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崎雄典:英法德的外長1月底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召開記者會,提出建立與美國的制裁對象伊朗繼續開展貿易的機制。英國外交大臣傑里米·亨特強調,“可以對希望(與伊朗)開展貿易的國家開放”。隨後,意大利也宣佈加入該機制。

美國特朗普政權不顧歐洲的反對,退出伊朗核協議,重啓對伊朗制裁。歐洲的銀行害怕對美國業務產生消極影響,無法提供貿易結算服務。因此,英法德才攜手製定解決對策。

在巴黎設立的特殊目的公司“INSTEX”將爲歐洲企業與伊朗開展貿易提供支援。例如,A企業向伊朗出口醫藥品,B企業從伊朗進口原油。正常情況下A從伊朗企業收取醫藥品貨款。但是,由於跨國境資金往來被封鎖,A將從向伊朗企業支付原油貨款的B收取資金。伊朗方面也將採取同樣的措施。

當前對象僅限於人道主義物資。至於出現相互間的進出口失衡、資金短缺的情況該如何解決,尚未公佈具體舉措。雖然仍存在問題點,不過,住友商事全球研究的高級分析師淺野貴昭指出:“此舉明確顯示出歐洲反對美國的姿態”。 

希望迴避美國製裁的需求此前就存在。美國製裁古巴時,歐盟從1990年代開始採取了保護企業的對抗措施。在此次的對伊朗制裁中,美國向民間機構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SWIFT)施加政治壓力,將伊朗的部分銀行從國際匯款的系統中排除。

以當地貨幣進行交易,優先銷售戰略

“美國擁有巨大的力量,但如果被錯誤使用,將導致美元力量的減退”,在奧巴馬執政時期擔任財政部長的雅各布·盧爲美國敲響了警鐘。雅各布·盧的擔憂正在變成現實。

中國增加了從伊朗的原油進口。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2018年3月以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在上海掛牌上市。日成交量爲20萬~40萬手,超過迪拜原油期貨的成交量。如果人民幣計價的剛需交易增加,作爲套期保值手段,期貨的需求也將增加。雖然交易的大部分仍是中國的投機資金,不過存在感正在增強。

東南亞各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規模巨大,人民幣計價的結算正在增加。2013年馬來西亞的國內銀行能夠與央行進行人民幣的資金往來。2015年設立人民幣的結算銀行,將馬來西亞林吉特兌換成人民幣無需經由美元。

在貿易和資本的交易過程中,美元仍處於支配地位。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數據顯示,在國際匯款中,美元佔42%。但是,人民幣從2010年的0.05%增加至2018年的2.1%。中國政府2009年開始允許通過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利用正在擴大。 

隨着新興市場國家不斷發展,貨幣變得值得信賴,對美元的需求存在下降的一面。日本企業向泰國出口之際,採用泰銖的交易比例從2009年的9%提高至14%。對人民幣和韓國韓元等也不例外。存在“如果以夥伴國的貨幣進行出口、容易將銷售價格保持在一定水平”(國際貨幣研究所的主任研究員武田紀久子)這一銷售戰略。相比以日元和美元交易,避免匯率風險,開始更重視銷售方面的優點。

各國的外匯儲備也出現遠離美元的趨勢。美元的比率到2018年9月底降至62%,比2015年下降4個百分點。人民幣爲1.8%,雖然與日元的近5%仍有差距,但開始超過澳元的1.6%。

美國從全世界購買貨物和服務,各國將收到的美元作爲外匯儲備持有,投資於美國國債。這種格局正在一點點動搖。 

美國債務膨脹是下一次危機的火種

觀察美國國債的持有額,海外國家爲6.3萬億美元,依然金額最大,但近年來沒有增加。在美國國債發行餘額增加的背景下,份額反而正在下降。如果沒有個人和養老金購買美國國債,美國的財政將陷入窘境。

由於特朗普政權的大規模減稅和財政支出,美國的債務將擴大。特朗普在2020財政年度(2019年10月~2020年9月)的預算諮文中,要求以國防費爲中心將財政支出增加5%。即使以3%這一高增長作爲前提,自2019年度起,4年內也將維持1萬億美元規模的財政赤字。

美元屬於軸心貨幣,讓美國獲得了能以本國貨幣從全世界借錢的優勢,但對於這種益處感到自滿的傾向正在加強。

雖然並非眼前的風險,但市場上越來越多聲音擔憂美元大幅下跌。美國大型對沖基金橋水基金的創始人雷伊·達里奧指出,“下一次危機與其說是債務危機,不如說是美元危機”。如果財政惡化導致美元作爲軸心貨幣的信賴感動搖,“將輕鬆貶值30%”。

世界正在一步步轉向“多貨幣體制”,已經很難說能維持以前的秩序。如果認爲美元堅如磐石,有可能誤判市場的走向。

本文作者爲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編輯委員 松崎雄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