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茅盾文學獎評獎委員會於2019年8月16日進行第六輪投票,產生了5部獲獎作品。(以得票多少爲序)

《人世間》,梁曉聲,中國青年出版社,2017年11月第十屆茅盾文學獎揭曉!你最支持哪一部?

《人世間》是著名作家梁曉聲飽含深情的總結性作品,展現了作家豐厚的生活積累和健旺的創作活力,標誌着梁曉聲新現實主義小說創作的新高度。

《人世間》以北方某省會城市一個平民區——共樂區爲背景,刻畫了從這裏走出的十幾位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人生,展示波瀾壯闊的中國社會鉅變。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至改革開放後的今天,他們有的通過讀書改變命運成爲社會精英,微之光卻永遠閃耀,夢想的力量蕩氣迴腸。

這是一部關於苦難、奮鬥、擔當、正直和溫情的小說,平民視角,悲憫情懷,激烈的戲劇衝突,縱橫交錯的複式結構,通過一個個可親可感的人物全景展示中國社會的發展進程,都讓小說具有某種“史詩”品格。

《牽風記》,徐懷中,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12月第十屆茅盾文學獎揭曉!你最支持哪一部?

《牽風記》是一部具有深沉的現實主義質地和清朗的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小說。在“挺進大別山”歷史大背景下,作者徐懷中塑造了文化教員汪可逾、騎兵通信員曹水兒、旅長齊競以及老軍馬“灘棗”等個性獨特的文學形象。一曲戰地戀歌尚未奏響,陡生意外,在硝煙與戰火中,傳奇般的情節和動人心魄的情感,在詩一般的唯美筆調中流動,暈染着生命中不容褻瀆的純潔與人格的光輝。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文學處理方式,引出對戰爭與人性的深刻思考。

《北上》,徐則臣,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8年12月第十屆茅盾文學獎揭曉!你最支持哪一部?

《北上》是江蘇籍作家徐則臣歷時四年推出的長篇力作。在徐則臣的筆下,這條被他書寫了20年的大運河,在《北上》中終於獲得主體性地位,成爲審視中華民族發展圖譜、悠遠文脈的一扇窗口。

“運河不只是條路,可以上下千百公里地跑;它還是個指南針,指示出世界的方向。它是你認識世界的排頭兵,它代表你、代替你去到一個更廣大的世界上。它甚至就意味着你的一輩子。”《北上》一書的封面上,徐則臣寫下這樣的文字。

《主角》,陳彥,作家出版社,2018年1月第十屆茅盾文學獎揭曉!你最支持哪一部?

《主角》是一部動人心魄的命運之書。作者敘述了秦腔名伶憶秦娥近半個世紀人生的興衰際遇、起廢沉浮,及其與秦腔及大歷史的起起落落之間的複雜關聯。既發人深省,亦教人嘆惋。

憶秦娥五十餘年的人生經歷及其心靈史,也成爲古典思想應世之道的現代可能的重要參照:即便內憂外患、身心俱疲,偶或有出塵之思,但對人世的責任擔當仍使她不曾選擇佛禪的意趣或道門的任性逍遙,而是在儒家式的奮進中覓得精神的終極依託。

作者筆下的世界,不乏人世的蒼涼及悲苦之音,卻在其間升騰出永在的希望和精進的力量。小說遂成浩浩乎生命氣象的人間大音。

《應物兄》,李洱,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12月

第十屆茅盾文學獎揭曉!你最支持哪一部?

李洱用十三年寫了一部《應物兄》,他借鑑經史子集的敘述方式,記敘了形形色色的當代人,尤其是知識者的言談和舉止。所有人,我們的父兄和姐妹,他們的命運都圍繞着主人公應物兄的生活而呈現。應物兄身上也由此積聚了那麼多的灰塵和光芒,那麼多的失敗和希望。

《應物兄》的出現,標誌着一代作家知識主體與技術手段的超越。李洱啓動了對歷史和知識的合理想象,並將之妥帖地落實到每個敘事環節。於是那麼多的人物、知識、言談、細節,都化爲一個紛紜變幻的時代的形象,令人難以忘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