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攝影師任航因抑鬱離世的消息,再次引起了社會大衆對抑鬱以及抑鬱羣體的廣泛關注。十分巧合的是,就在任航事件發生的前一天,即2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在其官網發表了新的全球抑鬱症評估報告。

據統計和估計,從2005年到2015年全球有抑鬱症的人數增加了18%,全球有超過3.22億人正遭受抑鬱之苦,佔到總人口的4.3%。中國的這一數據爲5400萬,佔到總人口的4.2%,其中已經帶來健康危害與疾病的有891萬。爲此,世衛組織已經將今年4月7號世界健康日的主題定爲日益嚴重的抑鬱問題,亟需全社會的關注阻止這一趨勢的蔓延。

那麼到底什麼是抑鬱,應該如何正確認識和預防呢?只需兩分鐘即可快速弄清。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抑鬱具有以下幾個特徵:持續的悲傷;對通常喜愛的活動失去了興趣;伴隨有日常活動不能自理;持續時間至少兩週。除此之外,抑鬱的人還常常具有以下一種或者幾種情況,失去動力,胃口的改變,睡得更多或更少了,焦慮,注意力下降,猶豫不決,坐立不安,卑微感,負罪感或者無助感,有自我傷害或者自殺的想法。

如何正確認識抑鬱?

1、 抑鬱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讓我們看看哪些名人曾經被抑鬱困擾過。(據媒體報道及有關精神分析專家的研究)

(二戰時曾經極大鼓舞整個英國士氣的丘吉爾,晚年備受抑鬱折磨)

政治家:林肯、富蘭克林·羅斯福、溫斯頓·丘吉爾、理查德·尼克松

主持人:崔永元、白巖松、李詠

歌星:張國榮、王傑、朴樹、范曉萱、郭富城、許巍、張惠妹、許美靜、楊坤、布蘭妮

演員:張家輝、陸毅、陳坤、周潤發、吳彥祖、憨豆先生、金·凱瑞、布拉德.皮特

科學家: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安培、哥白尼、法拉弟

思想家:亞里士多德、羅素、盧梭、叔本華,尼采

作曲家:莫扎特,貝多芬,柴可夫斯基、舒曼、肖邦

作家:川端康成、列夫·托爾斯泰、海明威、王國維、三毛、海子、卡夫卡、司湯達、安徒生,巴爾扎克、拜倫、雪萊、普希金

畫家:如凡高、畢加索

當代科技界:李開復、任正非、張朝陽、徐小平等

近期因抑鬱離世的明星:喬任梁、任航等。

而且,據統計名人中有抑鬱的人數及比例更高。雖然,在世衛組織的報告中貧窮和收入較低的人羣的絕對數量佔到所有人數的八成以上,但是,抑鬱本身是沒有貧富、性別、種族和地域之分的。

2、 抑鬱並不是人的一項弱點,而且是可以克服和消除的

從上面的例子就可以看出,各領域的全球頂尖人物很多也受抑鬱的困擾,但是這最終並沒有真正阻止他們取得偉大成就。很多人經過長短不同的抗爭以及求助專業人士,最後都戰勝了抑鬱。一個十分典型的例子就是崔永元,他曾經飽受抑鬱折磨達七年之久,最後在父母妻兒無微不至的關心下,在北京著名心理醫生的指導下,敢於承認勇敢面對,逐漸緩解並最終康復。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例子,就是憨豆先生。極富幽默感,給無數觀衆帶來歡聲笑語的他,也曾不幸中招,並接受了五週的專業治療,每天的治療費用多達數千英鎊,最後成功克服抑鬱。

3、 抑鬱的分類與影響因素

根據症狀的發生的次數和嚴重程度,其有輕微、中度和嚴重三個級別。另外一個十分關鍵的判斷因素是否有過躁狂的歷史,如果不進行有效的應對就會變成慢性的並會復發。

抑鬱通常是由社會、心理和生理等複雜因素而導致,有過失業、喪親或者精神創傷的人更易得。抑鬱與心理壓力、機能障礙和心血管等疾病互爲因果、互相影響,嚴重可能導致惡性循環。我們都是社會中的一員,無論是在公共場合,還是在社交或者公共媒介上,一言一行都會對別人產生影響。所以,不管講話還是發帖、留言尤其要注意影響,因爲本來有抑鬱的朋友心理就相對敏感和脆弱一些,萬一言語不當很可能對當事人造成二次傷害。

如何預防抑鬱?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給出的建議,以下措施有助於預防或緩解抑鬱

1、 跟信任的或者真正關心他們的人傾訴或聊天

只有信任的或者有足夠耐心的人,才能認真聽取每項信息或訴求,不亂加評判,否則只會添亂和造成負面的影響。

2、 做那些平時最喜歡的活動或事情,遠離痛苦之源

聽愛聽的音樂,看喜歡的電影,讀自己最感興趣的書,喫最喜愛的食物,總之一切都是能帶來快樂的事,避免“哪壺不開提哪壺”。

3、 儘量避免獨處

家人和朋友是一個人永遠的後盾,多和他們待在一起,儘量避免一個人面對痛苦。

4、 保持有規律的飲食和起居

身體健康是預防和抵禦抑鬱的一個重要屏障、一日三餐如果不規律,導致胃痛、沒有胃口會加劇抑鬱的情況。經常晚睡則會引起失眠和精神不佳,也會造成惡性循環。

5、 有規律地運動

據研究,運動可以讓人心情更愉快,稍長些的運動還能讓人釋放內啡肽產生更加美好的感覺。哪怕只是在公園裏、家裏或者海邊走一走,都十分有幫助。

6、 直面抑鬱

當人有抑鬱的徵兆時,其實最大的障礙莫過於本人逃避和不敢面對。越是如此,則越會強化。雖然,當一個真正的猛士“直面慘淡的人生”需要勇氣,但是,不試一下又怎麼能說自己做不到呢?

7、 拒絕酗酒和縱慾等不良習慣

俗話說,借酒消愁愁更愁,從古至今這個道理一直都適用,醉了之後是可以讓人暫時忘卻了煩惱,但這一時的痛快只會在醒來後造成更大的傷害。看看任何一個昨夜醉酒的人第二天的精神狀態就一下明白了。縱慾也使不得(手淫也不能過度),激情只有那一會,過後便是更長時間的焦慮和無意義感(看看擁有293萬關注者的戒色貼吧裏的帖子就一下明白了)。而作家海明威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由於長期抑鬱,他選擇了酗酒和縱慾,最後不幸選擇了那一步。

總之,整個社會日益嚴重的抑鬱問題使得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完全與之絕緣。正確認識抑鬱很有必要,不僅可以讓我們遠離它,還能讓自己給這個世界和社會傳遞更多溫暖和善意,讓我們的同胞和朋友少一分痛苦,多一分快樂,如此我們自己纔會更加快樂。

上文主要參考自世界衛生組織網站。

作者:徐俊峯,更多有用、有料資訊請關注思行享公衆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