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使用多個雲存儲提供商的服務可能會影響數據的存儲方式和位置,因此在提高性能和降低成本方面需要考慮哪些因素。其他可能引發潛在問題的領域包括雲服務集成、數據網絡緩慢或不可靠、應用交付、工作流管理、成本、雲計算技能短缺。

企業使用多個雲存儲提供商的服務可能會影響數據的存儲方式和位置,因此在提高性能和降低成本方面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在實施多雲存儲策略之前,企業需要確定將存儲哪些數據、如何存儲數據、要存儲的數據量,以及數據將如何移動和轉換這些至關重要的問題。所有這些都將帶來一些挑戰。

例如,安全、隱私和管理等問題將如何發揮作用?隱私和安全性是涉及數據(例如存儲)的雲計算管理的一個特別關注點。其他可能引發潛在問題的領域包括雲服務集成、數據網絡緩慢或不可靠、應用交付、工作流管理、成本、雲計算技能短缺。

儘管存在這些挑戰,多雲存儲策略可以提高靈活性,提高應用程序性能,如果操作得當,還可以降低成本。以下是企業必須考慮多個雲計劃的六個方面,以確保組織的雲計算數據存儲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性能,控制成本,並確保配備充足的人員。

挑戰1:隱私和安全

多雲存儲策略必須考慮各種安全和隱私問題。使用多個雲計算服務會增加攻擊面的數量和數據受損的可能性。

企業使用的雲存儲服務越多,風險就越大。使問題進一步複雜化的是區域合規和隱私法律的增加,例如歐盟發佈的GDPR法規。

企業選擇的雲平臺應該使用高級加密算法來正確保護數據,以及對用戶進行身份驗證,控制訪問級別以及防範惡意軟件和其他攻擊。

雲計算提供商對其系統的可見性有限,並同時了採用不同的數據保護方法,使多雲安全性更加複雜。此外,傳統的安全工具並非針對多雲基礎設施而設計,而較新的工具尚不足以提供全方位的安全性。

這些安全問題表明企業的多雲策略將帶來的更多的管理問題。每個服務都採用獨特的管理方法,支持不同的門戶、工具、流程。此外,第三方工具也在不斷推出,這使得企業更加難以瞭解雲計算的動態特性。每增加一個服務,系統監控也變得更加複雜,特別是考慮到雲計算的抽象性質。

挑戰2:雲計算服務的整合

構成多雲基礎設施的不同系統必須彼此無縫通信,以便數據能夠在不同環境中高效、安全地移動。然而,雲計算服務通常使用不同的方法和編程語言,並提供不同的API,這可能會相互衝突,使得以統一的方式連接和管理系統變得困難。

要避免這些問題,需要評估雲平臺提供的工具及其功效和限制。此外,評估平臺的可用API以確保它們是基於標準的,並支持提供與其他平臺和系統無縫集成所必需的功能。

挑戰3:數據網絡固有的延遲

將用戶和應用程序與存儲數據連接起來的數據網絡可能是一個問題。如果連接速度緩慢或不可靠,則可能導致高延遲率,從而對應用程序性能產生負面影響。

即使網絡可靠,遠距離也會降低性能閾值。如果數據存儲距離用戶或應用程序數百甚至數千英里,則性能可能會大幅降低。

挑戰4:應用交付和工作流程管理

多雲存儲策略還使應用程序交付和工作流程管理變得複雜。由於平臺配置設置因提供商而異,因此將相同的應用程序部署到不同的平臺需要提供商的特定配置。

此外,並非所有服務都支持相同的功能,這進一步使應用程序部署複雜化。即使只有極少數的服務,遷移數據也會更具挑戰性。

雖然重點可能放在存儲組件上,但應用程序交付的所有方面都會受到企業選擇的影響。爲此,工具應提供高度的靈活性和集成。這裏面臨的挑戰是,多雲技術和工具仍然處於起步階段,儘管選項列表仍在不斷增長。

另一個考慮因素是企業的多雲存儲策略將如何影響其他系統和流程。例如,如果企業遵循DevOps方法來構建和部署應用程序,則多雲基礎設施應該增強這些應用程序交付功能。存儲服務必須與支持交付管道的DevOps工具無縫集成。

挑戰5:成本問題

多雲存儲策略的另一個挑戰是維持有效的成本控制。雖然多雲方法可能會降低成本,但多個平臺可以轉化爲多種費用結構以及與之相關的所有複雜性和混亂。

涉及的雲計算服務數量越多,評估不同定價結構就越困難,尤其是在權衡性能、功能和合規性等問題時。

企業財務和IT團隊應該共同努力控制不斷上升的雲計算成本。

挑戰6:專業技術人員

企業必須確保其員工具備開發、定製和維護系統和應用程序所需的技能,以適應不同且不斷發展的雲存儲環境。招聘具有這些技能的專業人員可能既困難又昂貴,甚至會增加企業總體成本。

企業需要確定管理和監控多雲環境需要做些什麼,然後,評估其現有的工具和技能以及需要獲得的技能。

展望未來,企業IT員工需要具備豐富的知識,例如雲計算架構、編程、數據分析等。而在將工作負載部署到雲平臺之前,企業需要確保具備適當的技能和基礎設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