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問題當課題 把現場當課堂

  博士王鵬喜獲“茅以升鐵道工程師獎”

  本站10月10日訊(通訊員黃躍勇報道) 近日,筆者從中國鐵道學會和湖北省人社廳獲悉:中鐵十一局集團六公司黨委書記王鵬,分別榮獲“茅以升鐵道工程師獎”和“2018年度湖北省政府專項津貼”,可謂雙喜臨門。

  博士王鵬在目前世界上雙線貨運重載鐵路跨度最大的鋼箱混合梁斜拉橋(廣東江門市濱江新區境內)工地

  以著名科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茅以升命名的“茅以升鐵道工程師獎”,每年面向鐵道行業評選獎勵85名爲行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專業工程師,而“湖北省政府專項津貼”,同樣是每年面向省內評選獎勵100名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和技術人員。

  博士王鵬(左一)在商合杭高鐵中鐵十一局集團六公司架樑項目查看提樑站

  博士研究生畢業的王鵬,曾在校研讀博士期間,他先後主持了教育部科研開放基金課題“通平高速橋樑與隧道施工安全風險管理與監控技術研究”、住建部“非預應力永久模板結構設計和裝配技術研究”和湖北省“城市軌道交通橋樑工廠化建造成套技術研究”等課題。

  2010年,王鵬就職於中鐵十一局集團,紛繁複雜的施工現場,爲他提供了大展身手的廣闊舞臺。他把現場當課堂,把問題當課題,破解了諸多施工難題。

  博士王鵬(中)在江西樂平中鐵十一局集團六公司PPP項目指導工作

  2013年3月,在新加坡軌道交通工程施工中,面對雙層高架、連續剛構、巨型蓋梁預製以及運架等諸多難題,他帶領項目攻關組日夜鑽研,自主研發出了芯殼分離施工技術;面對大直徑方樁荷載試驗,他突發妙想利用火箭推進器反向施壓;面對嚴苛的環保要求,他完成地上移動式泥漿循環系統;在無相關施工技術經驗參考的情況下,成功研究並應用薄壁殼模結構制運架成套技術,完成東南亞第一個薄壁殼模結構全套施工流程,同時完成了城市橋樑模塊化預製組拼技術研究。該項技術在2017年7月經中國土木學會鑑定,認定其關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在京杭運河技術攻關過程中,王鵬發明了應急補強支墩,在跨武廣轉體施工過程中研發出了了轉體精確限位裝置。他研究和優化的“沙漠戈壁地區高速鐵路無砟軌道關鍵技術”,在蘭新項目得以成功應用,解決了溫差大、風沙大,極端乾燥天氣下混凝土質量問題,綜合節約成本3000多萬元。

  博士王鵬榮登“茅以升鐵道工程師獎”領獎臺

  截至目前,他已獲得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技術35項,軟件著作權2項。王鵬先後被評爲集團公司“文明職工”、“優秀青年”、“技術管理先進個人”、“集團十佳項目總工”,以及“中施企協科技創新先進個人”、股份公司“十大傑出青年”,入選“湖北省青年英才開發計劃”的培養對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