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無疑是20世紀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小說之一,1982年,馬爾克斯憑藉本書一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壇上一代文學宗師的地位。馬爾克斯首創魔幻現實主義敘述風格,開創風氣之先,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正是深受馬爾克斯敘述風格的影響。

《百年孤獨》這本書,無疑代表了魔幻主義現實風格的最高成就,被譽爲“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因爲是文學經典,所以很多人拿到這本書的第一感覺就是,讀不懂,不知道在講什麼。但是如果你靜下心來,準備好一張稿子記錄書中複雜的人物關係和無處不在的隱喻,花上一個星期的時間,這本書也並非傳言中的那樣艱深晦澀,難以卒讀。

《百年孤獨》主要講述了加勒比海沿岸的小鎮馬孔多,布恩迪亞家族一共七代人從興起到衰亡的傳奇故事,故事涉及四十多位家族成員他們的命運看似各不相同,實則不斷重複。無論是布恩迪亞家族,還是馬孔多創建之初其他家族,都無法擺脫宿命一般的孤獨。

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一代先祖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因爲決鬥殺死一位朋友,爲了擺脫亡靈的糾纏,他和妻子烏爾蘇拉帶領二十七戶人家遠走他鄉,尋找大海,經過將近兩年的艱難跋涉,中途在馬孔多定居下來。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作爲最有開拓精神和渴望進步的先祖,在創城之初精力充沛,向來到馬孔多的吉卜賽人學習先進的科學,試圖與外面的世界建立聯繫。最後因爲發現時間的停滯而精神失常,被家人當成瘋子拴在樹下直到死亡。

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二代人,包括何塞·阿爾卡蒂奧、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阿瑪蘭妲、麗貝卡。第三代人包括阿爾卡蒂奧、奧雷里亞諾·何塞、以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在戰爭中和他的情婦們生下的十七個私生子、第四代人包括孿生兄弟何塞·阿爾卡蒂奧第二和奧雷里亞諾第二,以及他們的妹妹雷梅黛絲。第五代人包括何塞·阿爾卡蒂奧、梅梅、阿瑪蘭妲·烏爾蘇拉。第六代人則是梅梅和工人的私生子奧雷里亞諾,最後一代人則是奧雷里亞諾和他的姨媽阿瑪蘭妲·烏爾蘇拉生下的長有豬尾巴的男孩,被螞蟻喫掉。

布恩迪亞家族的男性後代,幾乎都是家族第一代先祖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精神和人格的延續,他們要麼生性癲狂,精力旺盛,最後死於非命;要麼則是孤僻冷漠,聰明過人又在孤獨中離世。布恩迪亞家族的女性後代,則是家族第一代先祖烏爾蘇拉和第二代先祖庇拉爾·特爾內拉的精神延續,烏爾蘇拉代表了家族含蓄內斂,勤勞向上的優秀人格,庇拉爾·特爾內拉則代表了家族放蕩奢靡,不知節制的低劣人格。

在一百年來馬孔多的歷史裏,布恩迪亞家族中的人缺少任何實質上的感情溝通,沒有信任和了解。儘管家族中的人繼承先祖的開拓精神,通過發動戰爭、開鑿航道、修建鐵路等方式試圖與外界世界的進步文明聯繫起來,最後均以失敗告終。他們始終沒有擺脫孤獨,時間在一百年之後彷彿第一代先祖發現的那樣永遠停留在星期一,馬孔多的一切都陷入停滯不前。直到家族中的最後一代人被剛一出生就被螞蟻喫掉,馬孔多消失在一陣颶風之中。

書中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祕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象世界。最具象徵意義的是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發動了三十二次武裝起義,三十二次都遭到了失敗。作家藉此來對拉丁美洲的歷史完成諷喻,《百年孤獨》中充斥着的孤獨感,其中主要的內涵是對整個苦難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現代文明世界的進程之外的憤懣和抗議。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實際上代表了整個拉丁美洲的歷史。他們試圖融入世界,渴望拋下落後的傳統,但是最終都像奧雷里亞諾上校發動的三十二場戰爭一樣成爲徒勞。

小說最後,作者寫道:“羊皮紙手稿所記載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註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了。” 這句話,既表達了作者的憤懣,又表達了作者的期待。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無疑是個悲劇,這樣的悲劇在文明世界不應該被重演。

豆瓣上對這本書有這樣一條短評:

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出生,在這世間恍惚幾十年,並不漫長的日子轉眼就遠去了,然後我們再孤獨的死去。生命註定是個悲劇,因爲我們從來沒有融入世界,世界永遠是身外之物。如果有幸,能在茫茫人海尋得一個身體與靈魂都與自己萬分契合的人,與之存在一種可以稱之爲愛情的聯繫,然後一起承受生命中不可逃離不可消除的深沉的宿命的孤獨。可是這般的幸運艱深難得。有的已失去了愛的能力,有的愛得深沉卻無處安放,有的死在這愛裏.....而所有的愛裏,孤獨有增無減,生命只是一場幻夢。

箇中奧妙,全靠自己去領悟。我不夠資格,也沒有能力闡述它講了什麼。

《百年孤獨》盛名已久,我也很早就聽過它,但是看完它卻是在今年的一月份。

準確的來說,這本書我是去年的十一月份借的,一月中旬纔看完,看了兩個多月。

起初,面對那紛亂的情節;面對那一代又一代複雜的人物關係;面對那翻來覆去的相似的名字不同的人物,我幾近崩潰。

但是我不甘心,我想要讀完它。是的,僅僅是讀完,我不奢求讀懂,因爲我知道自己的人生閱歷還不夠,不足以去領略這本書最深層次的內涵。

有的人說,這是拉丁美洲百年曆程的一部縮影,但是我自己並不瞭解有關拉丁美洲的的歷史,因此無法從歷史的角度去揣測這本書的內涵。

本書的主要講的是布恩迪亞家族,上面也講到了,這個家族的人有着類似的名字。

諸如奧利里亞諾、奧利里亞諾第一、奧利里亞諾第二,還有雷梅黛絲,美人兒雷梅黛絲等等。

名字理清楚之後,我讀的時候還是遇到了一個問題。書的名字爲《百年孤獨》,百年當然可以理解,但是孤獨呢?

這是一個百年的家族,其每一代人都有着相似的命運。

裏面有一位智者叫做庇拉爾·特爾內拉,他是一位見證了六代布恩迪亞家族的人,他對第六代奧雷里亞諾說道:無論她在哪裏,她都在等你。

我們再來看一下這本書的最後一段:

他再次跳讀去搜索自己死亡的日期和情形,但沒看到最後一行便已明白自己不會再走出這房間,因爲可以預料這座鏡子之城——或蜃景之城——將在奧雷里亞諾·巴比倫全部譯出羊皮卷之時被颶風抹去,從世人記憶中根除,羊皮捲上所載一切自永遠至永遠不會再重複,因爲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

這本書和《紅樓夢》是有點類似的,不過紅樓夢是利用社會軸寫一段家族的變遷,一個家族的興衰,但是《百年孤獨》卻是利用時間軸。

他沒有《紅樓夢》那樣的巨大的社會關係網,有的僅僅是在這個社會上,重複地生活,孤獨地死去。

首先這是一部魔幻現實作品,作者字裏行間將魔幻和真實巧妙的糅合起來,確有一種魔力。故事的大背景就是布恩迪亞家族的發展衰落史,從整個家族的第一個人到最後一個人,都有着常人無法理解和企及的孤獨感。

整個家族始於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建立馬孔多,在他兒子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手中達到了繁盛時期,第三代的時候就開始衰落,一直到第七代的最後一個人被螞蟻喫掉。人物關係撲朔迷離錯綜複雜,發展情節鬆弛有度合情合理。再現了拉丁美洲的風雲歷史。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的慘死和他的孤獨,還有他那種爲了追求心靈的極度平靜不斷鑄造小金魚卻又熔掉的舉動。唯有專注才能達到心靈的平靜。

靈遁者點評:

整個《百年孤獨》結合拉丁美洲的歷史發展,以馬孔多布恩迪亞家族百年的興衰娓娓道來,讓人振聾發聵。他以魔幻現實主義手法,奇特的想象,向我們創造了這個人物衆多,怪事迭起,場景荒誕而又真實的家族。整個體系的還嚴密,且首尾兼顧。作家的腦中的素材,和駕馭文字,統籌結構的能力可見一斑。值得我們這些後背“流水賬”寫手們學習。

比起從大的方面【拉丁美洲歷史的興衰】來說,我更喜歡從家庭,從家庭中的每個人去說,去體味他們每一個人。布恩迪亞家族中的每一個人都是那麼的孤獨,那麼的別緻。讓我爲他們顫抖,起雞皮疙瘩。

甚至讓你不自覺眼淚朦朦,每一個現實的中的我們,彷彿都能在《百年孤獨》中找到原型。

可是作者說:“即使以爲自己的感情已經乾涸得無法給予,也總會有一個時刻一樣東西能撥動心靈深處的弦;我們畢竟不是生來就享受孤獨的。”

“他們聽到,蘇爾烏拉爲了自己的天堂,怎樣跟自然規律進行鬥爭;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怎樣毫無結果的尋求偉大發明的真諦;菲蘭達怎樣吟誦禱文;失望,戰爭和小金魚怎樣使奧雷連諾上校陷入牲畜般的境地;奧雷連諾第二又是怎樣在酒宴方興未艾時孤獨的死去。於是他倆懂得人的愛情是高於一切的,不可抑制的,它能戰勝死亡。他倆又感到自己無比幸福。“

“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原來終究,都需要寂寞來償還。”

“阿瑪蘭妲是在縫製殮衣中生活的。可以看出,她白天縫,晚上拆。但這不是爲了擺脫孤獨,恰恰相反,而是爲了保持孤獨。”這些都是作者的原話。對每一個人的刻畫,深入到我們不可觸摸的境地。

以至於我在想,我高中時候,沒有讀這本書。不是損失,是我還沒有到了可讀的年齡。我怕我會過多的對生活的矛盾產生更多問題,這無疑會加深我頭上的皺紋。

但這就是生活,我依然建議一個成年人,可以去走近《百年孤獨》。因爲在最後的一句話作者說:“這手稿上所寫的事情過去不曾,將來也永遠不會重複,因爲命中註定要一百年處於孤獨的世家絕不會有出現在世上的第二次機會。”所以這樣深刻的孤獨,作者讓你看到,是讓你遠離它,而非受它折磨。

我這樣拿作者的原話根本無法再現《百年孤獨》中的每一個場景。比如打開房門時,比如那個妓女一個人屋子裏,比如最後死去阿瑪蘭妲·烏爾蘇拉和她被螞蟻喫掉的孩子。

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一幅傳世畫作,一座橫跨河流的大橋,都是把我們引向未來的階梯。我們傳承的不是死,而是生。

世界大戰結束了,鼠疫瘧疾橫行的年代也結束了,百年孤獨更是過去了。迎來了每天的陽光,迎來了明天的日程。在偉大日子裏,平凡的生活,亦不失爲一種充實的意義。

樹木確實高大耀眼,但是別忘了對面的山上,如果只有樹,沒有小草,沒有小花,是很怪異嚇人和孤獨的。

我願意把自己想象成發動起義的上校,我做的每一條小金魚,都有我死去的兒子的身影。要我用這些來當作榮譽嗎?? 滾蛋吧!上校這樣罵道。加西亞馬爾克斯這樣罵道。

活就活着敢想敢做。就像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懷着巨大的熱情去建立馬孔多,去發現新大陸,去發明。“任何東西都有靈性,一切在於如何喚起它們的靈性。”這是加西亞馬爾克斯教給我的東西。

摘自獨立學者,詩人,作家,國學起名師靈遁者散文作品。部分內容,摘自網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