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的化工廠爆炸事故歷歷在目,損失慘重,就在前幾天,江蘇響水化工廠發生了爆炸事故,死亡人數上升至64人。這一次次的化工廠爆炸事故,一次次的慘痛經歷教育我們:化工操作中必須學會如何預防並應對化工事故發生。

今天小編就帶着大家一起學習:危化品泄漏的原因、處理方式和防爆措施。

危化品泄漏事故原因

1、可燃氣體泄漏

可燃氣體外泄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容易造成爆炸事故。可燃性氣體泄漏有以下幾種情況:

設備的動靜密封處泄漏設備管道腐蝕泄漏水封因斷水,未加水跑氣泄漏設備管道閥門缺陷或斷裂造成泄漏

2、系統生產時氧含量超標

氧含量超標可能在多個部位出現,但主要集中在造氣崗位。通常由於操作失誤,系統缺陷,違章操作,斷油斷氣或報警連鎖裝置失靈而造成。

氧含量超標可能超出造氣崗位範圍而在脫硫,變換,壓縮等部位發生,應該引起重視。 

3、系統串氣

系統串氣主要有兩種情況:

高壓串低壓,形成超壓爆炸空氣與可燃氣體互相串,形成化學爆炸

前一種情況大多是由於操作失誤及低壓無安全附件或安全附件失靈造成的,如合成高壓串低壓液氨槽爆炸,合成高壓串低壓再生系統爆炸,等等。

後一種情況大多是由於模板抽堵錯誤,用閥門代替盲板或操作失誤造成,如某設備動火,內爲空氣,因系統未用盲板隔離,可燃性氣體由閥門漏入或者失誤打開閥門,使可燃性氣體進入動火設備,與空氣混合造成爆炸。

4、違章動火

未取得動火作業證,無安全意識,私自動火雖然取得動火作業證,但未置換徹底或者取樣方式不對,分析結果錯誤動火安全措施考慮不周,安全措施不全面動火系統與其他系統未完全隔離動火作業證私自更改安全措施或更改動火時間不置換動火或未維持正壓動火

危化品泄漏應急處理措施

1、疏散與隔離

在生產、儲運過程中一旦發生泄漏,首先要啓用應急產品防止擴散,緊接着要疏散無關人員,隔離泄漏污染區。

如果是易燃易爆化學品的大量泄漏,一定要第一時間撥打“119”報警,請求消防人員救援,同時要保護和控制好現場。

2、切斷火源

切斷火源對化學品泄漏處理特別重要,如果泄漏物是易燃物,則必須立即消除泄漏污染區域內的各種火源。

3、自我防護

參加泄漏處理的人員應對泄漏的化學品性質和反映特性有充分的瞭解,要於高處和上風處進行處理,要嚴禁單獨行動,身邊一定要有監護人。

必要時,應用水槍、水炮做掩護;要根據泄漏品的性質和毒物接觸形式,選擇適當的防護用品,加強應急處理個人安全防護,防止處理工程中發生傷亡或中毒事故。

呼吸系統防護

爲了防止有毒有害物質通過呼吸系統侵入人體,應根據不同場合選擇不同的防護器具。

對於泄漏化學品毒性大、濃度較高,且缺氧的情況,可以採用氧氣呼吸器、空氣呼吸器、送風式長管面具等。

對於泄漏環境中氧氣濃度不低於10%,毒物濃度再一定範圍內的場合,可以採用防毒面具(毒物濃度在2%以下采用隔離式防毒面具,濃度在1%以下采用直接式防毒面具,濃度在0.1%以下采用防毒口罩)。

在粉塵環境中可採用防塵口罩。

眼睛防護

爲了防止眼睛受到傷害,可以採用化學安全防護眼鏡、安全面罩、安全護目鏡、安全防護罩等。

身體防護

爲了避免皮膚受到損傷,可以採用戴面罩式膠布防毒衣、連衣式膠布防毒衣、橡膠工作服、防毒物滲透工作服、透氣型防毒服等。

手防護

爲了保護手不受傷害,可以採用橡膠手套、乳膠手套、耐酸鹼手套、防化學品手套等。

4、泄漏控制

如果在生產使用過程中發生泄漏,要在統一指揮下,通過關閉有關閥門,切斷與之相連的設備、管線,停止作業,或改變工藝流程等方法來控制化學品的泄漏。

如果是容器發生泄漏,應根據實際情況,採取措施堵塞和修補裂口,制止進一步泄漏。

除此之外,要防止泄漏物擴散,殃及周圍的建築物、車輛及人羣,萬一控制不住泄漏口,一定要及時處置泄漏物,嚴密監視,防止火災爆炸。

5、泄漏物的處置

氣體泄漏物的處置

應急處理人員要做的只是止住泄漏,如果可能的話,要採用合理的通風使其擴散不至於積聚,或者噴霧狀水使其液化,之後再做處理。

液體泄漏物的處置

對於少量的液體泄漏物,可用砂土或其他不燃吸附劑吸附,收集於容器內後進行處理。

大量液體泄漏後四處蔓延擴散,難以收集處理,可以採用築堤堵截或者引流到安全地點。

爲降低泄漏物向大氣的蒸發,可用泡沫或其他覆蓋物進行覆蓋,在其表面形成覆蓋後,抑制其蒸發,而後進行轉移處理。

固體泄漏物的處置

採用適當的工具收集泄漏物,然後用水沖洗被污染的地面。

十大防爆措施

1、基本措施

(1)控制可燃物:

存放有火災、爆炸危險物質的庫房,採用耐火建築,阻止火焰蔓延;降低可燃氣體、蒸汽和粉塵在庫區內的濃度,使之不超過最高允許濃度;凡是性質能相互作用的物品,分開存放。

(2)隔絕空氣:

隔絕空氣儲存一些化學易燃物品,如鈉存於煤油中,磷存於幹水中,二硫化碳用水封閉存放等。

(3)清除着火源:

清除着火源,採取隔離火源、控溫、接地、避雷、安裝防爆燈、遮擋陽光等,防止可燃物遇明火或溫度增高而起火。

2、明火控制

控制檢修或施工現場的着火源,包括明火、衝擊摩擦、自然發熱、電火花、靜電火花等;禁止在有火災、爆炸危險的庫區使用明火;因特殊情況需要進行電、氣焊等明火作業,應辦理動火許可證;清除動火區域的易燃、可燃物質;配置消防器材。動火施工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3、摩擦和撞擊控制

在輔助設施、泵類運行中,保持良好的潤滑,及時清楚附着的可燃污垢;在搬運盛有可燃氣體、易燃液體的金屬容器時,防止相互撞擊,不能拋擲,以免因產生火花或容器爆裂而造成火災和爆炸事故,進出人員不能穿帶釘的鞋子。裝卸、搬運時,輕裝輕卸,防震動、撞擊摩擦、重壓和傾倒。

4、自然發熱控制

油抹布、油棉紗等易引起火災,應裝入金屬容器內,放置存安全地帶並及時清理。

5、電火花控制

庫區內使用的主要是低壓電器設備,往往會產生短時間的弧光放電和接點上的微弱火花,對需要點火能量低的可燃氣體、易燃液體蒸氣、爆炸粉塵等構成危險,所以電氣設備及其配線應選擇防爆型。

6、靜電火花控制

可能有些朋友覺得靜電是小事,並不放在心上。

大錯特錯!靜電最嚴重的可以導致可燃物燃燒、爆炸,對需要點火能量小的可燃氣體或蒸汽尤其嚴重,在有汽油、苯、氫氣等場所,應特別注意靜電危害,進出人員應着防靜電工作服,管道輸送時應控制流速,散裝化學品槽車應有可靠的靜電接地部位並對靜電接地電阻進行檢測報警等,整個系統應抑制靜電產生或迅速導出靜電。

7、其他火源控制

避免日光直射,配置相應降溫措施;室內倉庫避免大功率照明燈長時間烘烤,採用冷光源;庫區內嚴禁煙火;禁止使用可能發生火花的搬運工具;嚴禁使用不防爆的手機。

8、阻止火焰及爆炸波的擴展

阻火裝置的作用是放置火焰竄入設備、容器、管道內,或組織火焰在設備、管道內擴展,常用的有安全水封(196)阻火器、單向閥。

進入易燃易爆庫區的運輸車輛應進行“三證”檢查並加裝防火罩、帶小型防火器材。

對於帶壓的儲存設施,泄壓裝置是防火防爆的重要安全裝置,包括安全閥和爆破片以及放空管。

9、其他注意事項

儲存不穩定的烯烴、二烯烴時應有防自聚的措施,因爲自聚過程會放熱,增大火災、爆炸的危險性。

可採用指示裝置,如:壓力錶(液化氣儲存等)、溫度計、液位計和高位報警器(可燃液體儲罐)等,定期檢查或校準、檢定。

另外,罐區還應設置避雷、防靜電裝置,每年檢測一次。

10、應急設備

在容易發生火災、爆炸的重點部位安裝可燃氣自動監測系統、火災報警裝置和滅火噴淋裝置(因液體化學品大多比水輕,用水滅火會導致火災範圍擴大),定期檢修或測試、標定,配備的救援器材應具有防爆功能。

針對不同的貯存物質和貯存條件,制定應急預案。

危化品泄漏不要慌,5種處理方法、10大防爆措施來應對!

危·司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