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茅盾文學獎評獎委員會於今天進行第六輪投票,產生了5部獲獎作品。

梁曉聲所著《人世間》(中國青年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位列得票榜首,接下來的是徐懷中《牽風記》(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12月)、徐則臣《北上》(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8年12月)、陳彥《主角》(作家出版社,2018年1月)、李洱《應物兄》(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12月)。

第十屆茅盾文學獎頒出,這5部作品獲獎了

圖說:梁曉聲的《人世間》位列得票榜首 圖IC

此次茅盾獎共60位評委,評委之一楊揚認爲,這5部獲獎的作品,體現出了四年來的文壇長篇小說思想藝術上的創作特色。梁曉聲的 《人世間》 呈現了理想主義的道德主義熱情,這種寫作姿態,在作家多年的寫作 中,關注的東西始終不變,保持着自己的寫作特色。徐懷中從1962年就開始起草《牽風記》,一直筆耕不輟延續到現在,體現出老一輩作家的創作上的持續力及向文學致敬的精神。70後作家徐則臣的《北上》則容納了多種寫作的要素,揭示了長篇小說探索的程度。青年作家中李洱的《應物兄》,以知識分子作爲主人公,但是又超越了大學知識分子的認識,這是十多年來長篇小說的重要收穫,邁出了新世紀小說探索的有力一步;從這種百科全書式的追求中,讀者可以感受到,李洱在生物學、歷史學、古典學、語言學、藝術學、醫學乃至堪輿風水、流行文化等領域,做了大量案頭工作,其所積累和觸碰到的知識量堪稱浩瀚。

第十屆茅盾文學獎頒出,這5部作品獲獎了

圖說:徐懷中 《牽風記》

第十屆茅盾文學獎頒出,這5部作品獲獎了

圖說:徐則臣 《北上》

第十屆茅盾文學獎頒出,這5部作品獲獎了

圖說:陳彥《主角》

第十屆茅盾文學獎頒出,這5部作品獲獎了

圖說:李洱 《應物兄》

茅盾文學獎最初規定每三年評選一次,現每四年評選一次;凡在評選年度內公開發表與出版,能體現長篇小說完整藝術構思與創作要求,字數13萬以上的作品,均可參加評選。評選年度以前發表或出版的,經過時間考驗的優秀之作,在得到評委會不少於半數委員的贊同後,亦可參評。

上一屆茅盾文學獎得主有上海作家金宇澄的《繁花》。(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