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英镇守云南的十年时间里,兴修水利,礼贤兴学,积极传播先进中原文化,改变了云南落后的局面,后来沐英因病去世,为了纪念他的功劳,朱元璋追封其为黔宁王,子孙后代世袭罔替。

后来的黔国公都被人称作沐王,沐家镇守云南两百多年,与明朝共存亡,在当地黔国公沐氏有着绝对的话语权,代表朝廷管理云南土司和周边藩属国的各种事务,地位极其尊贵,沐家对于明王朝十分忠诚,一直陪伴到它灭亡。

1644年,起义军攻陷京城,崇祯自缢殉国,不过明朝却没有就此消亡,朱氏后人在江南地区再次建立政权,不过已经无力回天,几个政权都没有坚持到最后,后来占据北京的清朝南下,南明政权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此时他们想到了前往黔南向黔国公寻求帮助,不过当家人沐天波对北京的局势并不了解,不愿轻易出兵。

后来清军南下之后赶跑了苟延残喘的南明政权,沐天波才追悔莫及,1651年,明朝永历皇帝前往云南,掌握在手中的地盘仅仅只有云贵两个地区,其中贵州已经被孙可望拱手交给了清廷,只剩下云南这一小片地区了,沐天波感念明朝的恩赐,愿意与明朝共存亡。

沐天波文武双全,对于当时的局势非常清楚,他自己知道永历政权气数已尽,部下多次建议他投降清朝,沐天波非常愤怒,下令把想要投降的人抓了起来,他发下重誓,宁愿丢了命也不愿投降,为了保留一点血脉,沐天波把儿子们都送到云南土司家中。

1658年,清军攻陷昆明,无奈之下沐天波带着永历皇帝逃亡缅甸,缅甸人听到黔国公到来,纷纷出来迎接,缅甸世代都将大明视作宗主国,黔国公亲自到来,让他们感到十分荣幸。

缅甸的热心接待让永历皇帝和大臣们很高兴,沐天波心里却清楚,缅甸之所以欢迎落难的永历皇帝,还是冲着自己曾经是黔国公的面子,不过黔国公只是明朝的黔国公,如今明朝都没了,缅甸又怎么会甘心接纳他们呢?他预感到一场灾祸正在降临。

沐天波不敢迟疑,马上找来大臣商量后上奏给皇帝,请求将太子安全送出,到时候调遣剩余部队前来,应该可以让缅甸有所顾忌,如果把全部皇族都留在这里的话,缅甸一变心,到时候想跑都跑不了。

永历皇帝听闻之后,犹豫不决,皇后在旁边搂着太子不愿分别,心软的永历皇帝只是一个劲在叹气,没说同意也没说反对,沐天波等了半天没有回信,最后只能离开,被逼入缅甸的南明军心涣散,缅甸当局的态度也飘忽不定。

在国家利益面前,所有的友谊都是瞎扯,缅甸也曾向大明称臣,不过那个时候的大明十分强大,缅甸打心里忌惮明朝,如今已经亡国被赶出来的皇帝,来到自己的地盘,高兴了就赏口饭吃。

何况现在清朝已经占据了全国,对于缅甸来说,认谁当宗主都无所谓,清朝兴起是不争的事实,对于新的宗主国收留这帮“前朝余孽”,如果怪罪下来自己肯定没有好果子吃,不过永历王朝再不济手里也有兵,大将李定国就在缅甸边界待着,一旦缅甸图谋不轨,李定国势必会带兵打进来。

永历皇帝成了缅甸眼中成为烫手山芋,赶也赶不走,抓也不能抓,只盼望着他们能自己离开。

后来缅甸王请沐天波参加缅甸的传统节日,沐天波本来不想与缅甸过于亲密,但是却又不得不去,只能硬着头皮前往王宫,然而在大门口,沐天波一帮人却被拦了下来,原来国王有命令,黔国公必须换上当地人的服装才能进入,而且还要以臣子的礼节向国王行礼,也就是说沐天波需要行跪拜礼。

按照明朝惯例,镇守云南的黔国公总揽周边军政大权,向来尊贵,如今到了缅甸却要俯首称臣,但是他却不得不这样做,如果不按照缅甸的要求进行,激怒了缅甸势必会拿永历皇帝开刀,为了保全明朝皇帝最后的尊严,沐天波别无选择。

这次侮辱让沐天波心里非常苦涩,回去之后就哭了出来,就是礼部侍郎还上书皇帝弹劾沐天波侮辱国体,知道实情的皇帝只好留中不报。

沐天波的一味退让没有换回缅甸的同情,1661年,缅甸国王的弟弟莽白发动政变,杀死了老国王,莽白为人阴险狡诈,见利忘义,当时吴三桂占据云南,他派使者送来重金收买莽白,希望他把皇帝交给清朝。

莽白自然不会拒绝,在他眼中,永历皇帝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留着还是一个祸害,不如将他送出去,不仅能换来一笔财富还能取悦新主人。

1661年,莽白给永历皇帝带来口信,告诉他明日一同前往河边,饮咒水盟誓,以结友好。南明当中的许多大臣看出其中必然有诈,但是寄人篱下的他们不得不去,只好约定黎明时分,由沐天波等人代表前去赴约,留在宫内的仅仅只有十来个人。

这十来个人轻而易举的被缅甸拿下,另一边吴三桂带领重兵重重围住了他们,反应过来之后的沐天波奋起反击,杀了缅甸数十个人,最终还是因为寡不敌众被杀害,与沐英一同死去的还有他的小儿子沐忠亮,前来结盟的人无一幸免全部遇害。

自从洪武年间开始,沐氏子孙镇守云南280年,即便是在明朝亡国之后沐天波也不曾放弃,践行了先辈沐英曾在太祖面前许下的永世不负大明的誓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