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官方微博:@輕兵器愛好者

  每天一篇戰術&槍械知識乾貨

  7*24小時,不間斷的戰術大圖

  現實中的大喬5號特種弩,其本質更類似大號彈弓

  一提到武器,我們下意識一般會想到槍炮這一類用火藥驅動的管身武器,除此之外通過主流媒體我們也能知道一些諸如軍用十字弩一類的非火藥驅動武器。但是一說到“彈弓”,大部分男孩子都只能想起調皮搗蛋的童年時光,貌似跟主觀意識上的武器“驢脣不對馬嘴”。實際上當年美國還真做了一款大號的“戰術彈弓”。

  現代意義上的戰術彈弓也並不少見,圖中就是俄國售賣的一種狩獵彈弓

  二戰期間,在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的授意下,美國成立了專門的情報組織——“戰略情報局(英文首字母OSS)”,這也是大名鼎鼎的中央情報局的前身。這一機構除了獲取、收集、破譯和分析情報之外,還設計了多種在當時乃至現在來說都稀奇古怪的武器,例如大名鼎鼎的FP-45 “解放者”手槍等等。

  戰略情報局成立不久就開始了各種武器的設計,用以武裝敵後情報人員以及游擊隊的破壞分子,在這一時期,成本只有2美元的FP-45手槍是當時武裝敵後游擊隊的經典之作。除此之外對於情報人員來說,他們在敵後活動需要一種專門的消音武器,爲此OSS專門設計了一種高標HDM型無聲手槍以及消音型的M3衝鋒槍,除此之外還買了一批外國消音槍械。然而在此之前,OSS還專門考慮到了另一種古老原理的武器——弩。

  OSS爲敵後特工專門設計過.22LR口徑的高標HDM型無聲手槍

  在敵後進行偵查和破壞活動的時候,隸屬於戰略情報局的戰士需要有一種專門的消音武器用於對付諸如監獄看守一類的敵人。但是帶消音器的消音手槍並不能完全做到無聲的效果,因此專門生產一種特種武器變成了當務之急。在1942年底,OSS的技術人員想起來一種十分老套的武器:弩,在噪音方面要比手槍有一定的優勢。

  很快,OSS的設計人員威廉·泰爾在幾個科學組織和商業組織的協助下,爲這種這種特種無聲弩做了多種設計。不過雖然稱之爲“弩”,外觀上看上去也像十字弩。但是傳統意義上的“弩”是靠彈性的弓臂蓄能,而實際上這種武器是靠橡皮筋的能量來拋射特種箭標的。因此雖然名義上是弩,但是實際上,OSS設計的這種特種弩更像是一種大號的“戰術彈弓”。

  “大喬5號弩”(Big Joe 5 crossbow)

  OSS的特種無聲弩是一類採用不同尺寸零部件的武器,不同的型號有不同的戰術指標和技術要求,而整個一類特種無聲弩被稱之爲“喬”(Joe)系列,其中最大的一型被稱之爲“大喬5號弩”(Big Joe 5 crossbow),很容易讓人覺得這種型號的命名方式是在暗示武器的體積大小都不大。

  OSS所設計的特種無聲弩是一個有不同大小尺寸的系列,上圖爲另一種的威廉·泰爾弩

  大喬5號特種弩的外形與普通的弩小一些,弩身由木質或者膠合板製成,弩身下部前後各有一個握把,其中前部的小握把用於保持穩定和指向性,後方的手槍式握把直連扳機控制射擊。在弩身後半部分有一個U型的標尺,用於瞄準。

  槍身上有一個金屬滑軌,滑軌上有一個推動箭桿的的金屬塊直接連接弓弦。槍托採用了簡易的鋼絲材質。弩架也採用了簡單的鋼管焊接成穩定的三角形結構。大喬5號弩在人體工程學上的考慮很有限,實際上,手槍式握把做工粗糙,僅有小握把和鋼絲槍托用以輔助射擊。

  “大喬5號弩”的弩架結構

  關於大喬5號特種弩採用的特種箭,根據OSS設計人員的建議,大喬5號弩採用了14英寸(355毫米)的鋼製弩箭。弩箭由箭桿和可更換的箭頭組成,箭頭以三棱錐或者是圓錐箭頭爲主,箭桿尾端有金屬製成的翎羽。大喬5號目前已知的特種弩箭至少有三種:一種是針對人員的,一種是燃燒彈,還有一種專門的照明彈。

  OSS特種弩的兩種箭,下圖爲大號的大喬5號弩所用,上圖爲另一種的威廉·泰爾弩所用

  如上文所說,OSS設計的特種弩所用的彈性蓄力裝置不是弩臂,而是用了簡單易得的橡皮筋,從原理上更接近大號彈弓。爲了方便蓄力,特種弩採用了齒條驅動,在弩機的位置專門有一個側面的手搖把手,可以通過手搖把手聯動內部的齒輪組,以儘可能省力的方式蓄力上弦。

  手搖搖把上弦是歐洲古典十字弩常用的蓄力方式,並非OSS首創

  在射擊準備階段,射手需要通過手搖把手將橡皮弓弦拉到位,並手動安裝弩箭。通過U型標尺瞄準目標。射擊時,扣動扳機,弩箭便可以射出。根據初步計算,大喬5號弩可以將弩箭射到200到250碼的距離,在80到100碼距離內對人員有明顯殺傷作用。

  現代收藏的一些特種弩箭

  根據目前已知的數據,在1942到1943年之間,OSS對“喬”項目產生的各種不同的特種弩原型進行了一系列測試,以判定這種原始的“大號彈弓”是否能滿足戰術需求。根據測試結果證實,大喬5號特種弩在近距離表現出了不俗的性能,在幾十米距離之內可以保證有足夠的動能對人體和動物構成殺傷效果,但是在距離拉近之後,儘管能夠射到,但是殺傷效果會降低許多。另外,OSS做的其他特種弩也表現出了類似的性能,這也逼着OSS的設計人員重新討論這些“大號彈弓”正式的有效射程。

  藝龍老遊戲《榮譽勳章:地下戰場》當中關於“大喬5號特種弩”的畫面。

  “喬”項目本身的最初目的是爲了減少射擊時產生的噪音,測試期間,儘管橡皮筋和金屬塊仍然會在射擊時產生振動發聲,但仍明顯低於槍械射擊時的的噪音。經測試,大喬5號在射擊時音量不超過80分貝。不過由於沒有保留當時噪音的測量方式,因此不能將大喬5號弩跟其他類型的武器進行噪音對比。

  1943年頭幾個月,OSS主任威廉·約瑟夫·多諾萬和他的幕僚得出結論,雖然“喬”項目的無聲特種弩在敵後活動時可以做到“三無”的射擊效果,但是在敵後的實際活動當中用起來十分繁瑣,除非一擊斃命,不然顯然沒有消音手槍和帶消音器的衝鋒槍來得更適合敵後特工使用。因此OSS決定繼續進一步發展消音自動武器,而特種弩的設計和生產工作則就此停了下來。

  OSS的消音型M3衝鋒槍

  當年OSS生產過各種不同的消音武器,除文中所說的三種之外,還生產過通過1911手槍發射的飛鏢

  1943年之後,專門設計的高標HDM型無聲手槍開始逐漸列裝OSS的特工,並在之後的幾年陸續列裝2600多支;此外還專門採購了數百支消音型的M3衝鋒槍。而以“大喬5號”特種弩爲首的“大號彈弓”只保留了幾個原型,便匆匆廢止。也有消息指出,在二戰當中也有幾隻這樣的無聲特種弩被特工所採用的,若小心屬實,則大喬5號弩的原型設計很有可能參與其中。

  現代法國人復刻的“大喬5號”

  OSS當初的幾個橡皮筋特種弩的原型最終大部分得以保留,併到了博物館當中,可唯獨少了文中着重描寫的“大喬5號”,我們也只能從《OSS的武器》一書當中看到大喬5號弩僅存的幾張照片。

  相比自動裝填的無聲手槍來說,儘管這種“彈弓”原理的特種弩射擊無聲無光十分隱蔽,但是除此之外全是缺點:又大又重,摺疊操作繁瑣,且僅能單發射擊,爲了保證殺傷力還不能縮小體積,因此改進起來也沒有多大意義,這也讓這種“大號彈弓”最終失去用武之地。

  《OSS的武器》一書當中專門有針對這些“大號彈弓”的文字部分

  後世遺存的“喬”項目的產品:小喬弩

  

  以上是《OSS的武器》一書當中對於“喬”系列特種弩的歷史照片

  原創內容,文字著作權屬作者本人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

  輕武器文化第一自媒體

  狂野+不呆板+不枯燥

  “戰術&槍械&眼界&先鋒”

  關鍵字搜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