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0月18日電(張煜歡 張詩雨)“這是國內首次編纂這類印譜原典大系,通過展現中國珍稀印譜全貌,讓古籍裏的印章‘活’了起來。”18日,浙江省博物館館長陳浩表示。當日,《中國珍稀印譜原典大系》編纂工作在杭州正式啓動。據悉,該書第一編的5輯60種印譜將於2019年1月起陸續面世。

清代的《朱子家訓印譜》 張詩雨 攝

記者獲悉,早在2011年,位於浙江杭州的西泠印社出版社就已出版《中國印譜史圖典》,該書着重印譜史,從縱向角度闡述了中國印譜發展的脈絡。基於目前國內尚沒有一套依照印譜原樣出版的印譜叢書,西泠印社出版社與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決定合作出版《中國珍稀印譜原典大系》,從橫向角度展現中國珍稀印譜的全貌。

清代的《朱子家訓印譜》 西泠印社出版社提供 攝

西泠印社副社長陳振濂指出,一縱(圖典)、一橫(大系),正構成了一個當代印譜史研究的完整學科框架,將爲篆刻實踐家、印學理論家、印譜收藏家、文獻目錄學家和版刻版本學家提供一套相對完整的印譜資料。

據瞭解,該書從策劃至今已歷時兩年有餘。整套叢書擬分三編出版,印譜總量預計在150—200種之間,基本涵蓋國內外珍稀印譜。

陳振濂介紹,《中國珍稀印譜原典大系》每編各分專輯漸次推出,每輯採用通代混編的方式,均含古銅印譜、明清名人印譜、近代學術印譜三大類,並穿插其他特色印譜,如元押、封泥、唐宋官印之譜,形成各輯不同的結構次序與側重。

“編纂《中國珍稀印譜原典大系》是經國之大事,除了印譜的收藏與鑑定需要這樣的書,研究中國古代印刷史、出版史也非常需要這類書籍。”陳振濂表示,爲了傳承“地道”的中國傳統文化,選取印譜過程中格外注重原譜的文獻價值。“我們所選的印譜均保留完整原貌,不任意刪減,不取選本體式,即使頁面無印蛻者或僅署版權頁者,亦一併收入,以存真貌。”

此外《中國珍稀印譜原典大系》的底本也來源豐富,官方民間、國內國外皆有。在排版與印刷上,該書採用原色影印出版的方式,整套叢書採用統一開本,每種印譜版框與原譜大小一致;印刷時擬採用宣紙印刷,以便在最大限度上呈現原譜的風貌。

陳浩表示,儘管目前很多珍稀印譜在博物館都有展出,但並非全貌。“這次的出版把所有的印譜串了起來,不僅全面系統地展示了印譜原貌,還將方便各個博物館的查漏補缺工作。”(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