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電視劇《娘道》日前收官,引發討論仍未停息。在今年一片慘淡的衛視劇收視景象中,其一度破2的收視率格外亮眼,陪媽媽奶奶看《娘道》還成了國慶假期的“打開方式”之一。

升級版“女德班”?《娘道》三觀“有毒”口碑差 警惕封建糟粕沉渣泛起

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斷崖式口碑:豆瓣評分僅2.8分,其中超過84.3%的網友僅給1星。收視率與口碑的剪刀差何以如此巨大?

“娘道”,顧名思義是爲娘之道,按劇方說法,具體而言是“生而無求、哺而無求、養育而無求、捨命而無求”。在劇中這位母親“跌宕起伏的傳奇一生”裏,無求確是其顯著特點。面對丈夫誤解、婆家驅趕等不公遭遇,女主角瑛娘都逆來順受,動不動就“花式下跪”。

而她這一生唯一“有求”的,便是“生兒子”。爲了傳宗接代,瑛娘給三個女兒分別取名盼娣、招娣、念娣,甚至在難產時喊出,“我這條賤命算什麼,只要能給二少爺生兒子”……劇中這位自輕自賤、喪失自我的母親,全然代表了男尊女卑、三從四德那一套,年輕觀衆看着堵心,給出超低評分是意料之中。

人們看劇,從來不只是品評劇情而已,更會體味其承載的價值觀。一部《娘道》,讓有的觀衆吐槽“物化女性”,有的調侃“該拍一部姊妹篇《女德》”,還有人直斥之爲封建糟粕的“毒瘤”。凡此種種,無不反映着對“有毒三觀”的不滿。

電視劇倡導“慈母”“孝女”“賢妻”等美德當然不錯,但這些美好的詞彙不該成爲“男人是天、女人是生育工具”的遮羞布;所謂客觀表現被壓迫的“中國舊封建式女人”當然可以,但不能原樣照搬甚至添枝加葉,毫無反思批判之意反有推崇讚美之情。

今天的中國,距離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滅亡已有105年,距離五四運動的現代啓蒙也將近100年,這樣的劇目存在並大熱,證明一些矇昧落後、陳腐陰暗的糟粕思想並未消失,提出警惕封建糟粕沉渣泛起絕非危言聳聽。

放眼望去,一些糟粕思想借殼還魂並非個例。多少所謂國學班,盡是荒腔走板的形式模仿,與傳統文化半毛錢關係也無;多少所謂女德班,充斥着“完美婚姻就是女方得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等奇談怪論,荒謬程度堪比邪教。

再看電視劇,某些宮鬥劇滿屏勾心鬥角齷齪手段,某些歷史劇則充斥厚黑哲學利慾權謀,某些職場劇則多是“霸道總裁愛上我”“幹得好不如嫁得好”……這些劇作大行其道,持續向社會釋放着陰暗、消極乃至病態的價值觀。在陳腐落後的空氣中浸淫久了,又如何能夠知曉歷史真相,欣賞光明磊落,篤信奮鬥價值呢?

包裝得再好、隱藏得再妙,糟粕還是糟粕,永遠都應被摒棄。警惕並抵制思想糟粕沉渣泛起借殼還魂,對於這個社會奔赴現代文明意義重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