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常聽到一些所謂的滷菜大師神祕兮兮地說,滷菜要滷得生一些比較。而且糖色也不能太厚重。這樣做的目的,就是便於保存得更久。

很多人聽到滷菜大師這樣的說法,都是如獲至寶,深信不疑,並且自己也開始摩拳擦掌地開始嘗試了。其實,這到底是真相還是瞎想,我們自己試試就知道了。

其實滷菜剛斷生就起鍋,確實有一些表面的好處,就是說看起來更挺括好看。但是這樣的滷菜,味道只是停留在表層,而且切開看裏面,有時候甚至稍微一聞,就能感覺到濃濃地肉腥味。這樣的成品滷菜,賣給顧客,無異於砸自己的招牌。試想一下,顧客買回去的東西,一口吃下去是一股腥味,而且還有沒熟的嫌疑,這對你的技術來說,無異於一個大大差評,萬一顧客從此心懷芥蒂,再不光顧,那不就是得不償失了嗎?

滷菜滷得軟,雖然入味深,但是也的確容易有掉稱這樣的弊端。但是如果爲了避免這個情況,剛斷生就撈起來,等到冷透了,這樣的滷菜就很難咬得動了。這時候滷菜的確是放久了還保持着好看的樣子,但這有任何意義嗎?顧客喫都喫不動,還會在乎好看不好看麼?做滷菜,煮熟一點,雖然損耗多了一些,但是這是我們做生意必須要付出的投入。

說到了滷菜的生熟問題,我們今天再來重複一下如何判斷滷肉的生熟。一個很原始、很有用的方法就是,直接用肉抓去勾原料厚實的地方,然後勾進去,再取出來。取出來的時候如果在冒血水,顯然是還沒有斷生,這時候就還需要繼續煮纔行。而如果你將鉤子勾進去之後,在取出來的時候很順利,沒有肉勾着鉤子的感覺,那這時候的肉九成熟了。這種基礎方法,考驗的就是觀察力和感覺。隨着時間的推移,後面你會發現,只是觀察就可以知道原料有沒有滷熟了。比如說豬臉變得很有彈性了,豬耳朵比較挺括了,摸上去有點硬卻也有點粘手的話,就已經是做好了的了。當然,這些光靠眼睛判斷的話,還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大家平時不斷地練習,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