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印兌現了自己的承諾,恒大趕在今年6月的倒數第二天量產下線了首款電動汽車國能93車型。儘管,這款基於瑞典薩博鳳凰E平臺及薩博技術打造的純電動車型,在恒大收購國能汽車公司之前就已完成研發,但對於恒大從造車“門外漢”升級到造車新勢力來說,有着至關重要的戰略意義。

只是在這造車背後,是無法忽視的鉅額虧損。

8月9日,恒大集團新能源汽車產業附屬公司恒大健康發佈盈利預警,預計今年上半年淨虧損約20億元人民幣,而主要原因則是"拓展新能源汽車業務處於前期投入階段,研發等相關費用及利息支出增加"。

實際上,在今年3月,恒大健康就曾發佈盈利預警,新能源汽車板塊預計在2018年度會有約17億元淨虧損,公司總體預虧約14億元。按照當時的公告信息顯示,虧損原因是恒大健康2018年度爲FF全資母公司Samrt King承擔的淨虧損約17億元,屬於外部投資失敗。而這一次所虧損的20億元,則屬於自主造車投入的資金。

在與賈躍亭“分手”之後,許家印的造車之路近乎一帆風順,汽車量產背後的鉅額虧損應該算是其面臨的第一道難題。

恒大造車不差錢,總投資超3000億元

在恒大去年的業績會上,許家印曾說過:“恒大做事的風格,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大、做強、做成功。都說造車這件事不簡單,恒大在這條路上需要耐得住寂寞,大把真金白銀投入研發製造,產品接受住市場的考驗,纔算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的確,許家印從去年開始便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踏上了“買買買”的道路。

先是產品流通環節,恒大在去年9月斥資144.9億元人民幣入股廣彙集團,並取得廣彙集團40.964%股份,成爲廣彙集團第二大股東。而廣彙集團旗下的廣匯汽車是世界最大的汽車經銷商,截至2017年底在全國擁有11家區域公司,1200多個銷售網點。

然後是充電基礎設施,在今年1月2日,恒大高科技集團出資設立了“恒大智慧充電科技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爲1億元,其經營範圍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充電樁安裝、充電設施的設計及運營服務、電池模塊的設計銷售、充電樁以及充電站設計服務等。

再是汽車研發技術,今年1月15日,恒大健康以9.3億美元收購電動汽車公司NEVS的51%股權。這家總部位於瑞典的全球性電動汽車公司,已獲得發改委和工信部覈准的新能源汽車整車資質,是目前國內僅有的10傢俱備該資質的企業之一。

一個星期之後,恒大新能源動力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又以10.59億元入主動力電車企業上海卡耐新能源,持股比例達到58.07%,成爲後者的第一大股東。

3月15日,恒大健康又發佈公告稱,以5億元收購泰特機電有限公司70%股份。根據公告顯示,該公司全資持有荷蘭e-Traction公司,掌握着國際領先的輪轂電機及電動汽車傳動系統的研發生產技術。

最後是生產製造環節,恒大在今年6月分別在廣州、瀋陽落戶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總投資額爲2800億元。

至此,一個恒大新能源汽車生態鏈已然成型,恒大所投入的資金已經超過3000億元,新能源汽車也與地產、文旅、健康並列爲恒大集團四大業務板塊。

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曾公開表示,一個電動車企業走到量產至少需要200億元。顯然恒大已經輕鬆越過這道門檻。

虧損無法避免,交付能力成爲關鍵

實際上,持續虧損是造車新勢力們所面臨的共同問題。

據公開資料顯示,中國造車新勢力的融資規模已近2000億元。其中,蔚來、威馬、小鵬、拜騰、FF、奇點、理想汽車、愛馳、電咖、前途等造車新勢力,融資總額已經超過1000億元。但就目前而言,這些資金還是遠遠不夠。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以蔚來汽車爲例,根據其2018年全年財報顯示,2018年實現營收49.51億元人民幣;歸屬於公司普通股東淨虧損爲233.28億元,高於市場預期的201.34億元。而來到今年第一季度,蔚來汽車的虧損仍在持續,實現營收16.3億元,同比減少54%,淨虧損達到了26.2億元,約合4億美元,減少25%。

重壓之下,2019年3月6日,蔚來汽車官方發佈公告稱,在與相關主體達成一致後,正式停止蔚來嘉定自建工廠的建設。這就意味着,蔚來汽車後續的車型量產工作將仍然由合肥江淮蔚來生產基地負責。

除此之外,根據蔚來汽車最新公佈的今年7月汽車交付數據顯示,其7月份共交付837輛新車,環比下跌約37.5%。李斌在公告中表示,7月份交付數量低迷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主動召回4803輛ES8,導致電池供應緊張,影響了7月的生產和交付。

其實不只是蔚來汽車,其餘新勢力車企提出的銷量目標也與交付現狀存在較大差距。像威馬汽車目標在2019年交付達到10萬輛,但其今年上半年銷量未足萬輛;零跑汽車要在年內完成1萬輛的銷量目標,到2020年計劃實現20萬輛銷量目標,但其目前僅交付10輛S01車型。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理事賈新光在接受中新經緯採訪時曾表示:“現在造車新勢力已經相當於進行了第一輪淘汰,如果未能批量交付的下一步將很困難。”由此可見,交付能力已然成爲評價一家新能源車企的關鍵所在。

而作爲電動汽車代表性企業的特斯拉,從成立之初至今同樣一直被虧損問題所困擾。

根據特斯拉發佈的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特斯拉第二季度產量和交付量都創歷史紀錄,營業收入也實現超過50%的同比增長,但依舊沒有實現盈利,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虧損達到4.08億美元,同時其毛利率則從第一季度的20.2%下滑至18.9%。

縱使特斯拉的上海超級工廠進展順利,開啓了Model 3的海外交付,並推出了Model Y車型,還對國內的Model 系列車型大幅降價,要走薄利多銷的道路。但就結果來看,這些努力似乎徒勞無用。

生產成本、銷售成本、運輸成本、線下店佈局、關稅等多重因素,讓特斯拉在2018年後兩個季度實現持續盈利的成果難以爲繼。

而恒大作爲汽車業的新成員,內部“供血”是其最獨特的優勢。從中國恒大集團同期發佈的業績預告來看,今年前7月,恒大集團實現銷售額3223億元,全年有望實現6000億元銷售。這一點,是其他造車新勢力所不能比擬的,也讓恒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面對虧損時不用太過焦慮。

只是虧損勢必還會繼續下去,恒大能夠堅持內部“供血”到何時還不得而知。

結語

造車作爲重資產行業,註定是一條燒錢的賽道,需要有充足的“彈藥”維持下去。從量產到交付再到盈利,這是一段具有很多不確定性的長期過程,因此虧損是每個玩家的必經之路。正如許家印所說,在造車這條路上需要耐得住寂寞。自2009年開始,全國至今已有約500家造車新勢力車企,最後會留下哪些,仍需時間來給出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