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奶奶老師

老師上課上課

想起剛上學時,便想起“姑奶奶老師”;想起“姑奶奶老師”,心裏就重溫一次好玩兒且優越感滿滿的溫馨感覺。

推算一下,應該是1973年,忘記了具體是哪一天,小姑娘歡喜地背起了藍花條兒粗布小書包,又一手抱起了小板凳兒,跟着她最小的哥哥,追着小風兒一路快跑,來到她們村莊的小學校。

學校門口的大槐樹,枝繁葉茂,樹身子使勁扭着,一半子的枝葉,越過矮矮的牆頭,探進了小學校。由哥哥領着,穿過好大好大的院子,小姑娘向學校東北角那個教室走去。

一位女老師正站在講臺上,三十多歲的年紀,梳着像掛麪條兒一樣順流的帽櫻子頭兒,穿戴得乾乾淨淨,麪皮兒也乾乾淨淨。她問過小姑娘姓名,就領她到教室後面,讓她挨着一羣年齡小的孩子坐下。

中國古村落廣西桂林上橋村

教室,土坯壘成的,大窗戶是木頭棱子的。前面是五六排桌子,高的高,矮的矮,形狀各異。每兩排桌子之間,都擠擠壓壓坐着六七個小孩兒。

小姑娘讀半年級,老師沒要求她從家帶桌子,沒桌子使,她就和三十多個同類項,老老實實地坐在自帶的小板凳上,把只裝着鉛筆和本子的空癟癟小書包,攤放在雙膝上。

回家後跟娘講老師講學校。娘告訴小姑娘,按輩分兒,該叫自己的老師姑奶奶,並囑咐:“在學校裏要喊老師,不能喊姑奶奶。出了學校可以喊姑奶奶。”大家都怕的老師,居然是姑奶奶,小姑娘的心裏,優越感突如其來。按着孃的要求,在學校裏,小姑娘小聲地喊着老師;在學校外面,就大聲招呼姑奶奶,可喊着喊着,有一天竟把兩個稱呼連續喊出,成了“姑奶奶老師”。

那 天, 老師拿着小柳棍兒削的教鞭,指着小黑板上的一羣小蝌蚪,領大家讀拼音,一遍又一遍,整個教室的孩子,都扯着嗓子跟讀,讀累了,老師就佈置作業:“每個拼音在本子上寫五遍!”

於是,大家就悉悉索索翻書包,掏本子,找鉛筆。

鉛筆呢?明明早晨來時裝進書包半支鉛筆來呢,咋就不翼而飛了?任小姑娘的小手摸遍書包的每一道縫褶,卻怎麼也找它不到。小姑娘便舉起手:“報告姑奶奶——”忽然感覺如此稱呼場地不對,立馬改口,“——老師,我鉛筆丟了。”全班同學大笑起來,小姑娘很是懊悔,咋就忘了是在學校呢,怎麼脫口喊成姑奶奶了呢?老師也忍俊不禁,對小姑娘高聲笑着喊:“老師這裏有鉛筆!”小姑娘馬上一改窘態,興奮地把書包擱在小板凳上,轉身跑向講臺。

2015六和塔牡丹花展時間過半精品不斷

老師站在講臺上,一臉神祕莫測地對着小姑娘笑,緊緊握着的右手,向小姑娘伸着。小姑娘樂滋滋地想,呵呵,老師的鉛筆,居然都能攥在手心裏,肯定是個鉛筆頭兒!鉛筆頭兒也行的,能寫作業就行。

小姑娘跑至老師跟前,滿心期待地伸出小手掌,說時遲那時快,——“啪”,竟被老師拳頭秒變的手掌,打了一下!“老師哪來的鉛筆啊?!自己丟了鉛筆,給老師要啊?”老師說完,哈哈哈地笑了起來。小姑娘那個丟人啊,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讓小姑娘不解的是,當老師的,還是姑奶奶老師,居然騙人,騙了人,還那麼高興!教室裏,一下子樂開了鍋兒,學生們都笑得前仰後合,一時間竟忘了寫作業。

多少年過去了,小時候的事情,好多好多都模糊黯淡了,而這一幕,在小姑娘的記憶中,卻十分明亮。

秋冬季節,村西小河裏,村外水灣裏,水漸漸變涼結冰了,天然的洗澡池休業了。村裏的孩子們,也就幾乎不再洗頭洗澡。小姑娘,也不例外,好多天不洗頭,頭髮里長蝨子了。小姑娘上課常常撓頭。一天下課後,老師喊她到辦公室。老師拿來洗臉盆,倒上涼水,又兌上暖壺裏的熱水,用手摸了摸水的溫度,幫小姑娘把衣服領子折進脖子裏,摁住小姑娘那顆小腦瓜兒,就給她洗了起來,洗了一盆,倒掉,又洗一盆,老師在旁邊好看的肥皂盒裏捏了一捏洗衣粉,給小姑娘揉搓在頭髮裏,並告誡她到:“閉着眼,讓你睜開再睜開!”

槿樹葉汁洗頭迎“七夕”

老師的手,很是柔滑,一下下地,在小姑娘的小腦袋上揉搓着。小姑娘緊閉着雙眼,感覺白白的泡沫水,都漫過了眼睛,直在臉上泗流。又涮了兩盆子水,終於洗好了,老師又用花毛巾幫她擦乾,然後,把花毛巾圍在她脖子上,讓小姑娘坐在了一個高凳子上。

老師拿來一把大剪子,大剪子只在小姑娘眼睫毛處一閃,便“咔嚓咔嚓咔嚓嚓”響起,能辮小辮子的長髮便簌簌落地,小姑娘的淚珠兒,“啪嗒啪嗒”,緊跟着飄落的頭髮,急急地滾落下來。

“別哭!看蝨子把你咬得,上課一個勁撓啊撓,必須剪成短的,這樣好收拾。先治蝨子,治完蝨子,再說留辮子!”老師一邊剪,一邊批評小姑娘,還一邊埋怨着小姑娘的娘,“你看你娘忙的,也不管你。”老師圍着小姑娘一圈圈地轉着,一剪子一剪子地剪着,小姑娘就不知好歹地,抽抽囔囔地一直哭着。

回到教室,同學們看小姑娘頭髮,像極了電影裏日本鬼子戴的鐵盔兒,都笑了,給她起外號——“鐵帽子”,小姑娘可不怕他們,有姑奶奶老師撐腰啊,叫你們起外號,告你們一狀!老師狠狠地兇了他們一頓,他們還哭,哭什麼呀,活該。

從那次起, 過一段時間,老師就給小姑娘收拾一次頭髮,因老師的不斷助力,頭上的蝨子,果然,就被打敗了。蝨子沒了,頭不癢了,小姑娘當然高興。但更大的高興是,老師給洗頭剪頭,在同學們眼裏,是一份殊榮,是老師給予的恩寵和青睞。因而,同學們對小姑娘,十分羨慕,於是乎,小姑娘就有些狐假虎威,在班裏,心裏舒展展的。這些按下不提。

76年夏天,唐山地震。

爲抗震防震,村裏小學生,上學就不在教室了。老師領着一羣小丫丫在村子外邊的小樹林裏上課。

小黑板掛在樹上,被風吹得一晃一晃的;孩子們坐在樹蔭裏,綠色的風,像清涼的水漫流過他們的肌膚;老師教他們唱歌,樹上的小鳥,也和他們一起唱:“七級地震壓不垮,壓不垮——十二級颱風全不怕,全不怕——”歌聲響徹雲霄。

這時,從斜坡上走來一對剛結婚的小兩口。他們是村西頭王家的人,小姑娘記得,前幾天還跑他們家去看新媳婦了呢。不知他們要去哪裏,正從此處路過。

老師和他們應該是熟人吧,一看見他們,立刻用手勢命令孩子們停止歌唱。孩子們就在老師授意下,一羣小鳥一樣的,一起飛到路旁,牽起小手,一字長龍排開,擋住了這小兩口的去路,且一起高聲喊唱:“新媳婦夾扭扭,懷裏揣着小狗狗。”喊一遍,又一遍,循環往復,聲音響亮又有節奏,邊喊邊不停看向自己的老師。

老師,坐在斑駁的碎銀一樣晃動的樹蔭裏,已是樂不可支,捂着肚子笑,頭頂上好幾綹兒立着的頭髮,一顫一顫地,像在舞蹈,煞是好看……

升上四年級,姑奶奶老師就不再教小姑娘了。但在校園裏,還常看見。

升上初中,就不大見得着了。

再後來,小姑娘聽說老師調至縣城去了,因爲她丈夫是大夫,在縣醫院工作。

後來,二十多年的風塵歲月裏,沒有任何消息。

直至最近,當年的那個小姑娘,碰到自己早年的一位學生,因知道他是姑奶奶老師的近親,便打聽了一下,才知老師姑奶奶,現在跟兒子生活,住在石家莊。

仔細推算一下,姑奶奶老師早已過了古稀之年,不知她,身體還好麼,是不是還是那麼愛笑。

作者簡介

李素敏,生於1967年。衡水市故城縣高級中學教師。偶爾塗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