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到銀行貸款太難了!現在,有了金融扶貧好政策,一不要抵押二不要擔保,銀行就給我貸款3萬元做起了肉牛養殖,政府還要補貼大部分利息,現在我也成了養殖大戶,日子越過越有盼頭啦。”北社鄉高岸村貧困戶楊春良很是高興。

金融扶貧,既是輸血,也是造血。我縣堅持把扶貧小額信貸發放作爲金融扶貧的關鍵舉措,將貸款對象精準鎖定爲建檔立卡貧困戶,變“大水漫灌”爲“精準滴灌”。2018年我縣協調發放金融扶貧小額貸款共計 1.15 億元,並結合實際推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小額信貸+光伏發電”、“小額信貸+自由創業”、“小額信貸+合作經營”等扶貧模式,拓寬了貧困羣衆的增收渠道,帶動他們脫貧致富。

“光伏貸”出新生活

“這是我們村自建的光伏電站,併網以來已經發電7萬多度,一年下來增收5萬元不成問題。”西溝鄉三里灣村黨支部書記郭松亮看着村委屋頂明晃晃的光伏板笑着說,“多虧小額信貸政策支持,否則咱村百姓想也不敢想竟然有坐着也能掙錢的好事情。”

我縣藉助局部地形具備發展光伏產業的資源優勢,大力推進光伏發電產業發展。其中“光伏貸”是長治市潞州區農村商業銀行專門爲我縣光伏產業發展量身定製的一項精準扶貧信貸產品,有效破解了貧困羣衆融資瓶頸。目前,潞安30兆瓦集中式光伏電站和33.14兆瓦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帶動1.5萬餘名貧困羣衆實現增收。

平順:“貸”領老鄉奔小康

“戶貸戶用”惠民生

“像我這樣的貧困戶,沒有資金,但趕上了好政策,信用社給我貸了5萬塊錢,幫我辦起了農家旅社。”東寺頭鄉神龍灣客棧的老闆牛增起喜滋滋的告訴記者。現在,客棧共有18間客房,年收入7萬餘元。他逢人便說:“我們全家足不出戶就能收錢了!”

“小額信貸+自由創業”是戶貸戶用的典型模式。目前,我縣已實現基礎信貸資料收集、評級授信、合理信貸需求“三個全覆蓋”,發放扶貧貸款33767萬元,帶動3000餘戶貧困戶通過申請扶貧小額信貸,結合自己的特長搞起了養殖場、小型加工廠、農家樂、服裝店……扶貧小額信貸不僅讓貧困羣衆收穫了勞動成果,而且幫助他們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想。

平順:“貸”領老鄉奔小康

“貸資入企”分紅利

“銀行貸款、政府貼息、企業擔保,讓咱老百姓不花一分錢就能享受資金分紅,真是太高興啦。”首次領到金融扶貧貸款分紅的西溝鄉申家坪村貧困戶申生明興奮地說。

貸資入企採取“貧困戶資金託管保底分紅”的兜底扶貧運作模式,以每戶5萬元的政府扶貧資金入股企業,爲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羣衆規避市場風險,確保穩定收益,實現脫貧致富。截止目前,我縣共發放資產收益模式貸款8470萬元,支持企業6家,使貧困戶每戶增加收益3000元,間接帶動1694戶貧困戶實現增收。

平順:“貸”領老鄉奔小康

“貸得到、用得好、還得上,是金融扶貧小額信貸的標準。”平順縣農村商業銀行董事長王聯民說道。在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扶貧小額信貸放大了扶貧資金效益,帶動了金融資金支持,激發了貧困戶的內生動力,“貸”領人民羣衆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路上越走越遠。

制 圖:王 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