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的3月23日,是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三代戰鬥機殲-10首飛的日子。

21年以來,“猛龍”家族實現了批量生產和系列化發展,在同爲成都飛機設計所研發的殲-20批量裝備後,殲-10也到了半老不老的歲數,最近很多文章認爲,殲-10該出口創匯、發揮餘熱了,其實,中國空軍現役的殲-10A和殲-10S型戰鬥機,也到了中期升級(MLU)的階段。

圖片:殲-10首飛

現在,中國空海軍服役中的殲-10,主要分爲兩代產品。

第一代是殲-10A和雙座“同型教”殲-10S,特點都是二元可調式進氣道,和國產全波形脈衝多普勒機載雷達,標配霹靂-8和霹靂-12,第二代則是殲-10B和殲-10C,分別採用無源和有源相控陣機載火控雷達,殲-10B可使用霹靂-10,殲-10C更可使用霹靂-15新一代中距空空導彈。

圖片:殲-10C掛載霹靂-15

現在,殲-10C仍在小批量生產,殲-10系列未來怎麼發展很受人關注。

雖然殲-10C都獲得了殲-10CE的出口代號,但在中國造戰機傳統的用戶圈裏,能夠買得起殲-10CE的少之又少,而面對強敵龐大的F-35機羣,殲-10再“魔改”,再“增量”,都不如加速殲-20量產來的意義重大,因此,改進現有的殲-10,特別是較老的殲-10A和殲-10S很有必要。

圖片:殲-10A也升級霹靂-10

作爲和殲-20搭檔的三代半戰鬥機,殲-16和殲-10C都擁有更可觀的超視距空戰能力,在有源相控陣雷達強大態勢感知能力的支持下,都能使用霹靂-15新一代中距空空導彈,殲-16還能使用超遠程空空導彈打擊敵預警機,殲-10A如果要提升這方面能力,可能要更換有源相控陣雷達纔行,費用不菲,而增強其對地攻擊能力,會更加划算。

圖片:殲-20的兩個幫手

應該說,宋文驄院士率領的殲-10研發團隊,是很有前瞻性的,殲-10雖然側重製空作戰能力,但設計之初就考慮到多用途作戰能力,一開始就具備精確對地攻擊能力,殲-10A可以投射500公斤級激光制導炸彈,而殲-10B、殲-10C大幅加強了對地攻擊能力,可使用鷹擊-91反輻射導彈和KD-88遠程空地導彈,和第二代激光制導炸彈。

圖片:掛載KD88的殲-10C

相比殲-10B和殲-10C,殲-10A對地精確打擊能力是比較單一的,由於中國對地攻擊精確打擊彈藥已“白菜化”,殲-10A提升這方面的作戰能力,是比較立竿見影的,只需要修改機載武器外掛管理系統,對機身掛架電氣接口進行改進,同時改進機身電子戰套件,或增加導彈紫外逼近告警器就行,遠比升級雷達來的簡單。

圖片:殲-10A投射500公斤級激光制導炸彈

殲-10A可以通過強化機翼中部掛架載荷能力,使用鷹擊-91導彈,增強其空地壓制作戰能力,或者搭載更輕一些的CM-102導彈執行此類任務,也可以充分挖掘機腹上4個能掛載250公斤普通航空炸彈掛架的潛力,掛載250公斤的激光/衛星雙模製導炸彈,比如天戈250或GB250系列。

圖片:殲-10可掛8枚250公斤級航彈

這樣一來,服役於中國空軍的數百架殲-10A和殲-10S,就立刻開啓“犁地”模式,大幅充實殲轟-7A、蘇-30組成的戰轟機隊,也讓新服役的殲-10C、殲-16更好的配合殲-20執行制空作戰任務,這也是美軍F-16發展到後期的一條必經之路,跟着鷹醬過河,準沒錯。(我是尤里  微信公衆號:wulongfangwu1 )

《出鞘》完整內容請關注新浪軍事官方微信搶先查看(查看詳情請搜索微信公衆號: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軍事官方微信完整首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