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孝,党项族,西夏崇宗李乾顺的长子,生于公元1124年(北宋宣和六年,西夏元德五年)。1139年(南宋绍兴九年,西夏大德五年)六月,父亲李乾顺去世,仁孝即位,时年十六岁,是西夏国第五代皇帝,在位五十五年。卒于1193年(南宋绍熙四年,西夏乾祐二十四年)。庙号仁宗,谥号圣德皇帝,墓号寿陵。

仁孝以灵活的外交政策为西夏国赢得了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又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用先进的汉族文化来促进西夏封建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使西夏封建化达到鼎盛时期。仁孝出生在一个政治形势风云突变的时代。曾被辽国奴役的女真族兴起,其势锐不可挡;昔日不可一世的辽已成强弩之末,危在旦夕;曾经显赫辉煌的宋朝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发炭可危。

在他呱呱坠地后不久,素与夏国毗邻友好的辽国就陷入灭顶之灾中,辽主天祚帝被俘,辽国灭亡;而金兵也攻破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市),携掠徽、钦二帝北去,北宋政权溃灭,宋祚南移;西夏在强盛的金国的包围之中,内政外交都面临着严峻考验之际。

十六岁的仁孝临危受命,登上了政治舞台。仁孝即位后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强邻金国,与金国关系的好坏是关系到西夏安危的头等大事。仁孝的杰出之处是他有清醒的政治头脑,顺应历史时局的变化,采取结好金国的对外政策,对金恭顺依从,承认其宗主国的地位。他派遣使臣赴金国多达一百四十一次,夏、金使臣友好往来,络绎不绝。

但是仁孝又坚持本国独立地位,不放弃发展本国经济的有利时机。公元1172年(南宋乾道八年,西夏乾祐三年),金世宗认为用生活必需的纺织品换取西夏珠玉一类的奢侈品,于金国无益,关闭了保安(今陕西志丹县)、兰州(今甘肃兰州市)椎场,给夏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困难。

面对金国的经济封锁政策,此时的仁孝一反昔日对金国的恭顺,多次派遣使臣赴金国据理以争,同时也向金国施以贿赂,贡献西夏特产“百头帐”,再三要求恢复关闭的椎场,最后如愿以偿,终于达到了目的。由于仁孝所施行的外交政策灵活,干戈不动,烽火不起,促进了西夏的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