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

祝家中老人健康长寿

祝天下老人幸福安康

九九重阳,与“久久”同音

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

于是有了长久长寿的含意

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世上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

我已经长大

您还未老

我有能力报答

您仍然康健

在重阳节来临之际

记者来到“世界长寿之乡”

博罗,探访长寿老人

了解他们的“幸福秘诀”

来看看这些长寿秘籍吧!

袁胜兰(108岁)

性格乐观家庭和睦

博罗县福田镇联和村唐屋村民小组108岁老人袁胜兰是该镇目前最长寿的老人。

昨日,记者走进袁胜兰家中看到,老人端坐在床头,精神状态不错,眼睛炯炯有神。

目前,袁胜兰主要跟儿子唐三湖在一起生活。唐三湖告诉记者,103岁之前,母亲还能自己做饭,饭后还能在村里散步,找村里的老人家打牌。由于2014年摔了一跤,她就需要拄着拐杖等辅助工具才能行走。尽管如此,她每天仍坚持拄着拐杖走到门口,坐着晒晒太阳。

袁胜兰听力不好,但眼睛很明亮。唐三湖说,母亲坐在床上,只要有人从门前经过,她一下就能认出是谁;客厅的时钟和挂历她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老人家的记忆力也不错,让年过六旬的唐三湖自叹不如。他说:“有些隔了两三年没见过的亲戚或者朋友,她一眼就能认出是谁,我有时还要想一下。以前的事情,她也能记得很清楚。”村中的李婆婆说:“别看她年纪这么大了,但她的思维还清晰得很呢。待人接物的礼节毫不含糊,对以前的一些事情也记得很清楚。”

说起老人长寿的秘诀,唐三湖说,这与家乡的良好生态密不可分,“福田山好水好,空气清新,种出的福田菜心也与众不同。”同时,老人的起居饮食都很规律。老人每天晚上七八点就睡觉,每天早上六七点就起床。老人饮食以素食为主,偶尔吃一些用肉炖的汤。老人从不多吃,每餐都是小半碗,也不挑食。

在唐三湖眼里,母亲的性格很好很乐观,不会乱发脾气,也没有与人发生过什么冲突。“平和的心态让老人很安详。”

“儿女孝顺,家庭和睦,这是老人长寿的一大原因。”联和村村干部曾展镇说,“目前,老人主要由他的儿女照顾,子孙也经常回来看望她。”

张 秀(104岁)

少发脾气心态好

昨日,当记者来到博罗县长宁镇人民路寻访时,104岁的张秀老人刚刚从外面散步回来。张秀家位于长宁老街人民路,房子狭长,两层楼面,典型的沿街建筑。张秀出生于博罗杨村,年轻的时候来到长宁,在镇上当搬运工。他长得高壮,力气大。现年104岁的他虽然听力不好,但是眼明脑清,腰板硬朗。

“他从来不沾烟酒茶,就喝白开水。”张秀的儿子张润华告诉记者,父亲的生活十分规律,一般早上6点左右起床,自己洗脸漱口,将家里的地扫一遍拖一遍。吃过早餐后,他便走路去离家不远的圩镇走走。晚上七八点就到了老人的休息时间。

“他闲不住,没事就喜欢去外面逛,圩镇那儿一天能走四五次,街上很多人都认识他,明知道他听不见,但都会跟他打招呼。”张润华说,父亲身体很好,很少生病。如今,除了耳朵听不清楚,老人一切生活都能自理,洗衣、做菜,样样都是自己来。由于牙口不好,张秀不怎么吃肉和青菜,喜欢瓜果类食物。

说到父亲的养生之道,张润华想了片刻说:“可能他心态比较好吧,很少发脾气。”张润华告诉记者,即使以前生活较为困难的时候,父亲都很少生气。

如今,张秀的五个子女随儿孙住在深圳、佛山等地。张秀也曾被儿孙接到深圳住了一段日子,但是在外人生地不熟,相比之下张秀更喜欢在长宁逛圩镇的悠闲生活,张润华只得陪父亲回到长宁居住。“父亲闲不住,即使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他去圩镇还是会捡一些水瓶和纸皮去卖。”张润华说。除此之外,他还喜欢捡旧雨伞。老人眼睛清亮,捡回旧雨伞,他会自己穿针引线将其修好,然后放在家门口,供需要的人取用。

袁亚妙(99岁)

做好人做好事

一走进福田镇横溪头村99岁老人袁亚妙的家中,正在和邻居聊天的她连忙起身,一边倒茶一边热情张罗着让我们快坐。慈祥的目光,和蔼的笑容,一股亲切感从记者心中油然而生。

尽管今年已经99岁高龄,但袁亚妙眼不花耳不聋,说话中气十足。老人性格开朗,记者问一句她张嘴便答,说到开心处,还会哈哈大笑,眼角的皱纹生动得变成了一朵花。袁亚妙告诉记者,由于身体不错,尽管有5个子女,但她仍然选择一个人独居。每天七八点,袁亚妙便起床开始忙家务,煮饭、打扫,一样一样来,从容不乱。

“她特别爱干净,家里总是打扫得干干净净的。”邻居刘阿婆告诉记者。听到“闺蜜”夸奖,袁亚妙乐呵呵地拉着记者到她的厨房里参观,只见一尘不染,十分干净。看到记者竖起大拇指,袁亚妙乐得合不拢嘴。除此之外,她还在自家屋前屋后种了一些青菜,想吃的时候便摘来吃。

由于年龄较大,袁亚妙很少出门,只在家附近转悠散步。“闺蜜”刘阿婆每天都会来到她家,和她一起看看电视,拉拉家常。“我们一起聊聊天就很开心。”袁亚妙说。

在袁亚妙家里,挂着一幅她的十字绣画像。“这是我孙女绣的,好精神。”袁亚妙告诉记者,儿孙十分孝顺,孙媳妇每天都会来到她家问她想吃什么,把需要的东西送过来。邻居也都很好,会在她需要的时候帮助她。

别看年事已高,袁亚妙也很时尚。洗衣服用洗衣机,平时用手机和儿孙联系,能熟练操作家里的电视机等家电。“她喜欢听客家山歌,家里有很多客家山歌的光碟。”刘阿婆告诉记者,有时候,袁亚妙还会坐邻居的摩托车到圩镇,去买一些喜欢的客家山歌光碟。

说到自己的长寿秘诀,袁亚妙笑着告诉记者,她年轻时候,是村里的接生婆。“他们说我当接生婆做了很多好事,心态又好,长寿是因为好人有好报。”袁亚妙说,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有这么好的日子,她要多活几年,多看看这个美好的世界。

蓝中光(93岁)

爱玩爱笑爱劳动

“因为老人年龄大,听不清,我们担心他的安全,没人陪伴的情况下让他不要外出,可他经常‘偷偷’溜到两公里以外的圩镇上喝早茶,被我们发现后还特意用斗篷遮住脸。”只要有客人来访,蓝文生夫妇总会这样高兴地“数落”父亲蓝中光。

在博罗县福田镇横溪头村,爱玩又爱笑的93岁老人蓝中光可谓“顽童”寿星。随行的村干部告诉我们,蓝中光老人曾是生产队的出纳,育有7个儿女,现年93岁的他正幸福地安度晚年。老人家乐观开朗,见人是一脸微笑,而且从不说人闲话。

老人家一生勤劳,起早贪黑、辛苦耕作才撑起了这个大家庭。现在条件好了,但他总是闲不住,有时硬要帮忙干农活。“现在,锯木头这样的活都还能干,弄柴火的时候,都是他锯木头,我劈柴。”蓝文生指着屋前的一堆干柴对记者说。虽然听不清,但精神矍铄的蓝中光老人知道我们在说什么,他拿起一把锯子,快步来到一根粗大的木头前,麻利地拉起锯条。

蓝中光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早上六点左右起床,晚上九点多睡觉,上午一般在家附近散步、锻炼,下午就去村里的老年活动中心玩纸牌。除了勤于锻炼,老人家的饮食也很有规律,从不挑食,喜欢蔬菜。“他在饮食方面很随意,不需要特别的照顾,我们吃什么他就吃什么,一起生活35年来一直都这样。”大儿媳妇在一旁说道。

蓝中光老人生活在长寿之家。据老人介绍,他一共有6个兄弟姐妹,有个妹妹也快90岁了,身体很健康,生活能自理,而去世的兄弟姐妹大都活到了90多岁。说起老人长寿的秘诀,二儿子蓝文养说:“父亲性格开朗,心态平和,从没见过他发脾气,平和的心态是他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国家政策好了,父亲每年都可参加免费体检,有什么疾病也能及时发现。”

如今

重阳成为颇富人情味的节日

—— “中国老人节”

尊老、敬老、爱老、助老

是这一天的主题

也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

把这篇文章转给爸爸妈妈

祝他们健康长寿!

来源:惠州日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