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天味業財報跟蹤:經營現金流下滑+高管減持,調味品龍頭股價爲何扛跌?

近期,資本市場雷聲不斷,前有東阿阿膠(000423.SZ)中報業績下滑近8成,後有涪陵榨菜(002507.SZ)中報業績低於預期遭一字跌停。在消費大白馬連環爆雷的情況下,投資者不由地將目光投向了調味品行業龍頭海天味業(603288.SH)。

千呼萬喚始出來。

8月14日晚,海天味業發佈半年報,實現營業總收入102億元,同比增長16.51%,實現歸屬淨利潤27.5億元,同比增長22.34%。從近5年的財務數據來看,這樣的增速稱得上是平穩。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財報中一項數據的變化引起業內關注,反映企業主營業務穩定性的經營性現金流出現了較大幅度下降。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9.273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7.75%;一季度的下降更爲顯著,經營現金流量淨額爲5307萬元,下降88.31%。

就在半年報發佈後的第二天,海天味業就發佈了高管減持計劃。5位董監高合計減持73.83萬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爲0.0269%,減持金額7597.63萬元。

減持計劃從來都是公司股價的試金石,加上大消費行業“風聲鶴唳”,海天味業這隻白馬股還好嗎?

應對貿易摩擦風險

對於經營現金流的下滑,海天味業在中報中的解釋是“本期材料採購支出增加”。

8月16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海天味業證券部,詢問現金流下降的具體原因,工作人員表示,就是公告提到的內容。當記者進一步追問是原料價格上漲還是採購數量增加造成的支出增加,該人士沒有回應,稱沒必要向投資者披露。

實際上,中報還是透露成本方面出現的變化。

海天味業表示,在成本方面,公司面臨了貿易等原因導致部分原材料價格產生了波動,但因爲國家及時出臺的有效措施,以及企業積極應對,有效的採購策略,較好的規避了風險,並藉機加快對生產、採購、銷售等核心業務鏈的價值拉通,對提高公司的競爭層次發揮較大作用。

對於經營性現金流下滑的問題,一位長期跟蹤海天味業的食品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這是海天在下半年國際貿易存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提前囤積原材料的結果。“海天提前購買了幾個億的黃豆大豆等需要大量進口的原材料,但不會對公司接下來的經營造成很大影響。”

一位上海地區的中型券商食品行業分析師亦對此分析,“這是正常的企業動作,目的是爲了取得優勢的成本價格。而且目前公司賬面資金依然充裕,對接下來的經營活動不會有影響。”

截至2019年6月30日,海天味業貨幣資金仍有82.41億元,流動資產合計141.1億元,負債率也處於較低水平,爲24.22%。

前述長期跟蹤海天味的分析人士對海天上半年業績的總體評價是,“完成了自己去年年報中的目標,但穩健發展的海天並沒有可以稱爲‘亮點’的地方,沒有發生超過預期的業績。”

穩健依然是海天下半年業績的主旋律。上述另一位分析人士表示,“海天產品中,醬油取得了超過行業平均水平的兩位數增長,市場份額逐漸提升;耗油與調味料也都實現了恢復性的增長。下半年預期依然能實現兩位數的增長,三種核心產品佔額會依然穩定。”

高管累計減持1個億

可以看到,與海天穩健的業績相互匹配的是穩中有升的股價。近一年來,海天的股價從2018年8月16日的67.38元,上漲至2019年8月16日的103.19元,累計漲幅達到53%。

伴隨着股價的上升,海天的減持計劃也未間斷。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8月22日至今,海天味業高管共實施過至少32次減持行爲,合計套現約1億元。

而就在2019年半年報發佈後一天,8月15日晚,海天味業再度發佈減持公告。公司董事吳振興、葉燕橋、陳軍陽;監事陳伯林、董事會祕書張欣等合計減持合計減持73.83萬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爲0.0269%,減持金額7597.63萬元。由於個人資金需求,5位董監高仍處於在二級市場減持的狀態當中。

不過,從二級市場的表現看,儘管海天味業發佈了減持計劃,但股價似乎未受影響。8月16日,海天味業報收103.59元,漲幅5.96%,市值2797.31億元。

對於公司高管頻繁減持,不免讓投資者產生“高管不看好公司經營”的擔憂。前述長期跟蹤海天的分析師認爲,海天公司整個籌碼比較小,管理層與外資手中持有的股份依然很多,且基本沒有動過,不會出現對股價的較大影響。

從中報披露的前十大股東看,海天的大股東是廣東海天集團,持股比例58.26%;其次是董事長龐康,持股比例9.57%;第三大股東是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陸股通),持股比例5.68%。中國證金公司持股比例爲0.94%,其餘均爲高管持股。

而對於近期業內出現的所謂“爆雷潮”,多位業內分析人士表示,食品行業最近出現的多是增速放緩問題,而不是虧損,這種情況與傳統所說的“爆雷”有一些區別,並認爲業績穩定的海天出現爆雷的可能性很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