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两宋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为屈辱的朝代,三百余年间,不断被游牧民族的铁骑践踏。靖康之变,北宋亡于金人;而百余年后,南宋又再次被蒙古铁骑攻破都城临安,连赵氏皇陵都被倔出焚毁,后宫妃嫔和临安百姓也如靖康之变中一样,很多都被俘虏北上,受尽屈辱。

宋亡被俘的宫人之中,有一位南宋末年的大诗人——汪元量。汪元量以通音律,善操琴著称于世,在南宋皇宫内廷任职,专司度曲鼓琴。看似是个伶人的角色,但他却有一颗愤世之心。

此人被称为“南宋之诗史”,短短四句的小诗“骂死”贾似道

宋元襄阳之战,蒙古铁骑围攻襄阳十余年,襄阳孤城最终还是因孤立无援、粮草用尽而降。当时的南宋朝廷对襄阳军民和吕文焕是骂不绝口,唯独汪元量作诗一首:

吕将军在守襄阳,

襄阳十年铁脊梁。

望断援兵无消息,

声声骂杀贾平章。

前两句赞扬襄阳军民守城之功,“十年铁脊梁”何其艰辛。而后两句则道出了襄阳降元的无奈:“望断援兵无消息”,而这无援兵的根本原因便是朝廷的“贾平章”贾似道。

一首小诗,虽没有什么艺术性,但其所述的历史现实和对南宋腐朽朝廷的辛辣讽刺确实尖锐无比。短短四句之中,便可见诗人汪元量的风骨。

此人被称为“南宋之诗史”,短短四句的小诗“骂死”贾似道

襄阳之战结束后,元军很快顺江直下,攻破了临安,俘虏了宋室后宫嫔妃宫人并押解前往大都。而汪元量也以宫廷琴师的身份随太皇太后被俘北上。

“杭州万里到幽州”,经历了亡国之痛,汪元量在北行图中又目睹了太多送人被俘后的悲惨生活。因此写下了许多现实主义的诗歌,记录了这段惨痛的亡国经历,因而后世诗家称汪元量为“宋亡之诗史”。

比如“声声骂杀贾平章”就痛斥奸臣误国,还有南宋奉表降元之时所作的诗“侍臣已写归降表,臣妾签名谢道清”,直呼当时太皇太后谢氏名讳,痛斥其奉表降元的可耻行径,可谓既悲愤且大胆,足以当得诗中春秋笔。

此人被称为“南宋之诗史”,短短四句的小诗“骂死”贾似道

此人被称为“南宋之诗史”,短短四句的小诗“骂死”贾似道

汪元量随三宫北上大都后不久,民族英雄文天祥不幸被俘囚禁于大都。汪元量多次前往监牢探望,二人多有诗文相赠互为勉励。汪元量赠与文天祥的诗中不乏劝文天祥守节就义之意,后来文天祥壮烈殉国,汪元量还为他作《招魂歌》以悼。

而汪元量自己之所以不就义赴死,则是寄希望于被俘的宋恭帝、太皇太后及太后等宋室能有朝一日能南归复国。但宋室三宫最终都出家做了和尚、尼姑、道士,可谓是真正没有了复国之望。

眼看宋室王族分崩离析,汪元量并没有死心。他也出家为道,麻痹元人,同时请求南归。终于得以离开大都,南归故土。南归后的汪元量暗中结交抗元义士,试图发动反元起义,恢复宋室江山,终究力不可为,郁郁而终。

此人被称为“南宋之诗史”,短短四句的小诗“骂死”贾似道

汪元量诗多是反映现实之作,被称“诗史”;而他的词也颇有几分“词史”之风,只不过风格上不如诗辛辣愤慨,反而是落寞哀愁。比如下面这首亡国之际所作的元宵词《传言玉女》:

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南宋·汪元量

一片风流,今夕与谁同乐?月台花馆,慨尘埃漠漠。豪华荡尽,只有青山如洛。钱塘依旧,潮生潮落。

万点灯光,羞照舞钿歌箔。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昭君泪流,手捻琵琶弦索。离愁聊寄,画楼哀角。

这首词写于元军兵临临安城下、南宋最后一个元宵佳节之时,但此刻的元宵节繁华依旧,此人却心情沉重。“一片风流”无人能乐,“月台花馆”都即将成废墟尘埃,“豪华荡尽”,只有青山潮水依旧。下阕从亡国之人的角度和心理描写元宵之景,一“羞”一“恨”写出了对统治者的怨恨。结尾一句“离愁聊寄,画楼哀角”仿佛亡国挽歌,幽咽之声,摧人心肝!

此人被称为“南宋之诗史”,短短四句的小诗“骂死”贾似道

汪元量的这首元宵词作于南宋德祐二年的元宵节,而仅仅不足一月,临安城就被元兵攻破,三宫被俘、宗庙皆毁、甚至皇陵也被倔出焚烧,虽有宗族南迁再建朝廷,但南宋已名存实亡。这首《传言玉女》成为名副其实的亡国挽歌。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