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台州力度 | “通堵点 破难点”攻坚三季度

今年下半年,我市将“攻坚三季度,冲刺四季度”作为重要工作载体,在重点工作主战场上发起冲锋。这个金秋,通过“攻坚三季度”行动,全市合力攻坚破难,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各条战线结出一批硕果。

在三季度“通堵点、破难点”行动月里,全市71个项目中已完成销号的有43项,尚未销号但进展顺利需限时完成的有10项,尚未销号因客观原因调整完成时限的有4项,尚未销号挂牌督办限时完成的有14项,重点项目建设明显提速。

攻坚破难

关键看

“主将”

在实现各项经济指标半年红后,市委市政府清醒认识到,部分重点指标后劲乏力,一批重点项目推进中还存在卡脖子问题,需要大力破解,因而攻坚三季度应运而生。

攻坚三季度、冲刺四季度,关键看“主将”。

自市委市政府提出“攻坚三季度”行动后,市委书记陈奕君两次赴现场督查,三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各部门加大协调攻坚力度,限时破解难题。

9月1日,这是一个周六,市委书记陈奕君率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走工地、进企业,督查“攻坚三季度、冲刺四季度”有关工作。

杭绍台高铁是我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今年3月底,台州段各施工单位已全面进场施工。在施工现场,陈奕君向有关负责人详细了解项目推进情况,就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当场落实责任人,要求限期解决。

在吉奥新能源汽车、吉利发动机项目建设工地,陈奕君深入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和亟需帮助解决的问题,要求相关部门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更加有效服务企业,促进在建产业项目早投产、早达产。

陈奕君强调:攻坚三季度、冲刺四季度,重中之重是攻坚大项目。要紧紧盯牢重大项目建设进度,落实责任,有效破难,推动项目全面提速,为实现“全年红”打下坚实基础。  

9月12日,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专题讨论部署“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和“攻坚三季度、冲刺四季度”五大攻坚项目行动责任落实情况。

攻坚进度如何,具体项目推进到什么程度,还存在哪些需要协调的环节……相关的分管副市长对各自分管领域攻坚情况和联系项目如数家珍,一一作了详细汇报。

市委书记陈奕君指出,要突出“领导抓、抓领导”,强化各套班子、各条战线抓工作的合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紧盯报表比学赶超,紧抓项目拔钉破难,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层层强担当、层层抓落实,进一步干出台州氛围、台州速度、台州力度。

市委书记陈奕君要求四套班子领导要当好“项目经理”和“施工队长”,加强现场办公,注重解决问题,再想办法、再出实招,确保“通堵点、破难点”行动取得实效。

抓落实是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市政府以深入开展“攻坚三季度、冲刺四季度”为抓落实的主抓手、主载体,通过抓项目“双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最多30天”改革、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等具体工作,确保市委市政府各项目标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9月6日,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张晓强调研了路桥吉利汽车小镇、椒江智能马桶小镇和绿色药都小镇等制造业类特色小镇,实地研究解决特色小镇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控规编制、配套建设等问题。

市四套班子领导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抓分管条线的联系协调工作,分赴一线指导工作,协调解决跨部门事宜,主持召开现场协调会议,带领全市上下全力推进“通堵点、破难点”行动,掀起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热潮。

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示范带动下,各地党政主要领导迅速行动,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把责任落实到人,把研商会开到现场。

各级部门坐不住了,变指导为更多的超前谋划、主动跟进和现场服务。市经信委制定了《贯彻落实扩大有效投资“攻坚三季度、冲刺四季度”活动实施方案》,实施重点项目清单化管理和项目销号制度,定期走访,精准破解项目推进中的问题。

椒江区纪委、国土、规划等部门组团出击,抱团推进,半个月内连续召开工作推进会、协调会16次,强势推进重点、难点问题解决。

现场督查

辣味

十足

 “为什么拆迁工作久拖不决?我半年前来时和今天看到的面貌依旧。”

“到底问题出在哪里?领导干部有没有过问,有没有真正担起责任?”

9月18日上午,在现代大道项目工地现场,市委书记陈奕君连声严肃地质问椒江区和台州高新区相关负责人。烈日下,相关人员的额头不断冒出豆大的汗珠,沿着脸颊滴落。

这已是陈奕君书记本月第二次就“攻坚三季度、冲刺四季度”有关工作开展现场督查。

现代大道工程约定合同期为2017年4月10日至2020年4月9日。如今,工期早已过半,工程量却仅完成20%。原定2017年9月30日前完成的井马村拆迁工作,截止到督查当日,签约率未达到100%。面对日益临近的工期和难以推进的工程,陈奕君眉头紧锁,神情凝重。

相关人员正准备解释时,被陈奕君一下子打断。她说:“抓发展、抓项目就是不容易的,就是要付出艰苦努力的,如果轻轻松松就能做好,还要你们干嘛?”“攻坚克难必须一把手亲自上阵!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都要像抓招商引资、抓平安建设、抓党风廉政建设一样,全力抓重点项目建设,必须亲自抓、盯牢抓。”

随后,陈奕君要求他们回去马上研究拿出方案,倒排两个月时间,完成签约、拆迁、腾空,确保具备爆破施工条件。同时,要求尽快启动安置房建设,早日解决拆迁群众的居住问题。

相关单位负责人都立下了“军令状”,现代大道井马段11月18日实现爆破进场。

随后,在洪家场浦工程现场,在地下综合管廊一期工程台州大道段,陈奕君一路走一路督,毫不客气地直指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对随行的相关部门负责人一个个点将,要求他们按照各自职责,主动担当、积极支持,共同推动重点项目建设。

未完成的

挂牌督办

9月17日,“通堵点、破难点”行动活动推进会正在召开。会议室只有七八个人,看似轻松,实则紧张。

“杭绍台铁路柏加张村安置地选址现在有什么新进展?安置有明确区块了吗?”主持人毫无客套,直指问题。市铁路办相关负责人解释说:“农转用指标还在协调报批当中,一时间还不好确定能不能在规定期限内解决。”

主持人:“要有个明确的意见拿出来,尽早确定安置方案,加快土地报批进度。”

市交通局负责人逐一分析重大交通项目进展,重点对滞后项目作了说明:“第11项高铁新区台州中心站红线用地政策处理很复杂,清表完成难度较大,完成时间估计要推后。”

“具体的原因和责任人员都要明确,如果期限内完成不了,继续进行挂牌督办。”主持人说道。

“通堵点、破难点”行动月开展以来,类似紧张的推进会每周都会进行一次。在这一短会上,对列入督查的71个项目进展情况逐项进行梳理,根据进度情况进行分类分析。

第二天一大早,新一期关于“通堵点、破难点”的行动月督查情况通报就递交到了市委领导的案头,并同步下发至各相关部门。

市铁路办建设管理处处长方啸洲感慨,每周一通报,这是一种强烈的压力传导,鞭打慢牛,督促各项目单位每天都在高速运转。

此次“攻坚三季度”活动,不仅气势上形成了上下联动、轰轰烈烈的攻坚态势,更是在工作载体上做到了精准发力,持续推动。

根据市委、市政府“攻坚三季度,冲刺四季度”工作安排,市委、市政府督查室专门开展“通堵点、破难点”行动月,对重点项目集中开展清单式破难攻坚行动。涉及项目分重大产业项目、重大交通项目、重大水利项目、重大民生项目、重大城建项目、重大改革项目等6大类共71项,以任务清单的形式明确“通堵点、破难点”具体内容、完成期限、责任单位。

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还组织市级相关部门组成产业、交通、水利、民生城建、改革等五个督查组,赴各地开展督查,进展情况每周进行通报:对提前完成销号的进行通报表扬,对推进力度较大、进展较快的进行鼓励,对进展滞后的梳理明确需要协调解决的具体事项进行鞭策。

经过一个月的攻坚,全市71个项目中已完成销号的项目有43项。对挂牌督办、限时完成的项目以及重新调整完成时限的项目,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将跟进督查并通报进度。对未按规定时限完成的项目,将追查原因;如由于主观原因导致工作不力,严重影响项目进度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将约谈责任单位主要领导。

基层一线

干劲十足

决战三季度的主战场在于项目!尤其是那些推进过程存在这样那样“卡脖子”问题的进展滞后项目。只有迎着冲锋号,全力以赴抓落实抓推进,才能扫清障碍、化解难题、突破瓶颈。

9月14日上午,黄岩江口街道山下郎村村口,3台挖掘机高效运作,6艘运泥船依次排开,一船一船往外运送挖出的泥沙,东官河综合整治工程山下郎段正式开始河道拓浚。

一边是东官河整治四标段开始动工,另一边是山下郎村搬迁启动,现场气氛和天气一样火热。

在村内,已经搬空的老宅周围拉起了警戒线,挖机正在“突突突”地工作,随着轰的一声巨响,水泥墙被推到,顿时冒起一团白烟。

江口街道办事处主任陈智迪忙着指挥现场拆迁。他介绍说,东官河整治涉及山下郎村需拆迁247户,建筑面积3.5万多平方米,几乎是整村搬迁,拆迁量占整个东官河工程拆迁量的近半。街道办事处在项目规划的时候就充分考虑村民安置和集体经济发展,并在拆迁启动前就建好临时安置房。经过指挥部、街道、村干部的日夜沟通,取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政策处理的难点得以化解,群众从开始的抵制现转为积极配合。 

在各级“主将”的示范带动下,基层干部实干担当,劲头十足,形成了市、县、镇、村四级联动,合力攻坚破难的良好局面。基层一线你追我赶,把项目现场当做办公室,把“五皮”精神发挥到极致,并在实干摸索中不断创出工作新亮点。

黄岩区坦洋村村主任周荣贵强忍父亲去世的悲痛,仍奋战在征地一线,比原定时间提前10天完成72.4亩土地的丈量工作。椒江区章安街道为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对涉及村坟墓搬迁以移动板房临时安置骨灰堂形式予以解决,待明年统一搬迁,化解了坟墓搬迁难题。路桥区螺洋街道采用乡贤工作法,巧借当地乡贤人士劝解台州市引水工程螺洋段一批征迁户,并积极发挥人脉效应,率先做好身边人的思想工作。温岭市将原有的工业用地“先租后让”模式与“标准地”改革有机结合,走出了“标准地”改革的新路子,实现了土地的高效利用。

临海市虽然“难点、堵点”较多,但是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所有项目均已完成销号。在金台铁路临海段民房拆迁过程中,沿江镇铁路攻坚团队吃住在一线,夜以继日,连续作战。党委委员、常务副镇长葛干锋一个多月没能跟儿子面对面说上一句话,往往回家时夜已深儿子已睡着,出门时还没有醒。水洋工作片书记柳再灿因肠胃疾病住院手术,术后第二天就回到征迁一线继续工作。

越有压力越要向前,越是困难越要争先。杜桥镇铁路攻坚团队发扬“磨”功,厚着脸皮,不厌其烦做村民思想工作,最多的上门达30多次。上王村寺前自然村最后1户签订拆迁协议,团队负责人泮永希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一个多月来,这位铮铮铁汉“日昼头、黄昏头、晚夜头”泡在村里,不知吃了多少回“闭门羹”,碰了多少次“钉子”;但最终划上了圆满句号。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攻坚三季度,冲刺四季度。台州大地奏响了层层强担当、层层抓落实的最强音,进一步干出了台州力度、台州速度。

短评

在关键处发力

中医有一“点穴疗法”,即通过关键穴位的点按针灸,使人气血畅通。抓工作也如此,这次“通堵点、破难点”行动,梳理出的71个堵点和难点都是项目推进中的关键环节,算是找准了“穴位”。

在关键处发力,首要的是一个“准”字。不仅穴位要找准,而且发力点也要准。堵点、难点都是工作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的集中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如何发力?关键看“主将”,必须用“重兵”。市县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出征,有关部门负责人亲力亲为,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以上率下的示范带动有效调动了各方干劲。

同时,督查要跟紧盯准,像啄木鸟一样,在督查点位、时间节点的安排上力求精准,督在痛处、堵处、关键处。制定清晰的任务清单和时间表,把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逐项实督实查,持续挂牌督战,以责促行、以责问效,不达目标不收兵。

“准”也是一种台州力度,对症下药,在关键处发力,有力地破解一批“卡脖子”的堵点、难点,以重点突破之功谋推动全局之效。

编辑:一舟

校对:逗丁、剑风

审核:旭敏

来源:台州市委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