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正能量!老鄉心中的閃閃“紅星”,這個延邊“東子”火了!

“東子,啥時候回城啊,走前記得來我家摘點黃瓜啊”。老鄉口中的“東子”名叫王東,是延邊州旅遊發展委員會派駐琿春市馬川子鄉紅星村第一書記。27年黨齡、軍轉幹部、農民的兒子,這些標籤讓他的身上雜糅着黨員黨性、軍人使命感,以及農民特有淳樸善良,就像一顆閃亮的“紅星”,把黨的政策和關懷照到了紅星村貧困戶的心坎上。

與紅星村班子研究脫貧攻堅工作

用一顆“紅心”,換來與老百姓的心貼心。“喫了嗎”(朝鮮語問候),這是我跟村裏阿邁們學的,也就會說幾句,王東說道。一個漢族幹部,隻身到朝鮮族村駐村幫扶,工作開展難度可想而知。紅星村常住的基本都是老年人,王東就從“抓服務”開始,抓起來就沒停過。交水費、電費、保險金,跑手續、辦低保、帶體檢,除雜草、撿燒柴、幫秋收等,小到鍋碗瓢盆鄰里日常、大到疾病突發打針住院,他都一一親手操辦,只要村民找到他,他從未推脫過。就這樣過了三年,王東徹頭徹尾變成紅星村“村民”了。“有一次上級檢查,王書記和我們幾個村幹部站在一起,人家愣是沒看出來哪個是州直單位派駐的第一書記,哈哈,他可真是變了個模樣啊”,村書記崔澤林笑着回憶說。

與紅星村村民共同參與馬川子鄉太極拳比賽

拿一顆“恆心”,激發出村班子的必勝心。“你說怎麼幹我們就怎麼幹,沒必要學啦,年齡大了記憶力也不行嘍”,王東剛開始組織學習的時候,部分黨員幹部有牴觸情緒。面對這種情況,王東研究“曲線救國”,犧牲更多的休息時間,把學習內容拿到田間地頭講、入戶走訪講、嘮家常時講,通過不斷的組織、引導,紅星村的黨員幹部變被動爲主動,懂得了關心國家大事,特別是在黨的十九大召開當天,部分村民自發到村部收聽黨的十九大報告,全村的思想認識上了一個新臺階。思想陣地穩固了,王東又將重心放到了黨羣陣地建設上,帶領村班子多次到兄弟縣市典型村考察學習,全市首個引進碳纖維電採暖設施進行了村部改造。“以前沒感覺,我們紅星比別的村差什麼,跟着王書記,讓我們看到了差距,也找回了自信,我們一定能脫貧”,在村民代表大會上一位村幹部如是說。

參與“第一書記代言”活動

守一顆“初心”,盤活了紅星村的致富心。“我來到紅星村能帶來什麼?離村時能夠留下什麼?”這是王東2015年7月5日工作日記中的一句話,他也時常以此提醒自己堅守“初心”。三年來,王東摸實情、尋短板、研良策、謀發展,研究制定了“紅星村經濟發展三年規劃”,籌集了幫扶資金310餘萬元,發展綠色有機水稻種植、稻田養鴨項目,引進光伏發電項目,推動紅星村融入馬川子鄉“稻香小鎮”旅遊發展規劃。

從當前到長遠、從脫貧摘帽到致富奔小康,王東引領着紅星村走上了脫貧致富路,實現了集體經濟跨越式增長。目前,紅星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已超過10萬元,貧困戶實現戶均增收3000餘元,全體農戶家庭年收入穩步增長。第一書記代言活動中,王東拿着紅星村產的有機稻米,介紹着村裏稻田養鴨項目,臉上洋溢着滿意的笑容。

王東用腳步丈量着紅星村每一寸土地,用樸實、奉獻和擔當帶領村民走上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他是紅星村的第一書記,是紅星村那顆閃亮的紅星。

(琿春市委組織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