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强:高房价缩小了贫富差距,穷人因此收益

昨天狗哥看到一篇文章,文章介绍的是任志强先生早先时候接受采访是所发表的言论,他认为房地产让人们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缩小了贫富差距,百姓因此而受益。

任志强还称,很多专家有一个误解,他们以为高房价让一部分人变穷,这是一个严重错误。中国商品房只占30%左右的存量,60%多实际上是原有住房而造成的存量,而原有住房是不分穷富的。比如说一个单位分房,所有人都分房,原有那些破房子里头住的可能都是现在低收入家庭。所以低收入家庭拥有私有住房的存量占到70%以上,那么当房价上升的时候,这些拥有旧房的人实际上都是无形中获益了,他的财产增值了。

他说的对吗?底下的评论有不少人赞同,觉得任老说的对。

甚至有人说,说老任不对的,都是没房或买不起房的人。评论截图如下,看完这些评论我有点无言以对,感觉如果我说和他相反的言论会被喷的很惨。

但是我还会说,任志强这些言论是毫不负责任的诡辩,高房价一定会拉大贫富差距,尤其是对于中等收入人群的财富。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论证高房价是怎么拉大贫富差距的。

房价上涨是将无房家庭的收入分配给有房家庭(马太效应)

不妨将家庭按照拥有房屋数量的来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无房家庭(刚需)、消费型家庭(自主)、投资型家庭。房价上升会拉大这些家庭的贫富差距,特别是无房的刚需和拥有多套房的家庭的差距。为什么这么说?听我细细道来。当然,这些结论不是我凭空得出,是国际和国内很多学者实证分析得出。

假设房价上升,对于自主的消费型家庭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他们买房是为了住,房价上涨会导致其财富增加,但是,由于房价并不会被轻易交易,财富增加只是账面上增加了。

但是,对于无房的家庭来说,一方面来说,无房的家庭

高房价会通过房屋租金的形式直接转化为拥有投资型住房家庭的收入,另一方面高房价加重了该类家庭的购房负担,给家庭带来了更沉重的首付和还贷负担,家庭的债务随之加重。

由此看来,房价的上涨使拥有投资性住房越来越富,使刚需越来越穷,这就是所谓住房的马太效应。这里我特别说一下,高昂的房价严重透支了刚需特别是年轻人未来的财富,难道这些年轻人不是老百姓?

这是我从统计年鉴中获取的数据,我国2003年以来房价上涨率与城镇家庭人均现金消费支出增长率的关系图,从两变量的变化趋势对比可以看出,房价上涨率与人均现金消费变动率呈现反方向走势。

即当房价增长迅速的时候,人们现金消费的增长率通常是较低的,当房价增速减慢时,人们的消费反而会出现较大规模的上升,如2003年我国房价增长率为5%,而同期的消费增长率最大为29.5 % 。2009年房价增长率为16%,人们的消费仅增长了2%。

由此可以看出,高房价使得无房家庭承担更多的压力,将财富转移给了多房家庭。

房价升高是穷人对富人的补贴(住房的信贷效应)

国人喜好储蓄这个在国际上都是出名的(虽然由于房价上涨,有一半以上的国人已经零储蓄了),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

缺少专业的投资知识和良好的投资途径,有很大一部分资金不得不存入银行,这些资金在通胀情况下不断缩水,银行将这些资金放给房地产开发商和炒房者,房价上升中,普通购房者又不得不拿出储蓄来高价购买住房。

就是这样简单的资金轮回,开发商从中低收入家庭手里以较低资金成本使用资金,又从普通家庭赚取高额利润,看似是购买能力和贷款融资能力的差异,实际上却拉大了贫富差距,实际上是穷人对富人的补贴。

房价升高是其他行业对房地产行业的补贴(产业替代效应)

产业之间的利润和收入存在区别,房价上升也会通过产业替代效应,拉大不同产业就业人群的贫富差距。

首先,房价波动也会通过产业替代拉大贫富差距。房价上升,房地产行业的利润上升,倘若房地产行业的利润率高于社会的平均利润率,在资本逐利的天性下,房价上升将诱发其他行业的实业投资转向投资房地产,形成房地产行业对其他产业的替代效应,促使社会资金向房地产行业倾斜,引起产业结构扭曲,给社会带来不均衡发展。

房地产企业数的增长率明显高于工业企业数的增长率,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资本和产业向房地产企业聚集,同时拉大了房地产行业与其他行业的贫富差距。据中金公司统计: 2009 年 60% 的高价地块被非房地产企业拿走,70% 的国有企业或多或少开始投资于房地产市场,大量的资金流向房地产行业,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形成明显的约束。

其次,房地产行业通过较高工资薪金水平,拉大与其他行业的贫富差距。过去数十年,房地产行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年收入普遍高于其他行业,2012 薪酬报告称,在所有行业中,房地产行业的收入水平高出平均水平 40% 。同时,过高的房价诱发房地产投机,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富人的理想投资场所,会引起房产投机者不必劳动就可以获得丰厚的收益,拉大了贫富差距。

综上所述,高房价一定会引起贫富差距的扩大,也会对我们的经济造成难以想象的危害,谣言止于智者,希望我们国家经济越来越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