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就可以每天獲取本頭條號發佈的職場及管理知識!老闆管理學,堅持無干貨,不分享。公司缺的不是人才,而是激勵機制!和員工分好錢,員工搶着幹活

導讀:

最近有個老闆和我說了他的煩惱,他說他們公司員工整體工作氛圍不好,積極性不高,人效低,經常發現有員工上班偷懶玩手機、打遊戲等等。

我問:員工工作很閒嗎?

他說:哪有啊,公司事情很多的,但是要盯着他們纔行,踢一腳才動一下!

就連新來的員工,待過一段時間也變得也跟老員工一樣,拿着工資不幹活。

氣得我我想把他們解僱了,但一時又招不到合適的人,怎麼辦?

我問,你公司採用什麼薪酬模式?他說,有些崗位是固定工資,銷售和管理層就是底薪+提成。

我說,你公司的薪酬機制不改變,就是把現在這些人全換了也沒用,你缺的不是人才,是合理的分配機制!

員工進入公司打工,最大的目的就是賺錢,或者將來能夠掙很多錢,如果他工作一段時間後發現,我在這裏再努力也賺不到錢,那麼,真正有上進心的人才都會離開,而留下的都是一羣混日子的人。

所以員工會有什麼狀態,取決於企業創造的文化氛圍和薪酬機制!

爲什麼傳統的薪酬機制會讓優秀的人才離開,混日子的人留下?我想說:傳統的薪酬模式是無法調動員工積極性的:

傳統薪酬結構設計:

    彈性小:固定的部分比重大,例如非業務崗位的固定部分可達80%以上。無法衡量:員工收入與其價值不能相對有效地衡量出來。薪酬與員工價值失衡:價值應等於價格,員工付出、創造的結果與其收入沒有直接對等關係。工作量=產值+價值缺乏激勵作用,無法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消極怠工。物質利益是絕大多數人的第一驅動力,傳統薪酬績效缺乏活力。員工都是抱着打工者心態工作,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幹多幹少工資都一樣。
公司缺的不是人才,而是激勵機制!和員工分好錢,員工搶着幹活

那麼,怎樣設計薪酬模式才能激發員工的鬥志,讓他爲自己拼命地幹?同時還不增加企業的成本?

1、給員工更多的持續增加收入的渠道和機會。

2、員工拿的工資,取決於他創造的結果。

3、將員工的利益和企業的利益捆綁在一起,企業利潤越高,員工工資越高。

給大家分享一種體現企業和員工共贏的薪酬模式——KSF增值加薪法,大家可以結合自己企業的實際情況採用!

這種模式,其特點就是,打破固定薪酬模式,員工的工資收入與他的價值貢獻全面融合,讓員工爲自己幹、爲自己加薪,全面激發員工創造顯性價值的熱情。

所以做薪酬模式的激勵性非常重要,爲了避免高層佔據高位不做事,我們必須拋棄傳統的薪酬模式,改用用KSF薪酬模式。

即通過對員工創造的結果和價值進行量化,與員工所得的報酬進行深度掛鉤,強調以“結果”和“價值”換取報酬爲導向的企業文化和薪酬全績效模式。

公司缺的不是人才,而是激勵機制!和員工分好錢,員工搶着幹活

KSF是一種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它一般會給管理者開拓6-8個績效激勵渠道,並在每一個渠道上找到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即做出分配細節,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管理者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對員工來說:

1;日常工作有了目標,知道自己重點抓哪些;

2;工資拿多少要靠自己而非老闆;

3;多勞多得,少幹少拿;

4;只要做的比過去好,自然可以拿到更高的收入;

5;有6-8個加薪渠道,激勵員工主動積極幹,從而爲企業創造更大價值 。

對企業來說:

1;員工沒達到平衡點,說明工作做的不到位,自然拿不到高薪;

2;員工達到平衡點,說明員工狀態穩點,做的不比以前插差 ,做的很不錯;

3;員工超過平衡點 ,說明做出了更好結果,自己能拿更高工資,企業獲得更高利潤。

公司缺的不是人才,而是激勵機制!和員工分好錢,員工搶着幹活

案例:爲什麼銷售經理也開始關注公司利潤?拼命幹趕不走?

該銷售經理之前的薪酬模式是底薪+提成。

而平時爲了拿到高提成高工資除了銷售業績,其他一律不關注。員工的成長自然更不過會關心,銷售人員流失率極高,企業人力成本也增加。

作爲銷售經理,銷售旺季員工可以拿到高提成高收入,淡季時,拿不到高薪酬,就會有着跳槽的意願。

那現在,我們可以將銷售經理的薪酬方案這樣設計:

在KSF模式下,他的薪酬分配:固定薪酬(20%)+寬帶薪酬(80%),寬帶薪酬的部分薪酬,被分配到6-8個指標當中,每一個指標設定一個平衡點(平衡點選在過去一年的數據平均值,或者是老闆和員工達成的共識點),只要達到了平衡點,員工就可以拿到這部分薪酬。

公司缺的不是人才,而是激勵機制!和員工分好錢,員工搶着幹活

一、首先,找出該崗位6-8個崗位價值點

將與公司利益密切相關的的指標與銷售經理薪酬想掛鉤。

這些指標包括銷售額員工培訓,團隊業績、人創績效、回款率、毛利率等等

二、然後設置平衡點(老闆認可,員工滿意)

平衡點一頭連着企業利益,另一頭連着員工的利益。

平衡點有多重提取方法:1;盈虧平衡點;2歷史均值;共識點;同期可比值等。

公司缺的不是人才,而是激勵機制!和員工分好錢,員工搶着幹活

三、最後,根據平衡點和各指標的數據確定薪酬方案

實行KSF模式後,在平衡點(平衡點:根據歷史數據或員工和老闆協商得來的,員工和老闆都認可)的基礎上:

在平衡點的基礎上:

    營業收入每增加5000元,獎勵100元,每減少5000元,少發50元;利潤額每多1000元,獎勵12元,每少500,少發6元;人創營業額,每多400,獎勵50,每少400,少發25元;培訓員工,每多培訓一個小時,獎勵50元,每少一個小時,少發25元。...

實行KSF薪酬模式之後:

管理者尤其關注團隊的營業收入,想盡各種方法創造業績;

員工培訓這一塊開始重視起來了,員工更加有歸屬感;

管理者工資增加,工作更有積極性;

團隊氛圍比之前好了,員工之間,管理者與店員之間關係更加融洽;

人員流失率比之前低了10%,部門結構更加穩定。

KSF全績效模式,給員工提供了6-8個加薪渠道 ,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爲自己加薪。

對企業而言,員工更加積極工作,創造了更多更多的價值,拿到 高薪是應該的,而且企業是拿出員工創造的超額利潤部分給員工加薪,不會增加企業成本。

在這樣模式下,老闆是希望員工拿高薪的,因爲員工拿高薪說明結果導向做的好,做出貢獻高,企業也一起獲利,這就叫共贏。

OP合夥人——長期激勵

做個比喻:“老闆好像是火苗,員工是汽油,怎樣使火苗直接遇見汽油,爆發無限能量”。那就得尋找傳遞火苗的抓手——事業合夥人

公司缺的不是人才,而是激勵機制!和員工分好錢,員工搶着幹活

合夥人,是一種讓員工既出錢更要出力,卻不改變公司股權結構,一起經營公司,分享公司利潤成果的模式。

老闆和員工最大的不同是什麼?就是老闆是爲自己在幹,一旦失敗,毫無退路;而員工呢?員工是爲老闆在幹,這家幹不了我還可以找下家。

如何把員工的這種思維轉化成老闆的思維,讓員工爲自己幹?

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員工成爲公司的合夥人,讓員工感覺到我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是一致的。

公司缺的不是人才,而是激勵機制!和員工分好錢,員工搶着幹活

在某種程度來說,李氏合夥人是以協議作爲約束的對賭模式,雖然員工不持有實股權,但是卻擁有分紅權,在某種程度上,激發了員工的鬥志,讓其以老闆的角度去思考,去經營企業。

員工出錢了,纔會把心投進去,出力了纔會創造企業想要的結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