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庆华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雎杞太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作为中共睢杞太特委书记兼新四军睢杞太独立大队政治委员,他领导并坚持了这一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最后战死沙场。以身殉国,年仅25岁。1939年8月30日,新四军游击支队政治部主任肖望东在《拂晓报》上发表悼念文章说,马庆华同志率领部队猛烈冲锋,英勇牺牲。1944年8月,翼鲁豫边区行政委员会曾将杞太边抗日联防委员会办事处命名为庆华县抗日民主政府,以示纪念。

(二)

1938年初,日军侵犯中原,中共河南省委号召党的优秀儿女和抗日爱国志士“到抗日前线去,到敌人后方去,深入广大农村,发动与组织抗日武装,对敌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2月,马庆华由省委派往豫东杞县,以私立大同中学“校工”的身份,从事开辟睢杞太抗日根据地、组织抗日游击队工作,积极准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杞县私立大同中学是河南省著名爱国进步人士、河南大学经济系教授王毅斋创办的进步学校。三十年代初期,在国民党白色恐怖之下,共产党员郭晓棠、赵伊坪、梁雷(雨田)、高炳坦、张海峰、杜省吾、施裕民和进步青年姚雪垠、杨伯笙、段佩明、王衡儒等曾在这里开展地下革命斗争,开展救广宣传活动。1937年9月,中共杞县委员会在该校恢复,杜省吾任书记。翌年2月,扩建为中共杞县中心县委,王静敏任书记,马庆华为委员,他与宣传部长杜省吾分管杞县党的工作。

1938年5月,徐州失守,国民党军队及其地方政府要员纷纷败退,日军沿陇海铁路进犯,杞太地区面临沦陷,这时,马庆华日夜奔波,忧心如焚,努力开展工作,他只身深入到杞县西部高集、逍遥寨、付屯一带,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发展李建光、蔡一萍为新党员。此时,中共河南省委规定“党的中心任务,是准备敌后游击战争”,提出“为准备十万武装而斗争”的口号,派组织部长吴芝圃来豫东发动组织抗日武装,组建中共豫东特委,中共杞县中心县委员会遵照省委“要建立一千五百到二千人的新四军”的指示,立即派马庆华到杞县南部与杞通边境地区,以私立大同中学师生为骨干组织抗日游击队。

6月1日,杞县县城沦陷。日伪军在楮皮岗、高阳、王堌、焦寨、司岗等村烧、杀、淫、掠,杀害群众1000多人,烧毁村庄326处。马庆华同中心县委书记王静敏、宣传部长杜省吾等一起,率领大同中学师生和抗日游击干部训练班部分学员撤出县城,到杞南赵村与吴芝圃会合,后编入特委领导的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马庆华任政治部干事,从此走上了平原游击抗战的最前线,为坚持开辟睢杞太地区抗日革命根据地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同年7月,三支队扩大为3个大队、1个特务中队,成为豫东地区坚持武装抗战的一面旗帜,马庆华和段佩明受三支队司令员吴芝圃重托,前往豫南确山县竹沟镇向中共河南省委汇报工作,请求指示。

他化装成商人,日夜兼程,如期到达竹沟镇,向省委书记朱理治、军事部长彭雪枫、组织部长陈少敏等作了详细汇报。8月初,省委任命马庆华为东进工作组长,带万中人、刘勤初到睢杞太地区中心区的杞南赵村。之后,马庆华被特委书记、支队司令员吴芝圃任命为工作组书记,同万中人、刘勤初等深入到民权县与兰封县交界地区的野庄、人和、双塔等陇海铁路沿线一带的敌占区,开辟睢杞太地区新区。他利用刘勤初的同乡、同学、亲朋关系,秘密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游击队,宣传“抗日救国,保卫家乡”,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为以后刘勤初在这里组建600余人的武装部队,发展党组织,使之成为杞太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打通该区与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联系打下基础。

9月,马庆华奉命调回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政治部任干事。10月,在随三支队赴西华县杜岗与彭雪枫率领的东进部队会师途中,他被派到第二中队作政治工作。他作风深入,平易近人。有时给战士们打水、扫地,有时和战士们拉家常话,经常同战士吃、住、行在一起。战士们看他气度不凡,处处甘当战士的公仆,亲切地称他为“伙计”,谁也不知道他是被安排到二中队作重要政治工作的领导干部。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与彭雪枫率领的新四军游击支队会师整编后,马庆华任新四军游击支队政治部民运科干事。为响应毛泽东“先行开展豫东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电令和周恩来、叶剑英关于把工作重心转向豫东,创造豫皖苏新局面的指示,随游击支队东进鹿邑县大刘庄一带,协助民运科长王静敏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中去,开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争取了当地红枪会、大刀会等农民武装,增强了抗日力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