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和城鄉居民的主要口糧之一,是事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戰略物資。推出粳米期貨,是中國證監會和我國期貨行業服務“三農”、服務國家糧食安全的一項重要舉措,有助於產業企業穩健經營和持續健康發展。粳米期貨上市後,將與粳稻期貨一起,形成從原料到產品的完整價格發現鏈條,對完善稻米行業風險管理工具,具有積極意義。大商所要堅持“四個敬畏,一個合力”,紮實做好後續各項工作,確保粳米期貨平穩上市、穩步發展,切實服務好農民和產業客戶。

我國是農業大國,幾千年傳統農業靠天喫飯,產出低下,農民勞作十分辛苦,農業生產風險很大。隨着現代農業科技的迅猛發展和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的巨大改進,農業抵禦天氣和病蟲害等自然風險的能力顯著增強,農業生產對自然條件的依賴逐步降低。由於農作物普遍一年只生產一次,種植時預期的市場供需情況到收成時可能會發生很大變化。供需關係變化形成的價格波動,還給農業帶來市場風險。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更多利用科技成果是當今的趨勢,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相互聯動、互爲影響日益加深也是當今的趨勢,因此影響農產品市場供求關係的因素在深度和廣度上都在拓展。可見,在自然因素帶給農業的風險逐步下降的同時,市場供求因素帶來的風險卻有增加的趨勢,防範市場風險正日益成爲農業風險管理的主要內容。一定程度上,“是否賣得掉、賣個什麼價錢”,變得比“能否種的出來”更重要了。

期貨市場在防範農業自然風險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是傳統農業風險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展望未來,在市場供求風險成爲日益主要的風險後,主要期貨市場在管理農業風險中將發揮更加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爲期貨價格本質上是對現貨市場供求關係細微變化的及時有效反映,防範農業供求風險是期貨市場的本質屬性和拿手好戲。我們從事期貨行業的同志,正在迎來一個可以更加大展身手的時代。去年以來,面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複雜形勢,我國大豆產業企業迅速將進口大規模轉向南美,調整採購節奏,同時利用國內豆粕、豆油期貨市場進行套保,既鎖定了企業利潤,又保障了國內糧油和飼料市場的穩定供應。我國期貨市場爲成功應對貿易摩擦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去年以來,大豆生產的自然條件沒有發生大的變化,但在全球化的時代,供求關係和價格可以因爲政治和貿易摩擦等多種原因發生重大變化。只有發達的期貨市場才能防範好這類風險。

期貨市場可以減緩甚至消除農業自然條件帶來風險的經濟影響,但不能減少自然風險本身。雨量不會因期貨市場的存在而改變,病蟲害也不會因期貨市場而減輕。但期貨市場卻可以減少農業供求關係本身變化,特別是供方變化,所帶來的風險。農業,包括養殖業,其共同的特點是生產中的固定成本比較高。種水稻,形成高產稻田本身就需要大量投入;而一旦種下水稻,成熟前是很難換種其他作物的。要養豬,現代養豬場的投入非常可觀,豬仔開始養後也是無法停止或換養其他牲畜的。固定成本高導致一個時期內供應的彈性小,不能以供應變化應對供需差距,只有靠價格的變化來求得供需平衡。這導致許多農畜產品都有較強的價格週期,包括我們熟知的“豬週期”。我們固然無法消除農畜產品生產的這個特點,正如我們無法消除半導體行業需要大量固定成本投入一樣。但是,倘若期貨市場能夠有效反映未來的供需狀況,那麼農畜生產者就可以根據期貨市場的指向,比較恰當地安排下一階段的投資和生產,使得供求的差距儘量減少,從而有效縮小价格週期的長度和波幅。由此可見,凡是固定成本高的行業,都是期貨大有用武之地。期貨市場的應用領域,應遠不止於現有的大宗商品。這一點,值得大家去深入思考。

當前證監會系統正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期貨市場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認真建設高質量的市場,爲農業和其他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服務,以此來踐行 “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黨的初心和使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