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市場關注豬肉價格止跌回彈的同時,對質量安全可靠的豬肉同樣充滿了期待。豬肉的質量安全狀況到底如何,能不能放心消費呢?

對此,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標準研究中心研究員錢永忠表示,我國每年組織開展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對豬肉中可能存在的藥物殘留及瘦肉精等非法添加物進行檢測。結果表明,2016年豬肉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爲99.5%,2017年前三季度豬肉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爲99.8%。總體上,豬肉產品質量安全是有保障的,消費者可以放心消費。

近日,記者就消費者關心的豬肉質量安全問題採訪了生豬養殖和飼料獸藥安全方面的專家,回答了市場關於豬肉質量安全的幾個關鍵疑問。

疑問一:爲什麼現在養豬要喂飼料及飼料添加劑?

生豬長膘,關鍵要喫得飽、喫得好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譙仕彥表示,飼料是生豬喫飽喫好的關鍵。飼料及飼料添加劑是現代養豬業的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是補充生豬營養、保證產品品質的必要措施,也是國際普遍推廣的技術,我國與美國、德國、丹麥等養豬大國的養殖技術、飼料使用、生育週期、生豬體重、肉品質量、產品安全等情況基本一致,符合國際標準和進出口貿易準則要求。

飼料添加劑在飼料中用量很少但作用顯著,包括營養性添加劑、一般添加劑和藥物添加劑三大類。傳統的單一飼料只能解決生豬的“喫飽”問題,而營養性添加劑主要是飼料級的氨基酸、維生素,是爲了解決生豬“喫好”的問題。在飼料中添加適量藥物添加劑,可以有效防控生豬的常見性、多發性疾病,通過在飼養階段執行停藥期,能夠將豬肉中的藥殘量控制在對人體無害的範圍內。在飼料中加入抗氧化等一般添加劑,大多與食品行業的添加物質通用,屬於食品級,無論對於生豬生長還是對於豬肉品質,都沒有危害。

國家明令禁止在飼料中添加苯巴比妥等鎮靜催眠、抗驚厥類藥物。通過添加安眠藥讓豬多睡少動、快速長肥是沒有必要的,因爲圈養的生豬本身活動量就很少,不需要使用鎮靜劑。尿素、砷製劑和銅屬於允許在飼料中添加的物質,但都有相應的限制性規定,不得隨意使用。尿素是一種高氮化肥,若少量用於牛、羊等反芻動物是有作用的,可以被反芻動物瘤胃微生物所分泌的脲酶分解,被合成蛋白質從而被吸收消化。豬根本沒有瘤胃,尿素中的氮就難以利用,用量過大甚至會造成生豬中毒死亡。對於添加銅的作用,飼料中只有適量地添加銅才能促進豬的生長,允許適量添加的具體標準爲每1000公斤飼料中銅製劑添加量不能超過200克。

此外,常有傳言說在豬飼料中加入無機砷,豬會顯得皮膚紅潤、毛髮光亮,這種說法犯了常識性的錯誤。飼料中加入的是有機砷,而不是無機砷。有機砷對於提高飼料利用率、增強抗病能力有着明顯作用。目前,除中國外,美國等很多國家也批准將其作爲飼料添加劑。有機砷會從糞便排出,在生豬的機體組織中殘留極低。而無機砷是劇毒物質,俗稱砒霜,會造成生豬死亡,是不允許在飼料中添加的。

譙仕彥說,某種物質能否成爲添加劑,必須經國務院農業主管部門指定的機構進行檢測和飼餵試驗,由畜牧專家根據結果對其安全性進行評估,評估通過後才能被列入《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一般來說,飼料添加劑在飼料中的比重不會超過4%,比例高了,飼養成本必然提高,對養殖戶來說不划算。

疑問二:現在豬怎麼長到6個月就出欄了,還能長到200—300斤?

生豬保質保量,科學養殖是訣竅

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王立賢說,科學養豬既能保質也能保量。目前,生豬正常的養殖週期一般爲150—180天。生豬生長快、育肥週期短的主要原因是“三好”:豬好、料好、圈好,即生豬品種好、飼料營養安全、養殖環境改善。商品豬生產主要是杜洛克、長白和大白豬三元雜交品種,這些優質品種的生豬160天左右出欄很正常,國外更好品種的豬出欄週期更短。而利用地方品種進行雜交的豬育肥時間相對較長,平均養殖週期爲180—200天。

生豬出欄前的不同育肥階段,飼料的投餵量不同,總投餵量在300公斤左右。如果不喂飼料只喂雜糧、豬草等傳統豬食,豬的生長週期至少增加一個月。現代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的研製應用大大提高了飼料轉化率,降低了生豬生產中的飼養成本,爲養豬業獲得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據測算,隨着現代飼料科學技術的應用,我國配合飼料轉化率明顯提高,對畜牧業的科技貢獻率已超過40%。豬配合飼料轉化率由4∶1提高到3∶1。過去養一頭豬需要一年的時間,現在6個月就可出欄,這與營養均衡的飼料和養殖技術進步是分不開的。

王立賢表示,以規模化生豬養殖爲特徵的現代養豬業目前正在快速發展,養殖理念和管理水平不斷提升。通過改善養殖環境,實施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逐步解決了重大疫病和抗生素殘留等問題,豬的生長週期逐漸縮短,每頭豬重量一般在200斤左右。

疑問三:現代養豬能不用獸藥嗎?

生豬生長會有疫病發生風險,看病喫藥是常理

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所長才學鵬表示,動物也要打疫苗防病,生病了需要用藥物進行治療。獸藥是指用於預防、治療、診斷動物疾病或者有目的調節動物生理機能並規定作用用途、用法用量的物質。生豬在養殖中不同程度面臨疫病發生風險,儘管通過加強飼養管理、改善養殖環境條件可以預防疾病,降低豬羣發病率,但由於外界環境長期存在一些致病微生物,一旦引起發病,必要的治療用藥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在美國、歐盟等養殖技術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也是如此。我國是世界上存欄量最大的國家,中小規模養豬場還佔有相當的比例,中小規模養豬場存在生物安全措施薄弱、防疫條件差等情況。因此,在今後較長的一個時期內,動物疫病防控壓力依然很大,使用獸藥仍然是生豬疫病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

依據《動物防疫法》和《獸藥管理條例》,動物養殖過程中用藥須遵守相關規定。一是要使用國家批准的、質量符合要求的獸藥,不得使用禁用獸藥或化合物;二是不得使用人用藥,也不得在飼料或飲水中使用激素類藥物;三是憑執業獸醫處方使用獸用處方藥;四是嚴格按照獸藥使用說明書規定的動物品種、適應症、用法用量等內容使用獸藥,嚴格執行停藥期規定;五是養殖場/戶要建立規範的用藥記錄。

才學鵬表示,我國從未批准過激素類藥物用於動物促生長,已批准的激素類藥物主要用於治療種畜繁殖和產科疾病,這與歐盟的規定是一致的。截至目前,農業農村部只批准了土黴素等10多種抗生素可作爲藥物添加劑使用,並嚴格規定了使用的動物品種、用法用量、停藥期等,規定內容與國際標準基本接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