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亮哥说案 | 冒牌“私家侦探”

冒牌

“私家侦探” 1 女人的直觉

阿云的直觉告诉她,老公出轨了。种种迹象都不对头:回家越来越晚,说话爱答不理,女儿不闻不问,夫妻那事儿可有可无。阿云性子要强,苦都憋在心里。每天目送丈夫出门,她的心就在火上灼烧,痛感要撕裂身体。

颓然坐下,阿云想想,嫁给这个男人不是自己的选择吗?当年,父母不同意这门婚事,说是在这小子眼睛里看出了野心,以后不是省油的灯。阿云倒是自豪,男人有野心不就是有上进心吗,谁希望找个窝囊废在家吃软饭?阿云义无反顾跟了这个男人,嫁到了离家几百公里外的一个小城,生下女儿,做起了全职太太。房子,车子,票子,这些世俗意义上成功的标志,这个男人都挣到了。人到四十,反倒更有了魅力。很多桃色传言进了阿云的耳朵,她逼着自己不信。

现在一切都是揣测,没有证据。阿云思量着,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别到最后,真像戏里唱的,穷书生发达了抛弃了糟糠妻子,娶了富家女。阿云听说过现在有些人在做私家侦探,专门帮人跟踪取证,尤其是一些婚外情调查。这个念头一闪现,阿云自己都惊吓到了,自己什么时候变得阴暗龌龊了?

主动跟踪还是接着装糊涂,阿云拿不定主意。

另一头,湖南娄底,无业中年男子阿辉为找工作发愁。没学历,没技能,又不肯卖力气,还有啥能混上一口饭吃呢。阿辉看不起同村那些人,抛下妻儿出去到工地上扛水泥袋扎钢筋,四十岁的人看上去比六十还老。总要找点有技术的活儿,死卖力气那是脑子不开窍的人才做的事,阿辉不想走这条路。

阿辉喜欢泡网吧,看了不少新闻,发现这社会上的新鲜事还真不少。老婆怀疑老公外面有人,就请私家侦探出去拍照片,有了证据直接离婚分财产,硬气得很。私家侦探?阿辉好像发现新大陆,这不就是个有技术含量的活儿吗,但他马上又有点泄气,这么隐私、细致的事情,自己那点文化水平恐怕是够呛。阿辉头垂着出了网吧,满脑子都想着做侦探,挣大钱。要是冒充私家侦探或许能骗几个钱,阿辉停住脚步,想到了“打擦边球”的办法。

要做私家侦探,没点工具怎么行?阿辉跑了一趟二手市场,淘了两个最便宜的老人机,一台别人淘汰不用的笔记本电脑。用最低的代价达成最高目标,阿辉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最后能骗到钱才是真本事!

还是在网吧,阿辉开始行动。他在几家社交网上注册账号,发布“婚外情调查”一类的帖子,并且留下了手机号码。

下一步,就是静等鱼儿上钩。 2 装一把“私家侦探” 3 “侦探”的套路

交集发生在一个月后。阿云犹豫再三,眼看丈夫挽不回来,决心请私家侦探追踪调查。阿辉这边,咨询电话倒是接了不少,但是现在人都猴精,听出了阿辉这人不靠谱,投石问路几句话后就挂掉电话。

阿云网上一搜,还真有不少做私家侦探生意的,其中一个就是阿辉。阿云手抖着拨了个电话过去,说我要查一个人,报出了老公的名字和身份证号码。阿辉振作精神周旋起来,要价两千块,先付六百块定金。不曾想,阿云二话不说就把钱打了过来。阿辉明白,这女的一没社会经验,二是情绪崩溃缺乏辨别力,这时候最好骗。阿辉告诉阿云,资料查好了,直接把尾款打过来。两千轻松到手,阿辉还想在阿云身上啃一块肥肉,他冒充送资料的业务员,用另外一个手机号码给阿云打电话,声称需要保障人身安全,要交两万元保证金。

阿云急切想拿到丈夫在外面的一些照片和证据,头一昏就照办了。哪知阿辉太贪心,瞅准一只羊使劲薅羊毛,又改口说送货的是两个人要再交两万块钱。阿云再傻此时也清醒了,这是拿自己当三岁小孩呢,赶紧去公安局报了案。

经过这件事,阿云的心又纠结成了一团:抓老公的把柄,怕是智商不够,还可能被反咬一口;装聋作哑正常生活,这要考验情商。以后的路,怎么走,她真的有点迷茫了。

亮哥

说案

“镜案”专栏主持

亮哥

我们的安全感都去哪儿了?

私家侦探起源于国外,在中国兴起后,与个人最为密切的莫过于婚外情之类的隐私调查,这里有伦理和法律问题。为什么要冒着违法甚至犯罪的风险去请私家侦探,这里面终究还是个信任危机问题,没有安全感。

套用一句歌词,我们的安全感都去哪儿了?

物质生活水平富足,按理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精神状态应该更愉悦平和。现实是,很多人火气大,戾气大,就像火柴一点就着。很多假恶丑的事情现在都见怪不怪,都开始用娱乐化的方式来调侃了。食品药品造假不说了,冤假错案不提了,畸高的房价蛋疼的教育提了就来火,甚至灭门惨案都看了心底起不了一丝波澜。

人心麻木了,安全感从何而来呢?整个社会陷入了一种泛娱乐化的狂潮,谁真正在乎谁发自内心的感动或者眼泪。在当下,这是廉价可笑的,何其苍白?

 全社会安全感的丢失,具象到个人,就是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互相提防。以前买菜,大妈乐呵呵会多给你一把菜,现在要自己带着电子秤才放心,缺斤少两防不胜防;以前老师医生都是神圣职业,现在让“红色炸弹”弄得声名狼藉,人前尊敬背后唾骂;以前结婚就是一辈子,离婚想都不敢想,现在一月结婚二月离,结婚之前先盘点财产签好协议;以前路上孩子放学一个人哼着歌儿回家,现在必须亲自看着进去亲自接人出来,因为有爆炸,有人贩子。

诸如此类,我们都已经“习惯了”。处处不安全,我们就会抽离同情心,加强防备心。不久前通城出了新闻,一个妇女因为停车和管停车的老头争执,暴怒之下直接拿刀捅人,何其彪悍!昆山龙哥混社会的,车上放刀子还说得过去,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随身带刀,你能不惊诧吗?

拿自己的切身感受来说,买菜买水果和言细语,遇到争执千万按住性子,能不招惹绝不招惹,不图嘴皮子痛快。其实是怕啊,现在的伤害方式说来就来,谁知道你得罪了哪一个杀神呢?还是保命要紧,毕竟上有老下有小,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要做。有人觉得,这是神经兮兮了,什么都往坏处想。不过,改变不了社会风气,只能让自己安全谨慎生活下去。

我们的安全感,还有回来的一天吗?

来源|南通崇川检察

作者|亮哥

编辑|糖糖

审核|敏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