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關於“負我”與“我負”這件事,比較不正式的記載是:

曹操去拜訪老朋友呂伯奢。老呂外出了,他的五個兒子都在家。這五個兒子,在接待曹操的過程中,並沒有失卻禮數,曹操也以禮相答。曹操覺得自己背棄了董卓對自己的任命,害怕董卓派人追殺自己,所以當天晚上,曹操殺了八個人就跑了。

這個記載,就沒有正式的歷史記載那樣仔細斟酌過。這裏面有太多的可疑之處:

既然呂家的兒子們都對曹操彬彬有禮,那麼曹操爲什麼後面還要起殺心,行殺事?

僅僅是因爲曹操的多疑?

還只是因爲曹操的奸詐?

呂伯奢白天外出了,他晚上有沒有回來?

假設呂伯奢晚上回來了,他有沒有和曹操敘舊?

曹操一共殺了呂家八個人,這八個人都是誰?

這八個人中,有呂伯奢嗎?

這八個人,包含了呂伯奢的五個兒子嗎?

假使這八個死者當中既有呂伯奢又有他的五個兒子,那麼,其他兩個人是誰呢?

這呂家,一共有幾口人呢?

曹操一個人殺八個人,呂家其他人不知道嗎?

如果呂家還有其他人,這些人有沒有聽到曹操殺人的動靜?如果他們聽到殺人的動靜,這些人有沒有反應?這些人的結局如何?

這裏疑點重重,很難釐清!

這恐怕又給迷一般的曹操製造了謎一樣的歷史,讓我們在迷霧之中,做種種猜想。

以上兩種說法之外,關於此事,還有一段很不正式的記載,是這樣描述的:

曹操聽到呂家有食器的聲響,以爲他們要謀害自己,當晚,他就把呂家的人全都給殺了。

據說殺完不久,曹操有些難過,他還哭兮兮地說到:

“寧可我負人,不可人負我”。

然後,頭也不回地就走掉了。

這個記載沒頭沒尾,猜想,情節的鋪陳應該和前面一樣:

也是因爲不接受董卓的任命,曹操變易姓名,準備逃回家鄉。路過故友呂伯奢的住地,曹操前去拜訪。

這是孫盛雜記中的記載,這裏就不一一質疑了。

有意思的是,這個記載中,關於曹操“我負,負我”一說的描述,並不是伴隨着豪氣干雲的神態、並不是滿臉狡詐的神態、也不是凶神惡煞的神態,而是哭兮兮的(原文的用詞是“悽愴”)、並且滿懷愧疚、滿含傷情的神態下說出來的。

曹操要“負天下人”,從此而起,是真是假,各人自己判斷。

(本篇結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