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觀|專注互聯網保險

保觀業內

段超良獲批擔任建信人壽董事長 “銀行系”險企高層集中換人迎戰壽險轉型

10月10日,銀保監會網站掛出公告,覈准段超良擔任建信人壽董事長。根據銀保監會披露的保費數據,在九家“銀行系”壽險公司中,建信人壽的盈利水平處於較好水平。2018年1~8月,建信人壽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09.44億元,同比下降9%。不僅僅是建信人壽,除了中郵人壽、光大永明、招商信諾等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仍較快增長之外,多數“銀行系”壽險險企保費下滑態勢較爲明顯,其中工銀安盛、農銀人壽、交銀康聯等公司在今年1~8月的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均是兩位數下滑。(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新光海航增資方案獲批 險企今年以來增資規模達463億元

銀保監會日前核準新光海航人壽變更股東和增資方案。原股東海航集團撤資,臺灣新光人壽保險減持。同時,覈准新光海航人壽註冊資本從5億增加至12.5億元,共增資7.5億元。今年以來,共有29家險企公佈了增加註冊資本金的方案,合計增資463億元。從銀保監會官網已獲批的增資方案來看,共有18家險企方案通過審覈,合計增資281億元。相比之下,去年全年獲批增資額爲301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增資已接近去年全年,險企增資“補血”的力度明顯增強。(來源:證券時報)

銀保監會批覆法國教育健康相互保險公司北京辦事處

近期,銀保監會發布公告稱,批准法國教育健康相互保險公司設立北京代表處。這意味着,國內的相互保險市場正式迎來外資從業機構。法國教育健康相互保險公司北京代表處相關人士表示,代表處的主要工作是爲了在中國推廣相互保險模式。公開資料顯示,法國教育健康相互保險公司(MGEN)成立至今已逾70年,2016年MGEN全年保費收入達21.87億歐元(約173億元人民幣)。其中,90%以上的保費收入用於參保會員自身的賠付和補助。(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近30家公司排隊候場再保險市場加速擴容

國內再保險市場正加速擴容,外資再保險機構再添新成員。銀保監會日前在官網披露,批准大韓再保險公司在華籌建分公司。至此,中國再保險市場的外資參與者增至8家,另有中再、太平再、人保再、前海再等數家中資主體。還有近30家中外資再保險公司正在排隊候場,處在保險產業鏈後端的再保險市場正悄然生變。(來源:上海證券報)

9月險企被罰款額同比上升237%

銀保監會網站消息,2018年9月銀保監會官網公佈全國各地保監局和保監分局共發佈103張行政處罰決定書,罰款總額共計2239.6萬元,較8月份罰款總額環比上升24%,較去年同期罰款總額同比上升237%。財險公司依然是銀保監會處罰的重點。其中,財險公司被罰1112.1萬元,佔比50.5%;壽險公司被罰839.6萬元,佔比37%;保險中介機構被罰287.9萬元,佔比11.5%。財險公司被罰最普遍的原因是“虛列項目套取費用”。其中,車險領域更是財險公司虛列財務報表、套取費用的重災區。(來源:中國證券報)

各地區保費統計:北京上海保費減少 意外險、健康險成熱門

近日,銀保監會發布1-8月數據顯示,各地區總體保費合計有小幅下降,降幅最大的主要爲壽險業務,同比下降9.35%,意外險與健康險成爲亮點。數據顯示,財險方面各地區均呈現同比增長態勢,今年1-8月原保險保費收入總體增長11.24%,以西藏地區爲首,同比上漲高達42.83%,其次爲深圳,同比上漲28.26%。健康險方面除北京、遼寧、上海以外,也均呈現同比上漲態勢。(來源:國際金融報)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報告 中國壽險業未來3年至5年發展仍樂觀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近日首次發佈《2018中國壽險業發展成果回顧與未來發展趨勢研判》課題報告。報告認爲,未來一段時期將成爲壽險業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升級期,過程可能充滿曲折和變數,行業也會出現分化和整合,甚至可能還需要經歷發展的陣痛,對中國壽險業未來3年至5年的發展仍持樂觀預期。(來源:經濟日報)

香港將大力發展海上保險業

香港領導人表示,由於無法在貨運量方面與其他全球航運樞紐競爭,香港將專注於海上保險和船舶租賃等領域的海運服務,以鞏固其作爲主要港口和貿易中心的地位,並最終將香港轉型爲全球貿易糾紛解決中心。此外,它還將向海事和航空培訓基金投資2億港元(2560萬美元),以改善海運和航空領域的人才儲備。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香港必須利用好獨特的優勢,“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積極發展高附加值海運服務。(來源:Insurance Business)

保觀海外

新加坡發佈保險業人力資源實踐指南

近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發佈了“保險人力資本實踐三方諮詢”,爲保險業制定了良好的人力資源管理和實踐指南。該報告涉及保險業僱主的人才渠道建設,技能型招聘以及裁員管理等。根據MAS,保險公司,經紀公司和類似公司應該關注從業申請者的技能,而不是設定嚴格的最低年限經驗。這些公司還必須評估技術變革對其員工的影響,並與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銀行和金融學院(IBF)以及勞動力發展局(WSG)合作,爲員工提供再培訓和崗位過渡的支持。(來源:Insurance Business)

旅行者保險與亞馬遜建立智能家居合作

最近,旅行者保險(Travelers)在亞馬遜推出了一家在線店鋪,幫助家庭保險客戶在購買智能家居設備方面獲得優惠,包括安全攝像頭、水傳感器、運動探測器、Echo Dot智能音箱等。 客戶也能在家財險保單上得到折扣。此外,Travelers還爲亞馬遜的虛擬助手Alexa增加了兩項技能:回答保單問題;提供家庭維護和安全提示。Travelers個人險部門高管Michael Klein表示,公司的亞馬遜數字商店將智能家居設備、安裝服務、折扣和保險知識彙集在一起,幫助客戶和代理商管理風險,並採取更積極主動的方式保障家庭安全。(來源:Digital Insurance)

印尼出售“巨災保險債券”助力災後恢復

在經歷了地震和海嘯之後,印度尼西亞正在尋找資助,進行災後恢復工作,其中包括出售“巨災債券”。印尼財政政策辦公廳負責人Suahasil Nazara表示,災難恢復戰略將於本月晚些時候啓動,屆時印尼將在巴厘島舉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年會。政府將制定一項災害風險融資工具,幫助地方部門在預算不足時應對自然災害。該工具將使用“保險型流程”進行管理,並可能在當地和全球再保險公司下進行再保險。但是,爲了實施這些計劃,政府必須修改許多法規,包括財政法。(來源:Insurance Business)

聯合國報告:過去20年的自然災害經濟損失激增251%

聯合國國際減災署(UNISDR)顯示,在1998年至2017年期間,全球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比前一個20年增加了251%。該機構表示,越來越多的寶貴自然資源在易受災害地區被髮掘,這導致由於地震,火山活動,洪水,風暴和其他氣候有關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近2.9萬億美元。美國是受損最多的國家,超過9440億美元,幾乎是中國(排第二)的兩倍,之後是日本,印度和波多黎各。UNISDR認爲,由於數據源於官方報告,實際損失可能更大。 同時,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因保險普及低下而蒙受更多損失。(來源:Insurance Business)

監察組織呼籲美國保險業停止對化石燃料行業承保

根據消費者監察組織的報告,美國排名前十的保險公司仍持有超過509億美元的化石燃料投資。 美國10家最大的保險公司中有9家已經考慮了氣候變化對其投資的影響,但只有兩家,美亞保險 (AIG)和農夫保險(Farmers),表示已經改變了投資策略。而美國最大的保險公司-州立農業保險(State Farm)根本沒有考慮氣候變化的風險,並持有224億美元的化石燃料投資。另一方面,歐洲保險公司正在放棄化石燃料行業。17家保險公司已經限制或停止了對煤炭項目的保險,涉及至少100億美元資產。(來源:Insurance Business)

投稿或尋求報道:[email protected]

End

點“閱讀原文” 下載保觀APP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