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里巴巴財報披露的另一項關鍵數據給出了線索:本季度超70%中國零售平臺年度活躍消費者增長來自下沉市場。這不僅說明了中國消費市場具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也說明了消費基礎設施對消費的拉動作用——這正是第三個關鍵要素。

盤和林

北京時間8月15日晚,阿里巴巴集團公佈截至2019年6月30止季度業績。數據顯示,本季度阿里巴巴集團收入達1149.24億元,同比增長42%。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包括淘寶、天貓在內的中國零售平臺移動月活躍用戶達7.55億,年度活躍消費者達6.74億。國家衛健委的統計顯示,中國約有4.3億戶家庭,這就意味“家家都有購物車”,有的還有好幾輛。

中國零售平臺移動月活躍用戶較上一季度增長3400萬,從2019年1月1日至今,半年增長5600萬。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張勇認爲,阿里巴巴所收穫的這個出色的季度,展現了阿里巴巴卓越的用戶體驗。這一點當然不可否認,但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出,中國消費市場仍然具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中國經濟具有強勁的內生動力。

宏觀數據同樣支持這一點。國家統計局14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28283億元,同比增長8.3%。而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0.1%,連續5年成爲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正如國家統計局所表示的,中國巨大的消費潛力正在逐步釋放,消費有保持平穩較快增長走勢的基礎和條件。

在供給側改革穩步推進的進程中,消費的平穩快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簡單來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目的在於,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因此,實施供給側改革,首當其衝的就是要引導要素從落後產能釋放出來,並流向高質量供給。

而高質量供給,最終體現出來的就是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所以,供給側改革能夠持續的關鍵在於,這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能夠得到市場的認可,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只有這樣,企業纔有不斷創新的動力和資金支持。於是,消費升級的重要性也就體現出來了。

消費升級意味着消費者不僅有意願同時還有能力去消費那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消費意願自不必提,只要對美好生活有嚮往的民衆,都有持續消費的意願。而消費能力,主要取決於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是消費者在做消費決策時所面臨的最大硬約束。

所以,近幾年消費升級之所以能夠快速推進,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快速大幅增長。8月14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表示,今年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6.5%,比GDP增速高出0.2個百分點,收入的較快增長對於整體消費有支撐作用。

消費行爲能夠發生,離不開需求和供給這兩個基本要素的匹配。有了這兩個要素,最多隻能說消費行爲具備了發生的條件,但顯然沒法帶來爆發式的增長。那麼,第三個關鍵要素是什麼呢?阿里巴巴財報披露的另一項關鍵數據給出了線索:本季度超70%中國零售平臺年度活躍消費者增長來自下沉市場。

這不僅說明了中國消費市場具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也說明了消費基礎設施對消費的拉動作用——這正是第三個關鍵要素。此前,電商對三線及以下的城市佈局較少,因爲一說起三線及以下城市,不免會想到消費能力低下、物流基礎設施落後等等。但近年來拼購、爆款團等模式的橫空出世,帶來了下沉市場的爆發。人們突然發現,原來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居民消費能力並不弱。

於是,電商巨頭紛紛佈局下沉市場,以“低價+拼購”的模式打開下沉市場,表現十分搶眼。對於下沉市場的消費者而言,電商的佈局,最重要的是給了他們消費的平臺和渠道,而這個平臺和渠道,實際上成了中國消費潛力釋放的重要出口。

當前,我國的消費階段總體上處於從質的消費向感性消費過渡的階段,即在滿足最基本的量和質的需求後,消費者會追求更能表現自己個性和價值的商品,更加看重感性的情緒體驗。而下沉市場的消費階段略微滯後,但也基本進入了質的消費階段。

所以說,家家都有購物車,反映了中國的消費市場依然廣闊。而消費的強勁,將爲供給側改革提供源源不斷的支持,需求側與供給側的良性互動,正是中國經濟強勁內生動力之所在。(作者系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