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篇文章之前,你要了解的事情是:

  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

  今天的头条属于他们

  他们拥有快乐的笑容

  他们同样多才多艺

  他们同样活泼好动

  不同的,是他们的眼睛看不见。他们只能凭借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感知这个世界。

  这是一组两年前拍下的照片。当时我到黑龙江省盲聋哑学校实地考察,一进学校便被眼前看到的画面所震撼。我记得当时天气非常热,学校的教导主任领着我穿过被太阳烤得火辣辣的操场,临近教学楼的位置,我发现四个孩子和一位男老师正在没有一丝阴凉的操场上站着。目测那四个孩子应该都是盲童,两个大一点7、8岁的样子,两个小一点5、6岁的样子。我实在不能理解,这么晒的天气,他们为什么要站在操场上。

  所以,我就随口问了一句。教导主任回答:他们在上课,这堂课教的是走路。我这才知道那名已经被晒得满脸冒油的男子,是老师。我停下来询问他,为什么一定要在这么晒的操场上学走路。老师回答:盲人走路,不像我们正常人那么容易。他们需要通过风向、气味、脚底的感觉、甚至是太阳照射的感觉来判断方向,才能准确到达目的地。

  我回头再看向那四个孩子,年龄大一点的带着年龄小一点的,搀扶着、默默的,走在满是阳光的操场,正午的阳光将他们的影子缩成小小的一个圆点。这是和我儿子一样大的孩子,而他与他们相比,是多么幸运。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把正在讲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老师和教导主任搞得很尴尬。

  从结识那批孩子开始,我便久久放不下,我和我的团队开始为盲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讲故事给他们听,比如讲电影给他们听,比如想办法寻找可以印刷盲文的书籍。后来,我们开始呼吁更多的组织和个人参与到助盲事业中来。

  今天,国际盲人节,我特别画了这张图,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国际盲人节的由来。

  如果你恰好看到这组照片,也请你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比如停车不占用盲道;比如帮助身边经过的视障人士开门;比如在盲人过马路时停车等候,而不是鸣笛催促;比如告诉自己的孩子”瞎子“这个称呼,实在不礼貌。

  公益助盲,从小事做起。“如果,小猪佩奇看不见”,你、我、我们大家会怎么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