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就是……我們買到手的腐乳需要在玻璃罐裏發酵好,才能變軟的。也就是說,發酵前的腐乳,就是下圖這種堅實到能被工人手動“碼”的。也正因爲是手動,才能被碼的整整齊齊...

手動碼腐乳

國產大廠流水線,碼豆腐全都是手動。

原生腐乳

裝好的一罐罐還沒紅的腐乳,會被傳送到下一環節灌裝。

灌裝紅湯

往玻璃罐裏灌的是由紅曲米發酵而成的紅湯,紅曲米就是紅曲菌接種到蒸熟的大米上,而紅曲菌又是一種黴菌。所以……不熟悉的外國人講我們喫腐乳是喫發黴的食物,也確實如此。

灌紅湯的全景圖,看起來有沒有很血腥……

擰塑料蓋

雖然我們買到手的腐乳用的都是金屬蓋密封,但接下來要用塑料蓋進行一次密封。首先是工人手動在裝好腐乳、灌好紅湯的玻璃罐上擺放好蓋子。

之後讓機器來自動擰緊塑料蓋。

發酵三個月

密封好以後,要送去靜置三個月的時間,一邊讓臭豆腐的毛黴菌繼續生長,一邊與裝進去的湯料發生作用。這種“在我們在買到手的玻璃罐裏,發酵出可食用製品”的操作,也叫做後期發酵。

擰金屬蓋

最後纔是卸掉髮酵用來密封的塑料蓋,讓機器重新擰上我們買到手用的金屬蓋。

話說我們喫這種腐乳醬豆腐,表面那層有點硬的皮兒,就是生長的菌絲,在某個環節是被人工搓在表面的……

作者:Cast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衆號有趣的製造

ID:Guokr42

果殼整天都在科普些啥啊!

嚇得我二維碼都屈光不正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