活力。

2010年1月21日,正泰電器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正泰電器由此正式步入資本市場,成爲中國第一家以低壓電器爲主業的A股上市公司。

短短數年間,正泰的產業不斷延伸,從低壓到中高壓,從元器件到系統解決方案,從工業電器到光伏新能源……正泰“燒開了更大一壺水”。

“發展要順勢而爲、趁勢而上”

從昔日的修鞋匠,到成長爲具有全球視野的企業家。記者問南存輝有什麼祕訣?他沉思片刻,說:“發展要順勢而爲、趁勢而上,在符合國家發展要求的基礎上,找準自己的定位,踏踏實實進行創新。”

正是這種戰略上的大局觀,讓正泰能夠把準時代的脈搏。2006年,國家“十一五”規劃提出大力發展新能源,南存輝敏銳地把眼光瞄向了太陽能。“太陽能清潔、環保,於國於民有利。如果全球1%的面積裝上太陽能電池板,就能把所有的用電問題全部解決,這是了不得的大事!”

進軍新能源,正泰是新手。耗費數年時間,正泰終於打通從太陽能電池高端製造裝備、太陽能電池到光伏逆變器、開關櫃等光伏併網設備製造的全產業鏈,成爲全球光伏上網全面解決方案的供應商。2012年,正泰太陽能先後下線了第一臺國產太陽能電池製造裝備PECVD、LED背光源關鍵製造裝備MOCVD,開始真正深度參與全球化競爭。

近幾年,“存錢不如存技術”成爲正泰集團上下的共識——建起國內一流的檢測中心,引進國際先進的實驗室,在歐洲、北美、南美、中東等地建立研發機構,逐漸形成多元化、開放式的研發體系,深耕智能製造。截至目前,正泰各產業參與制訂和修訂行業標準190多項,獲國內外各種認證1000多項、專利授權4000餘項。

得益於中國打開國門,與國際交流合作不斷深入,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倡議之下,正泰的高低壓設備和總承包服務進入80%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向世界展示了來自中國的正泰品質。

“走出去”也是爲了“引進來”。在國家大力提倡智能製造之際,正泰持續推進智能製造。在海寧,正泰建成了業內規模最大的“光伏製造+互聯網”透明工廠;在杭州,正泰智能工廠成爲工信部中德合作智能製造示範項目;在溫州,正泰“基於物聯網與能效管理的用戶端電器設備數字化車間的研製與應用”高分通過工信部智能製造專項項目驗收。

改革開放40年發展的印記,烙印在南存輝的身上,也烙印在正泰的身上,“我心中有種沉甸甸的責任感,惟有不忘初心,方能不負使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