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下午,記者在新城路與新聞酒店支路的岔路口處看到了這樣一個身影。他是一名頭髮花白、身體單薄卻看起來精神抖擻的老者,一直站在岔路口邊,遇到準備從新城路左轉進入支路的車輛,他都會攔下來提醒駕駛員此路不通。

就在記者剛抵達時,便有一輛紅色轎車提早打了左轉向燈,緊接着便準備駛入支路。“這條路現在只能下行不能上行了哦,不要轉進去了,請直行。”老者趕緊上前,伸出手將車攔了下來,並對他提醒道。

駕駛員可能有些不相信老者的話,車輛也停着不動,老者又向他解釋了一遍這條路已經改成了反向行駛,並將路邊的“禁止駛入”紅色標誌指給駕駛員看。這時駕駛員才明白過來,稍稍將車退出支路後,直行離開了。

記者上前和老者攀談起來,才得知他叫晏宗保,今年86歲,家就住在新聞酒店支路里。此時已經接近晚上7點,溫度漸漸降低,老人穿得並不多,但他卻沒有離去的意思。

晏宗保說,上週六這條支路便開始反向行駛了,由以前的只能上行變成了現在的只能下行,他最初也是在報紙上看到消息的。而就在改道第一天,他從窗戶往下看,便發現還是有一些不熟悉情況的車輛在支路內上行,逆行的結果就是很容易與下行的車輛相遇然後堵在支路內。

“我想着反正也沒事做,於是便從上週星期天開始,每天上午就會到路口來站着指揮交通,提醒準備上行的車輛,天黑了就回家。”就這樣,直到10月16日傍晚,晏宗保在這個岔路口已經站了整整三天。記者在這裏陪着晏宗保站了半小時左右,他便提醒了三輛準備上行的車輛。“前兩天不熟悉情況的車多一些,這兩天好多了。”

記者採訪時,晏宗保一直說,他只是做的他力所能及的小事。“我只是希望盡我的一點力量,讓別人更加方便一些,避免堵起來浪費大家的時間。”晏宗保對記者說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