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武縣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一長兩短’規劃到戶,‘綜合公崗’增設到村,‘水電路訊’建設到組,‘扶貧政策’宣傳到人,‘志智雙扶’培訓到根”的“五到”思路,創新工作方法,走出了協調發展的長武路子。2018年,長武縣圍繞脫貧退出標準,做到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的“六個精準”,確保“摘帽”退出總任務全面完成。

擺脫貧困奔小康

——講述全省27個脫貧縣(區)的脫貧故事

2018年,長武縣堅持精準識別、精準研判、精準施策,領導幹部以身作則,幫扶幹部全力以赴,全縣上下擰成一股繩,順利完成了全縣整體脫貧“摘帽”任務。

組織給力,耕好脫貧攻堅責任田

長武縣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領導作用,落實一把手負責制,把主要精力用於脫貧攻堅工作,耕好脫貧攻堅責任田。

該縣緊盯整體脫貧“摘帽”任務,健全縣鎮村三級脫貧攻堅指揮部,在8個鎮(街道)建立了脫貧攻堅工作總隊,夯實了縣、鎮、村三級共抓脫貧攻堅的政治責任;推行幹部代辦服務制度,讓羣衆少跑路,打通了服務羣衆最後一公里。

2018年,省市24個駐村單位下派常駐隊員47人,縣級130個駐村單位下派常駐隊員335人,全縣133個行政村922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結對幫扶全覆蓋。同時,長武縣加強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對扶貧領域貪污侵佔、虛報冒領、截留挪用、喫拿卡要、優親厚友的嚴懲不貸。

精準發力,緊盯“摘帽”退出總目標

2018年,長武縣圍繞脫貧退出標準,做到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的“六個精準”,確保“摘帽”退出總任務全面完成。

該縣設立扶貧資金專賬,實施鎮(街道)報賬制度,縣脫貧攻堅巡視督查組及相關部門,對資金、項目進行督導檢查。同時,積極圍繞產業扶貧項目、扶貧小額信貸、扶貧領域資金監管、扶貧領域道德、扶貧領域基礎設施等方面,制定各類風險防控實施辦法,確保每一筆資金用在“刀刃”上。

2018年全縣統籌整合各類涉農資金15995萬元,2311戶脫貧戶家庭年人均純收入全部穩定達到3100元以上、安全住房達標率100%、自來水100%達標、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入學率100%;縣財政爲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代繳了2018年度新農合個人自籌部分,全縣貧困人口新農合和大病保險參合率達100%。

“五到”合力,走出協調發展新路子

長武縣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一長兩短’規劃到戶,‘綜合公崗’增設到村,‘水電路訊’建設到組,‘扶貧政策’宣傳到人,‘志智雙扶’培訓到根”的“五到”思路,創新工作方法,走出了協調發展的長武路子。

2018年,全縣新建高標準果園4100畝,新建300畝以上蘋果產業扶貧示範園5個,新栽及補植核桃樹8.3萬株2500畝,新建設施蔬菜160畝,發展食用菌180棚,中藥材種植3616畝,栽植花椒1500畝、黃花菜840畝,新建規模養殖場11家,新增存欄豬3100頭、牛580頭、羊2880只,帶動2700戶貧困戶穩定增收;引入龍頭企業99家,成立各類專業合作社251個,建立電子商務服務點103個。

全縣8個鎮(街道)建設光伏產業項目42個,利用光伏組件以下空間發展種養業,帶動貧困戶2150戶;通過利用縣城存量房、新建安置點和幸福院等措施,安置扶貧搬遷戶共765戶2798人;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就業安置貧困勞動力2281人;資助貧困家庭學生5303人;累計發放各類兜底保障性資金4964.408萬元。 趙俊峯 曹宏民 記者 王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